分享

初中语文基础_ 第十章 作文的语言与运用

 百眼通 2017-10-29


这一节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语言”和“为什么要学语言”两个问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信息的载体。人们进行思维,需要凭借语言;要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也必须依靠大家共同理解的语言。随着人类劳动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不断得到发展。我们要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在现实生活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更好的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解决实际问题。

为什么要学语言,并且要用很大力气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学好的,是非下苦功不可的。再说语言是在人们长期的交往中产生、发展的,它在文学、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律,都有大家必须遵循的规则。只有掌握、运用规律,自觉遵守规则,才能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有效工具。

第二节 口语与书面语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说:“说和写是语言表达之健飞的两翼。”说,用口头语言;写,用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凭借语音表达意思,书面语言则是依靠文字达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目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书面语言对口头语言的丰富、提高起着促进作用。

口头语言的历史很长,它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书面语言是有了文字以后才产生的,距今不过几千年。

口头语言也称日常生活语言。书面语言也称为文章语言,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文字和文艺作品、政论文章、科技论著、法律条文、机关公文、商务文件等语言。由于使用者和使用环境、读者对象的不同,每个时代的书面语言中,有的跟口头语言大体符合,有的跟口头语言距离较近,也有的跟口头语言相去甚远。各种不同风格的书面语言,都有独特的表达作用。

口头语言从酝酿到表达的过程比较短,常常是瞬息间的事。说话的时候,往往需要见景生情,随机应变,迅速调动词语和句式的各种手段,以提高表达的效果。用口语进行交际,除了有声语言外,还常常用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势、身势等肢体语言作辅助。书面语言从酝酿到成文的过程一般比较长,写的时候有思索、推敲的时间,写成后又有修改的机会。书面语言靠语言本身来表情达意,偶尔也借助一些书面符号作为辅助手段。例如:“天才 = 1 ℅的灵感 +99 ℅的汗水 ”。有些专业论文和科技著作中,还会运用一些图标,来配合语言的论述说明。

口头语言靠语气、重音、语调和停顿,使意思的表达清晰、生动;书面语言则用标点符号这种特殊的书面符号来标明句读、语气和专名等,让读者更好地领会表达的意思和感情。

在词语方面 口头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生动、形象。由于语音停留的时间短,为了让听的人一下子获得具体的印象,口头语言中形象性的词语用得比较多。例如,书面语一般说“很香”、“很甜”、“很辣”,北方老百姓嘴里则说“喷香”、“蜜甜”、“刺鼻子辣”。口头语言中还经常大量运用感叹词、语气词、描摹具体声音的拟声词和表示感情色彩的叠音词,引用长期流传在群众口头的俗语、谚语、歇后语等,这些都使口语表达生动、形象。口头语言中的词语,由于是随说随选,来不及推敲,所以容易产生选用不够准确、重复啰嗦的毛病。口语中还常常会插进一些起填空作用的“呃,呃”、“这个”、“那个”之类没有意义的词语,显得不够干净利落。

在词语方面 书面语言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词汇量大。书面语除了包含口语中所具有的常用的基本词语外,还容纳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大量名词术语。

书面语言还有一个主要特点是准确、简洁。一般来说,由于运用语言时有选择的时间和修改的机会,书面语中用词不当和重复啰嗦的毛病,要比口语少得多。

在句式方面 口头语言的主要特点,一是句子短小。口头语言是说给别人听的,为了让人一下子听明白,句子一般都不长,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句内修饰语少。二是句式成分常有省略。最常见的是省略主语,有人统计,口语中省略主语的句子,往往占了全部句子的百分之七八十。但由于口语表达的特定情境,听话人仍能理解语句的意思。此外,口语语言跟书面语言相比,独词句、无主句比较多,句内词语的排列次序比较灵活,成对的关联词语用得很少。这些特点使口头语言显得灵活自然、生动活泼。但由于口语表达常常是在短暂的一瞬间造句,来不及仔细斟酌,也不能修改,因此口语句子往往会显得粗糙、松散。

在句式方面 书面语言的主要特点,一是句子一般较长。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句式修饰语多,以便把意思表达得细致严密。书面语言也常用短句,但往往讲究句式的匀称和音节的整齐。二是句子完整。除了文艺作品中的对话描写等部分外,一般的书面语中省略句用得不多。这是为了表意周密,使读者不会误解。书面语,尤其是说理性的文章,为了使句子的表达完整、严密,句内关系明确、清晰,常常会较多地使用成对的关联词语。为了使表达简洁有力,有事还会沿用一些文言句式。

第三节 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一、语言力求清晰

清晰,就是清楚明白,不含混、不模糊,让听者或读者能迅速准确地领会。这也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除了少数场合,由于特殊需要而故意表达得含蓄、模糊外,一般的说话和写作,都应当重视语言的清晰。对于政务、军事、司法、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文件和指导性文章,语言的清晰性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在语言表达中要做到清晰,应着重注意条理清楚,避免费解,消除歧义这几点。

条理清楚 是语言清晰的表现,首先是整篇、整段条理清楚。语言表达条理清楚,才能顺畅地传递信息,使读者便于准确接收信息。要做到条理清楚,在组织语段的时候,应重视中心意思的明确和句子次序的合理,重视层次的安排和词语的照应等。

避免费解 就是话说得不明确,甚至含混不清,要人家猜测。 避免费解,在用词方面,应当选用大家习惯使用的明确易懂的词语,注意口语化、通俗化;不用生造的词语、并不通行的简称、冷僻的方言词语和古僻难懂的文言词语等。 造句方面,应当注意词语次序的合理排列,指代和数量的准确表达,少用过长的句子,多用一句一个意思的短句,慎用多重否定句,不随便省略必要的句子成分等。在修辞方面,要慎重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这些修辞方式用得恰当,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感染力,此外,要杜绝故作高深、矫揉造作的文风。我们学习写作,要把清晰易懂作为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

消除歧义 一般要注意以下六点:

1 .正确处理句内停顿

2 .精心挑选合适词语。

3 .慎重使用称代。

4 .恰当安排语序。

5 .合理组织句子。

6 .适当增添词语表示区分。

我们在运用语言时,要时时为听众读者着想,不让他们感到条理不清,或者造成费解,产生歧义。能够这样体贴对方,再加上注意适当运用一些语言手段,并在读、写、听、说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语言清晰地要求是能够达到的。

二、语言力求规范

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个人由于知识基础、语言习惯等原因,会或多或少地违反语言规范,出现一些毛病。主要表现为:

1. 生造词语。

2. 随意简称。 简称是约定俗成的,一经通行,它就像一个词一样地明确,比如说“高中”(高级中学)、“共青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没有人误会。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适当使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达简洁;但如果随意简缩,人家就会不懂。

3. 乱改成语。 成语的结构是比较固定的。一般来说,不应随意更改。但现在满大街广

告把成语改得面目全非,实在令人心痛。

4. 任意拆嵌 。 有许多双音节词,如 “支援”,两个字合得非常紧密,不能拆嵌成“支个援”。

5. 滥用文言词语和方言词语。 我们要学习用普通话的通用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写出上口顺耳、语意顺畅的文章。已经吸收进普通话词汇中的文言词语和方言词语,可以适当选用;但对那些早已过时的深奥冷僻的文言词语,只有方言地区的人才能看懂的方言词语,则应避免使用。

6. 误用虚词。 虚词在句子里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把意思和语气正确地表达出来。每个虚词有习惯的用法,如果用得不合规范,就会影响语言的表达。

一种是单个虚词的误用。如“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 向对于 老师很尊敬。”“对于”应改为“对”,“对”表示“对待”“朝”“向”的意思时不能换用“对于”。

一种是关联词语的误用。如“尽管学习怎样紧张,他还坚持天天锻炼身体”一句, “ 尽管 ” 和 “ 不管 ” 是不尽相同的。 “ 尽管 ” 是用于让步转折句, “ 不管 ” 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 “ 尽管 …… 还 ” 改为 “ 不管 …… 都 ” 。

三、语言力求简明

语言表达做到简明不易,我们可以从注意以下几点做起。

1. 提炼内容,排除冗余信息。 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洁,首先应重视内容的提炼,就是要排除冗余的信息。内容精当是语言简洁的前提。在特定的场合,简洁的话语胜于长篇大论。

2. 提炼语言,删削多余词语 。提炼语言,就一个个句子来说,是要把句内多余的词语删去,做到“句中无余字”。一是删去重叠使用的同义词语。二是删去多余的说明或修饰。三是删去句内不必重复出现的同一词语。

3. 精心造句,“以少带多”。 造句的时候,运用一些语言手段,能避免行文罗嗦,使文字简洁。一是用固定的词语代替字数较多而松散的词语。如“炉火融融,在将近晚上的室内,两人正温习功课”一句中的“将近晚上”可以改为“傍晚”,意思不变,但字数减去了两个。二是用较少的字代替较多的字。如“冬季刚刚开始,中午的时候,窗前洒满了阳光”一句中“冬季刚刚开始,中午的时候”可改为“初冬的中午”,意思没变,但读起来要简洁明快些。

4. 删改空话,避免套话。 文章中的空话,是指跟表达中心意思无关的空乏议论、空洞

表态、空喊口号。文章中的套话,主要指套用“公式话”,甚至套用一些陈词滥调。

5. 当繁则繁,当简则简。 一般来说,语言表达力求简洁,不要重复、罗嗦。

写作的时候,要花力气锤炼语言,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必须说清楚的意思,力求没有一个多余的句子和词语。

四、语言力求连贯

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是两条:

(一)内在联系合理,前后相承。 语言连贯,首先是意义上的连贯,就是若干的句子表达的内容有内在的联系,前后承接自然。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前后话题要统一

2 .表述角度要一致

3 .上下文句意不脱节

(二)文句衔接紧密,语势贯通。 把一连串句子组织起来,除了注意内容的合理联系、文意的连贯相承外,还要讲究一些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使句子紧密衔接,语势贯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 讲究词语照应。 用词语相互照应的手段衔接前后句子,能使语言层次分明,脉络贯通。例如:《济南的冬天》 作者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美。

2 .选择恰当句式。 汉语中有许多句式。孤立地看一个句式,无法说它是好是坏,而放在一群句子中,就能判断它的合适与否。

3 .用好关联词。 关联词语连接句子内的分句,还可以连接句群内的上下句。恰当地使用关联词,对于连贯句与句之间的意思,畅通语气,有重要的作用。

4 .运用修辞方式, 恰当运用某些修辞方式,如排比、反复、对偶等,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连贯性。

五、语言力求得体

要做到语言得体,主要应当注意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语体。

(一)适应不同的环境。 我们平常说话和写文章,这些语言行为都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得体首先要使自己的语言跟语言环境相适应。

再说,读我们文章的,不会专门是同一方言区的人,如果我们不是去用好大家都懂的普通话词语,而是尽用一些偏僻的方言词语,许多人就不容易理解,这也是一种不得体。

另外,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礼貌语言的运用。如果今天说话写文章,随意使用粗话、脏话等不礼貌的说法,也是不得体的。

以上这些,可以称之为适应语言运用的大环境。除了注意这些方面,力求语言得体外,还应当重视语言运用的小环境,即场合或情境。

力求语言得体,这实际上是一个先确定适用的场合、情境,然后再根据这种语境的需要,使用恰当的过程。

适合不同的场合,选择恰当的表达手段,需要机智和判断力,善于抓住有利于语言表达的相关因素。适应不同的场合、情境,需要运用不同风格色彩的语言,这也是使语言得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开会发言,在庄严的会议上,语言应注意严肃、庄重;在欢庆会上,语言应激烈、活泼;在工作部署上,语言应清晰、明快;在动员会上,语言就必须富有鼓舞性,以提高人们的决心、信心和勇气。不同的场合和情境,往往需要选用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语言。

(二)适应不同的对象。 在写文章,尤其是写日常应用文字的时候,明确对象和自己的关系,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写法,是做到语言得体的关键。

(三)适应不同的语体。 语体,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特定的交际关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的语言风格类型。从语言的交际方式和功能出发,可将语体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口语语体又可分为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可分为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事务语体。

语体不同于文体。文体是文章的表现形式的分类。文章表现形式的标准有多种,所以文体分类的标准也有多种。 根据用韵与否, 可分为韵文和散文; 根据作品样式, 可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根据表达方式, 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这些都属于文章表现形式方面的分类。而语体则是语言在使用功能方面的分类。语体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使用语言材料的特点的体系。

我们运用语言的时候,应当注意不同语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力求做到得体。同是口头语体,对幼儿园小朋友讲童话故事,对小朋友讲科学知识,对高中生作报考专业选择辅导讲座,对大学生作东西方文化比较讲座,对即将参战的战士们作鼓动演讲,所用的语言就各有不同。同是书面语体,文艺作品和报纸社论,政府公文和科学论文,对语言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谈话语体运用于日常生活,需要活泼、通俗、口语化的语言形式;演讲语体运用于宣传鼓动场合,讲究语言的生动、警辟、有力;文艺语体涉及文艺领域,抒发感情,描绘形象,需要使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形象化的写法;政论语体涉及思想领域,宣传道理,鼓舞人心,需要使用庄重而有说服力的语言表达形式;科学语体涉及科技领域,阐明科学概念或规律,就需要使用科学术语,精确的数据等;事务语体涉及行政事务,重在简明达意,提高效率,就需要使用准确的词语,简洁化的表达形式。

我们要在阅读和聆听中,多加揣摩多加吸收语言表达得体的佳例;在写作和说话时,多讲究多琢磨如何使语言用得尽量得体。

第四节 文章修改

一、文章修改的范围

文章修改的范围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修改观点。 修改文章,首先要综观全局,立足全篇,看基本观点是否正确、集中、鲜明、深刻,是否具有创新性。如果基本观点把握不准确,提炼不深刻,不能把最典型、最具有本质意义的思想和规律解释出来,这时小修小改是难以奏效的,而要动“大手术”,进行一次大改甚至重写,重新构思和概括,进一步挖掘和提高。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写《复活》时,对于主题的修改,是几经周折的,开始只是叙述了聂赫留朵夫向卡秋莎悔罪的故事,这是宥于两人悔罪、原谅这一道德心理的问题上。作者经过分析修改后,把主题转向了社会政治方面上来,作品的主题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然而作者认为,这一主题揭露法庭的虚假,伪善、狠毒还不深刻,几经思考、研究、修改,最后把主题放在批判沙皇专制制度上,以暴露上层官僚、贵族的卑鄙无耻和控诉专制制度的摧残、黑暗为主。这样,《复活》的主题就有更深广的社会意义了。

其次,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主观、片面、流于空泛、庞杂的毛病,则要进行强化、增补等改写工作,使偏颇的改中肯,片面改全面,含混的改鲜明,肤浅的改深刻,漫散的改集中,有失分寸的改恰当,陈旧的改新颖,立意太低的加以升华。

(二)修改材料。 修改材料主要是三条: 增补、删节、调换。

材料选用的基本要求:

一是必要, 即选用能说明观点的材料。

二是真实, 即所用的材料必须准确可靠,不能歪曲原意,为我所用。尤其是记实性的文章,如新闻通讯、速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情况反映、人物传记等,如果材料失真,那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修改记实性的文章 , 应谨慎地核对自己所用的材料是否真实。

三是合适 ,即材料引用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如果不符合这些要求,就需“增补、删节、调换”:把不足的补足,失实的改翔实,空泛的换实在,陈旧的变新颖,平淡的调典型,分散的理集中,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坚决删除,零乱脱节的加以串连统一等。这是个材料筛选的问题。

(三)修改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是作者对客观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的认识在文章中的反映。在修改结构时,要注意检查层次是否清楚,条理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中心是否突出,过渡是否自然,前后是否照应,组织是否严密,全文是否统一。

(四)修改语言。 文章的内容,要靠语言表达。要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一定要下苦功推敲、反复修改。文章的语言修改,主要是在准确性和可读性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为了语言的可读性,要把平淡的改为鲜明,把拗口的改为流畅,把刻板的改为生动,把隐晦的改为明快,使读者获得语言的美感。

(五)修改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得恰当,能够准确地表达内容;反之,就会影响内容的表达,甚至产生歧义。特别是随着社会和语言文字的发展,标点符号也日臻完善,它除了使文章表达清楚,便于阅读之外,还反映着文章思想内容的情绪、节奏、韵律和色彩,是很细微、精妙的。

检查标点符号,主要看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以及调整点错位置的标点符号,修改时严格按规定格式进行书写。

二、文章修改的方法

主要掌握以下三种方法:

(一)冷却修改法。 我们写文章,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的,对其中的观点、事件、人物都有一种特殊的偏爱。此时,作者还置身于他的文章中所表现的那种思想情感的境界之中,作者的头脑还摆脱不了他当时满以为不错的见解与详细的情节,因此他还无法与他的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能发现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进行修改。成篇后冷却一段时间,作者就可以拉开与文章的距离,跳出自己先前所写的那种思想情感的境界,容易发现问题,便于修改。

(二)诵读修改法。 诵读法,就是文章初稿完成后,诵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修改的方法。文章中的一些问题,诸如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缺词漏字,情感不相称等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光看不容易发现,但一诵读就读出来了,甚至有时仅凭“语感”也能发现不妥之处。古人写诗作文,总要反复吟唱,直改到顺口为止,就是这个道理。

(三)求助修改法。 修改文章,当然以自己修改为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是,以自己修改为主并不是不要请别人帮助修改。

修改方法当然不止以上这些,我们在文章修改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目的在于使我们的文章越写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