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用做电商的思路运营公众号,一年3000粉丝2000元钱

 自由飞翔的老虎 2017-10-30


昨晚是立冬,大概你也通过各种方式吃到了饺子。

下班后辗转1个半小时抵达家楼下。

楼下的饺子馆人不多,可惜没有喝到饺子汤。


2012年微信大热,

许多企业纷纷开了自己的公众号。

内段时间,也被许多内容作者称为红利期。

微信大热,粉丝增长速度很快。

但是想来我应该是个反潮流的家伙,

那些年,即使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开号,

我依然坚定的选择了豆瓣和知乎来分享些内容。


于是时间荏苒,来到了2015年的12月19号,

我在这个公众号写了第一篇文章。


之前的几年里,都觉得自己好像没那么多想说的,

或者说觉得自己能力不够,

于是没有勇气开一个公众号。

去年,终于觉得自己工作很多年了,

觉得攒的知识和时间都差不多了。

于是一转眼运营这个公众号将近一年了。


坚持那么久的原因,

大概是所谓的心里有个小梦想,

是不断地逼着自己学习新东西,整理旧资料。

然后在将来的某个时间,

把这个公众号里诞生的有价值的部分,

重新编排成一本自己满意的营销书。


当你有了目标,于是整个新世界的大门都逐渐开启。


时隔一年,我想是时候可以做个小总结。

说说这一年里,有啥关于微信公众号的新感悟。

也捋捋自己是不是有了新的进步。


当这篇文章发出的时候,

微信的粉丝应该正好可以达到3000人。

这里面,3.5%的人我认识,

其中还包括了30个左右做内容之后新认识的朋友。

真的非常高兴。


3000个粉丝数陆陆续续攒了一年。

想来其实挺慢的,

不过有过之前深耕豆瓣和知乎的经验。

我知道在接下来的某个时间点,

粉丝的增速会变得越来越快。

印象里公众号达到1万粉丝就可以接底部广告了。

期待着粉丝数早日破万。

这样还可以多拿点零用钱,想想还是值得期盼。


目前的阅读量基本稳定在300。

想起最初的阅读量只有几十的时候……

唉……不提也罢。


刚才边感慨边去翻了一下最初写的文章。

还真是个逐渐上道儿的过程。

最初的内容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早期的运营文章,经过精编后的搬运。

第二类很复杂,好吧,基本就是瞎写……

根据兴趣的瞎写。

比如看的书,和看到的电影。

用时隔一年的成长来看待早期的文章,

从标题到内容都充斥着俩字:幼稚……

感谢上帝我坚持了这么久,鬼知道我经历了……


【第二部分,如果你也想从零做个公众号】

感慨了许多之后,

接下来我应该总结一下这一年来的经验。

对于做过社会化营销的人来说,

下面的经验可能并不算新鲜知识。

但是对于今后想要自己写点儿东西的小伙伴来说,

我想还是会有些收获。


其实简单来看,

做一个公众号应该有三个大问题需要解决。

三个问题环环相扣。


首先,这个号的定位是啥?

其次,内容如何保质保量稳定输出。

第三,流量从哪来?你的粉丝在哪里?


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一点点儿来拆解。

最初开始写的时候,

我只是朦胧的知道我想写有关营销和运营的内容。

毕竟我本身自诩做营销和运营做了蛮久,

这些知识本身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何况还是我自己的兴趣所在。

那么我比较有信心能够持续输出观点和内容。


可是写营销干货的号那么多,

我如何从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差一点?


在我来看,

世界运行的规则和周围的许多事件,

大多都可以用营销的思维来看待和拆解。

上到国家政策,下到日常百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所以商业的逻辑本身就值得我们把它当作一副眼镜看待各种事物。


确定了大逻辑,

起名字的部分犯了难。

虽然考虑到了搜索等等,

但是为了不阻碍自己开展写作的脚步,

还是随便的起了个名字叫做夏狐狸说世界。

这个名字直接来自我的豆瓣小组名。

当时想着能看我公众号的种子用户,

多半都是豆瓣和QQ群一直以来攒的粉丝。

以前写婚礼策划的内容,

在豆瓣也攒了1400多粉丝。

天知道豆瓣的粉丝是多么难攒。

通过豆瓣文章加Q群的倒是很多。

陆续来往也有过6000多人了吧。


在这个草率的名字之后。

你萌已经猜到了结局。

就是搜索端并占不了任何优势。

而且用户对于这个号要写什么内容,

显然也是一脸懵逼。

真正闹心的地方在于,

订阅号一直到今年下半年,

才推出了修改名字的重要性……

好吧,现在的名字也有点长并不十分好记,

但好在大家一目了然我要写的内容是什么了。


虽然我开了一个坏头——起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名字,

但是总归顺利开号了……


在1月中旬通过梳理2015看过的好看电影之后。

这篇文章广受朋友圈好友推荐,

直接为公众号带来了50个粉丝。

也是从这里,

我开始意识到。

哦,我太爱电影了,

相信你们也是。


但是多少人对于电影宣发和营销有了解呢?

这是不是我可以着手整理的内容?


说到底,

如果把电影看做是一个产品。

那么电影营销的逻辑其实跟我们卖快消品并没有逻辑上的不同。

而且宣传的渠道其实也并不会变。

因为无论花样如何翻新,你的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从来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所以区别就变成了,大家如何凭借自身的优势加以重新整合,

从而让每一部新上映的电影,被更多等待进食的顾客所知晓。


何况拆解电影营销,

未尝不是我自己也可以从中受益,增长自己的营销内功。


当我知道了自己想要写的第二部分内容是什么之后。

我做了一个事儿,去知乎搜索一下。

然后,就遇见的新的问题。

知乎上,对,没错,是无所不知的知乎。

居然没有【电影营销】这个词条。


啥概念?

我意识到我可能遇见了新大陆。

于是后面你们知道了。

我在知乎上首先创建了电影营销的话题,

并自问自答给出了我对于这件事的观点。

做“第一个”这件事太爽了。


当然了,自从开始做公众号,

每周都会抓狂内容要写啥。

还真的是被自己一语成谶——真的要逼自己。

好在最近开始看更多书后,这样的焦虑有所减少。

新的方法是不断把书里和网络上看到的案例做积累,

然后化用到各种我想表达的逻辑和价值观中。

我们都习惯事后诸葛亮说这个想法不是小学和初中的方法吗,

但是身在局中还是需要好久才能明白身在此山中。


好,

以上就是我们做一个公众号梳理定位逻辑和内容分类部分的故事。

所以你知道了,这个公众号想讲的核心内容,

就是

  1. 电商运营的日常知识总结,

  2. 对于管理的思考,

  3. 以及对于电影营销的拆解。


回答了前两个问题后,

我开始遇见了新的问题,就是,

嗯,流量从哪里来?


所以其实做公众号跟做电商的运营逻辑是想通的。

网点的逻辑是: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那么同理,

做公众号也需要考虑流量和转化率。

有多少人通过哪些渠道看了(阅读量PV)。

看了之后又有多少人加了粉丝?

有多少人加粉后对文章进行了分享和转发?

哪个渠道来的粉丝数量(流量UV)最多?

以及这个渠道的人最爱读的内容又是什么样?


如果说公众号就是我自己打磨的一款产品

那么什么类型的产品(文章内容的类型)是大家所喜欢的?

哪些文章是我自己即使没人看也想坚持写的?


哪些文章又是明明内容很好,

却因为标题、发布时间等细碎原因导致没人看的?


我自己如何保证持续的内容输出?

输出的内容如何保证质量稳定?


开通了原创和赞赏功能显然是对于作者的鼓励。

但是在粉丝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赞赏的金额?

多少钱的赞赏是大家愿意免费打赏的?

如果想提高客单价,如何给到大家更多的利益点

从而让大家愿意为了内容付费(打赏10元得电商运营干货活动)?

内容付费多少钱的定价是合理的?是1元,2元,5元,还是10元?


是不是可以做个低单价的内容包(分享免费得营销海报活动),

让大家免费分享或少额购买进行尝试?


所以你看,做公众号的运营,跟电商运营的逻辑一直都不曾变过。

下面就是我自己做公众号之初,

理出的我的粉丝从哪里来的猜想。


要想请大家关注,

那么我们需要看看我自己有哪些渠道可以吸引流量来关注。

第一部分人群呢原本关注我想了解婚礼策划的人群。

豆瓣和QQ加起来关注在6000人左右。 这部分人群更希望了解婚礼的知识。


第二部分人群,是我自己的朋友圈

这部分人群不在乎我说啥,关系好的朋友自然会点赞和关注来支持。

我给出的内容是我自己的婚礼回溯,所以希望我的朋友帮忙转发。

从而获得更大的曝光。

盆友的朋友我不认识,那么面对转发后引发的关注多半可以更加坦然。

(熟人面前摆讲课范儿总有点害羞……)


第三部分人群,我会投稿给一些已经有粉丝基础的公众号

大号们也都缺原创内容,那么带上我的二维码帮忙引流,其实未必不可以。

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个方式,与大号们直接认识。也算是拓展了人脉。

这里就要感谢吴蚊米老师了。

之前一直看吴老师的文章,这次借着这个机会跟吴老师认识了,非常开心。

吴老师的文章总是会被另外的大号引用,

叫做“网店运营那些事儿”,于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转化,也直接请了这家发布。

这部分对于我自己来说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空间,

比如运营类的鸟哥笔记、插座学院等渠道我都没投过稿。


第四部分的人群,来自知乎和豆瓣等开放的社区,以及数英这样的垂直网站。

知乎里更新内容呢,就像是《蓝海战略》的描述。

大热的内容,大神们都已经攻占了。

但是不乏一些领域没人提问,这时候你自己上去提个问题,

再自己写个高质量回答,这就是长尾效应。

同时也不乏一些你提的问题本身是长尾问题中的“大词”和“小词”的区别。

长尾多了,

也可以为搜索效果(粉丝看见的机会多了)带来不错的保障。


豆瓣的内容与知乎有点相似,但是操作成本高许多。

知乎点击进问题就可以,豆瓣却需要先找小组,再更新内容。

甚至内容还会被随着时间后置。

所以如果不是豆瓣上已经有一定量的粉丝和积累资源。

很难在豆瓣上形成有效的转化。

新发现了一个本身抓取内容还不错的电影内容类的网站——影视工业网,

在微博也会形成一些转化。

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个网站的首页比较容易上,且会被【今日头条】等渠道抓取。


后来机缘巧合,我的文章被数英转载。

一连发了几篇文章后,也变成了数英的认证作者。

讲真,数英的编辑小伙伴编辑文章的标题和头图比我自己的都要好,哈哈。

后来看数英看习惯了,现在已经很少去梅花网和天下网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