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绘画中发现中国美学的''''源代码''''

 伯乐书香小屋 2017-10-30




今日中国,遇到千载难逢的“文艺复兴”

但华夏民族的美术印象,大家多少觉得有些暗淡与模糊。

古代没有照相机,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

都记录在绘画中,可以说是“图像版”的传统中国。

也可以说是中国元素、中国故事、中国美学的“源代码”。



东晋


《洛神赋图》局部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

《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

(曹植的《洛神赋》)的画作,为东晋顾恺之传世精品。

他是中国画的奠基者,在他之前,

画家只是工匠,无人重视,姓名失传。

在他之后,琴.棋.书.画为文人社会所推崇,青史留名。

他的线条,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安静连绵。



南朝·梁


《二十八宿神形图》局部


张僧繇梁武帝的直秘阁知画事,最早的宫廷画家。

《二十八宿神形图》线条晕染学习印度佛像、

有所创新的“凹凸法”,使人物富有立体感。



《游春图》局部

展子虔,是现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画家。

擅画人物、山水及杂画,无所不能。

《游春图》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卷轴。

有咫尺千里之势,青山叠翠、花木葱茏、

波光粼粼的湖山佳境,尽现方寸之间。




《送子天王图》局部

“画圣”吴道子的壁画人物生动,飞扬的衣袖好像被风吹动。

如果说顾恺之的线条如“春蚕吐丝”匀速轻盈,

那么吴道子的线条则是“吴带当风”狂放有力。

一动一静、一疏一密的对比,气氛截然不同。



《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昉画的仕女造型“周家样”与吴道子的“吴家样”平分秋色。

《簪花仕女图》色彩十分艳丽,充满宫廷的富贵休闲气氛。

贵族妇女相伴的“符号”,如叭儿狗、团扇、拂尘……


五代



《潇湘图》局部

五代时,国家分裂,北方的荆浩以画崇山峻岭出名。

可是南方江湖纵横、丘陵连绵……适合用“长卷”表现。

这正是董源的特色,他是“南派山水画”的鼻祖。

为了表现丘陵,使用“披麻皴”与“点苔法”。



北宋


《千里江山图》局部


关于北宋的山水画,

有一个天才是不能忽略的。就是王希孟

他是中国美术史上少有的、一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千里江山图》采用了“移步换景”与郭熙提倡的“三远画法”,

充分利用了高远、深远、平远的穿插。

技法上,继承了李昭道以来的青绿山水,又糅合了披麻皴。

皴法+ 青绿,富丽爽朗。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