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南王刘安谋反案是由谁告发的?历史上他真的有谋反之举措吗?

 火天大有_元_享 2017-10-30

先回答问题:淮南王刘安谋反是被刘建举报告发的,刘建是谁?刘安的孙子。呵呵,都说自古君王无亲人,也许此事佐证了这一说法。而对于刘安是否真要谋反,历史上是有争议的。权威的说法则来源于《史记》,称他成为淮南王后,就开始谋划造反了。

1、刘安有个苦命的父亲

刘安的父亲是淮南厉王刘长,是刘邦的小儿子。刘长是苦命人,他母亲曾是赵王的妃嫔。刘邦有一年经过赵国,赵王把这个妃嫔献给他,随后就怀孕了。次年,赵国的国相计划弑杀刘邦被发觉,赵王等人一并获罪被抓。

当时,刘长的母亲对狱吏说:“我受皇上宠幸,有了身孕。”狱吏禀报上去,刘邦没有理会。后来又通过辟阳侯审食其告知吕后,吕后也未理睬。于是刘长出生后,其母就自杀了。狱吏抱着孩子送到刘邦面前,刘邦后悔莫及,下令让吕后收养他。

2、刘安之父为母报仇椎杀审食其

刘长被立为淮南王后刘邦去世,自幼丧母依附吕后的刘长,一直对母亲之死心怀怨恨。等汉文帝即位,淮南王认为和皇帝关系最亲,因此在汉文帝即位的第三年,他从封国入朝后态度傲慢,直呼汉文帝为“大哥”。

刘长又去辟阳侯审食其府上求见。审食其出来后,他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击杀了对方。事后驰马奔至宫中,光着膀子对汉文帝说,我母亲本无罪,审食其没有通过吕后竭力相救,赵王如意母子(指刘如意和被吕后惨害成“人彘”的戚夫人)无罪,吕后蓄意杀害,审食其不尽力劝阻,等吕后想夺刘氏天下,审食其不挺身抗争。这是他的三件罪。我为天下人杀了他,为母亲报仇,特来请罪。听刘长说得有理有据,又出于手足亲情,汉文帝赦免了他。

3、刘安父亲绝食死于非命

刘长回封国后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另搞了一套制度,模仿皇帝声威。汉文帝六年,又组织70多人和“棘蒲侯”柴武的儿子柴奇商议,计划用40辆大车在谷口县谋反,派人去闽越、匈奴各处联络。结果被发觉,谋反者全被被抓,并把刘长召入京城。

史载,丞相张包和宗正、廷尉等人查明,刘长有自制天子车驾,不实行汉家王法,擅自委任官吏,网罗犯罪逃亡者,组织谋反,暗中联络闽越、匈奴兵等大罪。最终,经过列侯和大臣商议,被赦免死罪,废掉王位。汉文帝下令供给刘长每日食肉五斤、酒二斗,和他宠爱的妃嫔十人去蜀郡同住。

刘长落了个比较满意的结果,但他性情刚烈,去蜀郡途中无人敢打开囚车侍候他,于是刘长干脆绝食而死。汉文帝听到消息后,把沿途押送不敢开门送食物的人一律问斩。

4、刘安15岁被封为淮南王

汉文帝十六年,刘长的三个儿子均被封王: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第三年发生七国之乱,吴国派使者联络淮南,刘安准备起兵响应。淮南的国相说:“大王如要响应吴王,臣愿为将领。”刘安把军队交给他。结果,淮南的国相领兵攻打叛军,不听刘安命令。七国之乱平定后,刘安没有得到任何嘉奖。

5、刘安一心为父报仇

和当年刘长一心为母亲报仇类似,刘安因父亲之死,也有报仇反叛之心。汉武帝即位第二年,刘安入京朝见,在霸上与交好的武安侯太尉田蚡相见。田蚡说:“当今皇上没有太子,大王是高皇帝(指刘邦)亲孙,仁义天下,无人不晓。假如皇上过世,不是你又会是谁能继位!”得此暗示,刘安此后更加暗中结交豪杰、士人,在封国实施仁政,谋划着造反。

刘安有个女儿叫刘陵,聪明机灵,口才又好,刘安就给她钱财,去长安卧底刺探内情。有了人马、有了间谍、有了充分心理准备……刘安就等着时机到来。

6、阻挡部下从军抗击匈奴

刘安有个长子叫刘迁,是淮南王的太子,从小练习剑术,自以为无人可比。听说刘安手下郎中雷被剑艺精湛,就找来一较高下。雷被多番退让后出手击中刘迁,刘迁则被激怒了,雷被见状害怕,想从军投奔长安,参加抗击匈奴的战争。刘迁向父亲告状,刘安就罢了雷被官职。雷被随后逃到长安,上书申诉冤屈。

汉武帝令廷尉、河南郡审理此事,刘安就和部下商议反叛。犹豫再三,十多天未能定夺。后来汉武帝诏令下达,让就地传讯刘迁,但淮南的国相恼怒当地县丞没及时下发这道诏令,要控告对方“不敬”之罪,刘安让国相不要追究,国相不听。结果怎么样呢?内乱从此开始了,而且一件件接连而来……

史载,刘安上书控告国相,汉武帝交付廷尉。就牵扯到刘安,大臣要求逮捕他。刘安从间谍女儿那里听说后和儿子商议,刘迁说,朝廷如来逮捕父王,可让人身穿卫士衣裳,持戟站在院中,一有不测就刺杀使者,举兵起事。

但汉武帝只派人来询问案情,刘安发现事态并不严重就没有起事。使者回朝后把情况上奏,大臣说:“刘安阻挠雷被从军奋击匈奴,应判处死罪。”汉武帝没有准许,对于废其王位的请求也没有答应,只是削夺二县。使者再次进入淮南传诏,刘安从女儿那里得到消息,说自己会被处死,计划和儿子刺杀使者。可事情并不是这样,就仍没有起事。

7、不听属下伍被劝告

刘安被削地后,就加剧策划反叛。和属下伍被、左吴等人商议:“皇上没有太子,一旦过世,大臣必定召胶东王或者常山王,诸王争夺皇位,我怎么能没有准备?我是高祖的亲孙,大行仁义,陛下待我恩厚,我可以接受他;但陛下死后,我怎能奉小儿之命称臣!”

刘安有一次召见伍被,招呼他:“将军上殿。”伍被说:“皇上刚赦免大王,你怎能说亡国之话!伍子胥当年劝吴王,吴王不听,伍子胥说‘臣将看到麋鹿在姑苏台游荡’。现在我也将看到宫中遍生荆棘,露水沾裳了。”

刘安大怒,囚禁伍被的父母,关押3个月后把伍被召来:“将军答应寡人吗?”伍被仍未答应,再次劝告让刘安不要违背天道,不识时势……一番苦口婆心后,伍被说,我暗自悲哀大王如果抛弃诸侯国君的尊贵,朝廷必将赐给你绝命之书,令大王身先群臣,死于东宫。最终伍被神色黯然,泪水盈面,沉重地走下台阶离去。

8、刘安有个“坑爷”的孙子

刘安尽管有数次暴露之危,但没有事败,对他致命一击是他的孙子——刘建。刘建的父亲是刘安“庶出”儿子刘不害所生,因非正室,地位低下,刘不害不讨刘安喜爱,刘安的夫人、刘迁都不把他视为儿子、兄长。自负有才气的刘建就怨恨刘迁,加之刘迁已是淮南王太子,而父亲刘不害没有封侯。因此暗中要告发刘迁,让父亲取而代之。

刘迁获悉此事,多次拘囚并拷打了刘建。刘建也全部掌握了刘迁谋害朝廷使者的计划,就让好友庄芷上书:“毒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淮南王的孙子刘建才能极高,淮南王后和儿子刘迁妒忌迫害他。刘建父亲刘不害无罪,他们多次拘囚想杀害他。现刘建尚在,可召来问讯,他全部知道淮南王的阴谋之事。”汉武帝接奏,交给廷尉追查。

9、审食其也有个孙子要报仇

所谓冤家易解不易结!还记得当年刘长击杀的那个辟阳侯审食其吧?人家的孙子审卿也长大了,而且和丞相公孙弘很有交情。

史载,这个审卿同样仇恨当年祖父被刘长冤杀,于是借此机会给公孙弘吹风,说了很多捕风捉影的事。不过,政治家嗅觉总是很敏锐的,公孙弘从这些话中嗅到刘安造反的气息,决意追查。

10、造反前舌战伍被获“妙计”

河南郡府提审刘建,他把爷爷刘安、叔叔刘迁的计划全部供出。刘安也察觉到事态严重,想举兵反叛,又问伍被“天下太平吗?”刘安的心思逃不过伍被,伍被就再次苦劝,如果淮南有事,卫青必统兵来镇压,卫青的军事才能无人能比……一番苦口婆心,刘安沉默无语。

熟读史书的刘安深知造反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问伍被:“你认为吴王兴兵(指七国之乱)是对还是错?”伍被说:“我认为错了。”并希望“大王三思熟虑,勿做吴王所悔恨的蠢事。”也许刘安文人气太重,也许是想说服伍被支持自己,刘安竟跟伍被辩论起七国为什么失败的战术原因:“吴王哪里懂得造反,让汉将一天里40多人闯过成皋关隘。”一番宏论后说,“我凭借三川的成皋险关,招集崤山之东郡国军队,这样起事你以为如何?”

论口才伍被显然比刘安更牛一些,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刘安和伍被的舌战全程,因篇幅太长,只说下大体意思。就是伍被从秦灭亡举例,谈到陈胜、吴广,谈到汉朝创立,谈到国家大势……讲了一大堆。最终刘安说,好吧,你说得全对,但我能不能侥幸成功呢?

伍被一看这是铁了心要造反,只好说有一条妙计。但这条妙计就是大忽悠,《史记》中原文太长,大体意思是说让刘安伪造奏章,迁徙各郡国豪强、义士、罪犯和家产50万钱以上的人,居住到和匈奴搭界的朔方郡,伪造文书,逮捕诸侯的太子和大臣,引来民怨,让诸侯恐惧,然后鼓动诸侯造反……这样做“傥可徼幸什得一乎?”或许可以侥幸有十分之一成功把握。

刘安似乎没有看出来这是拿自己开涮,反而开始伪造印玺和丞相、御史、大将军等人的官印等,打算按伍被的计策行事。还派人潜入长安,起事后刺杀卫青等。

11、儿子自杀,自己被“同谋”出卖

刘安又和伍被密谋,要杀死淮南的国相和大臣。谋议未定,又计划派人穿上抓捕盗贼的衣服,从南方奔来,大呼“南越兵打进来了”,借机起兵。还和伍被商议,夺取邻近诸侯国,扼住九江的江口,阻断豫章河水通向长江通道等。

这时,廷尉已把刘建的供词呈报汉武帝 。汉武帝派廷尉逮捕刘迁,廷尉来到淮南国,刘安和儿子谋划杀掉他起兵,就召国相来见。但已闻到风声的内史、中尉都借口没有来。而刘安想把三人全部杀掉,只好暂时放走国相。

此时所有的谋划一条也无法实施。刘迁绝望中说,现在没有可倚重的人,如果时机不成熟举兵,恐不会成功,我甘愿找廷尉自首。刘安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刘迁就举刀自杀,却没有死成。而这时,“大忽悠”伍被独自找到执法官吏,告发刘安,把谋反详情都供了出来。

12、刘安自杀,“同谋”并没有免罪

很快刘迁、刘安的夫人被抓,参与谋反的全部落网,搜出谋反器具。汉武帝把此案交给公卿大臣审理,牵出刘安同党数千人,全被处死。刘安自刎而死,其夫人、儿子刘迁等被满门杀尽。

那个劝说刘安并最终出了一条“大忽悠计策”的伍被呢?最初,汉武帝想不杀他,但廷尉张汤说:“伍被最早参与刘安反叛,罪不可赦。”于是也被杀掉了。

历史上的淮南王刘安谋反了么?

由林峯、王璐丹领衔主演的大型历史古装剧《卫子夫》,演员刘永在剧中饰演西汉淮南王刘安,为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汉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汉文帝16年(公元前164年),刘恒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三兄弟,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淮南王,时年16岁。

刘安博学善文辞,好鼓琴,才思敏捷,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天下方术之士,多往归焉”,著名的有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晋昌八人,号称“八公”。编写《鸿烈》(全称《淮南鸿烈》,后称《淮南子》),其内容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所派生。

刘安善用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说理,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喜聚书,与河间献王刘德皆以藏书知名,因深得武帝尊重,经常获得武帝的赐书。但他所藏之书,《汉书》称其“多浮辩之书,无实用者甚多。”

刘安宠爱女儿刘陵,曾经多给金钱,让其结交汉武帝的左右大臣。元朔五年(前124年),雷被在与淮南王太子刘迁比试剑术时,误伤太子,招致太子怨恨。雷被想随军抗击匈奴,刘安不准,雷被遂逃往长安,告发刘安密谋策反。

刘安只有两个儿子,幼子刘迁因是嫡出,被立为太子,但庶出长子刘不害不得宠,刘安、王后不视他为子,刘迁不视他为兄,刘安也没有按推恩令分封他为侯,刘不害之子刘建因分封无望而怀恨,指称刘安、刘迁谋反。

汉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以“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而与他串通一气的衡山王刘赐闻讯后,也自杀而亡。

据记载,刘安是豆腐以及很多养生之道发明者。据传刘安于母亲患病期间,每日用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给母亲饮用,刘母之病遂逐渐好转,豆浆也随之传入民间。至于豆腐起源,古籍曾记载刘安在淮南八公山上炼丹时,曾不小心将石膏混入豆浆里,经物理变化成为豆腐。至此豆浆与豆腐均源自中国,安徽淮南更有中国豆腐之乡的美名。

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宾客甚众,八公聚此炼丹,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戮。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当时的人民认为,刘安是炼丹“得道成仙”,而且他没服完的仙丹被家里的鸡跟狗吃了,造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受到民间信仰。至今豆腐店、道教人士还奉祀他。


因为政治是血淋淋的,政治没有亲舅舅。田蚡勾结淮南王,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建元新政”行将失败时期,当时田蚡任太尉,与汉武帝、窦婴、赵绾、王臧是建元新政的主导者。新政拟以儒家思想取代黄老之学,以有为替代无为,是汉初重要的政见之争。自然不被代表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喜欢。
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诸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举适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恰在此时,淮南王进京,献上代表黄老思想的《淮南子》,以声援窦太后(当然淮南子文采斐然,连汉武帝也喜欢得很)。
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技赋颂,昏莫(暮)然后罢。安初入朝,雅善太尉武安侯,武安侯迎之霸上,与语曰:“方今上无太子,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宫车一日晏驾,非王尚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宝赂。其群臣宾客,江淮间多轻薄,以厉王迁死感激安——《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以田蚡之精明狡诈、反复无常,自然也嗅到了黄老一派反击的威胁,于是做好了两边下注的准备,一面明里推行新政,一面暗地里勾结淮南王(实为暗联窦太后)以自保。勾结淮南王说的话够狠了。“宫车一日晏驾,非王尚谁立者!”,连诅咒当今皇上归天这种话都说得出来,小人嘴脸一览无遗。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安初入朝,雅善太尉武安侯,武安侯迎之霸上,与语曰:“方今上无太子,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宫车一日晏驾,非王尚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宝赂。其群臣宾客,江淮间多轻薄,以厉王迁死感激安——《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不过嗅到威胁的也不止田蚡,还有申公
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於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後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史记·儒林列传)
果然,建元二年窦太后发动了政变,杀赵绾、王臧,而早已暗联淮南王的田蚡活了下来。
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武安侯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当然汉武帝最后还是觉察到此事,不过田蚡早已随窦婴灌夫去了。
淮南王安谋反觉,治。王前朝,武安侯为太尉时,迎王至霸上,谓王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贤,高祖孙。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淮南王大喜,厚遗金财物。上自魏其时,不直武安,特为太后故耳。及闻淮南王金事,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刘安是

汉高祖刘邦

之孙,其父

刘长

是汉文帝的同父异母弟,性格刚烈,汉文帝六年(前174),以谋反罪流放于蜀,中途而死。刘长死后,民间有人作歌云“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对宫廷内部的这种骨肉相残,加以嘲讽。刘安约生于

汉文帝

元年(前179),文帝八年(前172)被封为阜陵侯,十六年(前164)改封淮南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因“大逆无道,谋反明白”而自杀。纵观史书《史》《汉》所载,刘安一生有影响的大事有二:一是创作了《

淮南子

》;二是发动一次所谓谋夺皇位的叛乱。前者,几无疑义。而后者,历史上则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有的认为其谋反是真,有的则认为纯是一冤狱。

前一种观点,以《史记》、《

汉书

》等正统史家为代表。最先为刘安立传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记载了刘安谋反自杀之事。

班固

撰《汉书》基本上沿袭了《史记》的材料,观点也大致相同。之后,如

东汉

王充、应劭,晋代伏滔,宋代的司马光,清代的

王夫之

等,观点大致相同。20世纪80年代后,也还有一些学者持此观点。后一种观点,最早表露这一看法的,其实也还是《史记》。《

史记·酷吏列传

》记载了大臣狄山在汉武帝面指责

张汤

构造冤案一事,言之凿凿,清楚地说明当时朝廷中就有人为刘安鸣不平。司马迁记下了这段史实,显然大有深意,清人吴汝纶认为:“吾考之史,淮南之反,则审卿、公孙弘构之,而张汤寻端治之,盖冤狱也。凡史所称谋反反形未著,而先事发觉受诛者,事大率皆类此……淮南仍父子被恶名,陨身失国,

太史公

尤伤之。后之帝者,开创,则除功臣;守成,则忌骨肉。千载踵蹑一辙,是其尤可悲者也。”(《读淮南王谏伐闽越疏书后》)此外,近现代的一些学者如朱东润、徐复观、雍国泰、陈广忠、牟钟鉴、张双棣等,力辨其非,认为淮南王之死是一个冤狱,刘安的形象长期被封建史家所扭曲,

刘安

之狱要重新考虑。

史记

》最早记载淮南王“谋反”,但记载刘安父子事迹的《淮南衡山列传》一文,自相矛盾之处却颇多,自来已有不少学者注意到这一点,并从各个角度作了细致的分析。《史记》刘安传中的这些矛盾之处,我们的理解是,此乃司马迁的一种曲笔。《史记》很大篇幅是当代历史的实录,涉及对当朝的评价,尤其是“今上”汉武帝,而

司马迁

又不愿阿世,这自然要冒极大的风险。如何做到既忠于史实,又保全自己,对他的智慧是一个考验。高步瀛说:“太史公遭汉武专制之世,法网严密,故论及汉君臣,意所不足,不敢昌言之者,往往以诙诡出之。”(《

文章流别

》)“以诙诡出之”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有意制造矛盾,以引起读者注意,使人“心知其意”,以达到披露历史隐情的目的,还历史以真实。《

淮南衡山列传

》中的矛盾现象,当属此例。《史记》还记载,淮南王被追究谋反的理由是“谋反形已定”,定罪的依据是《春秋》经义。这是汉代典型的“《

春秋

》决狱”的方法,强调犯罪动机,“原心定罪”(《

汉书·薛宣传

》),以被告思想动机的好坏,作为是否定罪的根据,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武帝时期的酷吏利用“

春秋决狱

”之法,滥用“原心定罪”,法外用刑,制造了一大批冤案,对

淮南王

兄弟的严酷打击,只是其中突出事例之一。

谢邀!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厉王刘长的嫡长子。刘长被汉文帝废去王位后,刘安继承王位,被封淮南王。公元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并且联系刘安一起起兵。刘安把兵权交给淮南国相。国想没有起兵造反,而是用来抵抗叛军。朝廷派兵增援,淮南国得以保存。后来,刘安暗地招兵买马,被刘安的孙子刘建告发。皇帝派人调查,刘安害怕,自刎而死。死后葬于八公山下,名为淮南王刘安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