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犹太父亲的忠告:朋友的钱不能借

 苗苗8 2017-10-30

文|子岩

朋友?债主?

最近看到一篇英文短文,题目是《如何向朋友借钱》,文章是一位律师写的,他列举了如何向朋友借钱时要注意的法律事项,绝对专业,专业到不可行的地步。但是作者混淆了朋友和债主之间的关系,错把债主当朋友。

当然作者出于一片好意,希望朋友之间有一个合理的金钱交易,只不过有些过于天真了,绝对是专业级的天真。作者忘记了朋友之间合理不重要,合情才是最主要的。而合情是无法法律化的,俗话讲的好“法律无外乎人情”。另外,借钱讲的是信誉,朋友讲的是友情。友情不应该掺杂其他的事情。借钱还钱的过程,是信誉积累的过程。友情的积累过程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活动、关注、价值观……,和钱没什么关系。

朋友就是感情很好,有共同语言而经常交流,相处起来很舒服,双方有时间就相约在一起而聚一聚的人。债主泛指借给别人钱财的人,目的当然是为了收益,其他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朋友与债主之间看似是可以重叠和交叉换位的,但现实生活中,两者却是冲突和不兼容的。

今天,人们之间用朋友相称是比较随便和随意的,不需要太多深思熟虑。用朋友相称主要是因为彼此相处的舒服,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分享和共享关心的事物和价值观。但朋友绝对不是借钱的对象,钱不在朋友可以共享和分享范畴之内,因为过往的人际历史证明,朋友之间一旦有了金钱交往,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不再可能是朋友的关系,而成了债主与借钱人的关系。

借钱的代价

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借钱,借钱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质,即使借款是零利息,借款也逃脱不了它的商业属性。如借钱者不用还利息给朋友,那欠下的一定是比利息更加昂贵的东西——人情。人情是世界上最贵的东西之一,人情是偿还不完的,一但人情还完了,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就到了尽头。

借钱是信誉,在国外人们认为信誉大过天。任何人欠钱不还,都会对当事人造成信誉破坏,人一旦有了不良信誉记录,在社会上寸步难行了,当然包括借不到钱。西方社会建立起了有效的信誉系统,借钱成为公司行为,而尽量避免个人行为。各大小金融机构担负起了贷款工作,借钱者完全不需要向朋友伸手借钱。规避了朋友之间一些不必要的纠葛,让朋友的感情更加淳朴。

西方的先哲、名人就朋友借钱之事曾做出过一些评论,笔者在此不想评论他们的话是否对错,但有些话绝对具有参考价值,不应忽视。这些名人警示的语录告诫人们朋友是一种宝贵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不要让钱破坏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一位犹太父亲的忠告

笔者有位犹太人朋友S君,其孩子在私立中学住宿就读。不知什么原因 ,孩子有一次将S君给他的零用钱花光了,包括周末回家的公交车票钱,孩子只好向同宿的朋友借了几块钱,坐车回家。孩子没有将此当回事,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了S君。但是S君确认为此事严重,十分重视,他用手抄写下面这段话给他的孩子,并要孩子将这张纸放入钱包内直到大学毕业。每周检查一次,如果纸条不在钱包内,将停止发放零用钱及一切相关费用。

纸条上的字是“与朋友之间不要有金钱来往,钱既不可以借给别人,也不可以向别人借。若是借出,不但失去金钱,更会失去了朋友;若是借入,便失去节俭品德”。S君接着对孩子说,家里给的钱足够一个月零用的,包括车费和娱乐费,由于不善节俭,失去预算,造成要向人借钱的地步,这种窘境比考试成绩差还要丢脸。他建议孩子唯一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向朋友借钱买车票,而是走路回家,不管路多远,因为在回家的路上你不欠任何人的东西。

笔者的这位朋友有些过于严苛,也许有些大题小做,也许这就是犹太人的家教吧。但有其道理,人这一辈子的路很漫长,要想走的轻松、自如、愉快,最好不要欠别人的钱,也不要欠别人的情,否则,路走得会很累、很辛苦。因为当钱和情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得出的唯一结果是说不清、讲不明,会有一些不必要的纠缠。

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交也应如此……淡如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