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面对这样尴尬的问题,当你的朋友来找你借钱,而这笔钱对于你来说,拿是可以拿出来,但是借给朋友钱后势必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时,你该怎么办?借吧,万一之后自己要是有急需用钱的时候又该怎么办?不借吧,毕竟又是朋友,在朋友有难之时不伸手帮助一下,未免显得有些不仗义。其实这样的两难抉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对,未必是借钱,也许是你能力范围内的小事,又或者是一些超出你能力范围的大事。面对这样两难的境地,总有人选择做一个老好人,抹不开情面,不管能否做成,或者对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影响,都一口答应,让自己的生活因此忙碌不堪甚至狼狈;有些人会选择拒绝,因此成了“朋友”眼中不通情理、不够意思的小气之人,乃至最后没什么朋友。在《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一书里就提过这种现象,说明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即使是世界首富也无法避免这样的人情问题。对于这事,巴菲特先生给了一个较完美的答案。思考,这样的朋友是否值得我付出对于朋友二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关系才能被称之为我们的朋友。又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关系或什么样的人才值得我们去冒着风险为他付出。巴菲特先生有一位好友,也是闻名于世界,他就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先生,在一开始,两人并不是朋友,甚至他们彼此都不了解,反而还有很深的偏见,比尔盖茨认为巴菲特小气、固执、不懂先进技术,巴菲特认为比尔盖茨不过运气好,靠时髦的东西赚了钱。直到见面后,他们通过聊天发现彼此对财富的看法惊人的相似,他们因价值观成了朋友。巴菲特的长子曾这样评价过父亲:巴菲特是世界上第二聪明的人,第一是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最信赖的投资伙伴,在巴菲特所创造的经典投资案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查理帮他物色的。可以说没有查理,或许巴菲特就不能有今天的辉煌。可以见得,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和你有相同的三观,对你的生活、事业都能有所帮助的人,朋友之间是存在一种利益关系叫取长补短,这或许听起来有些现实,你说我们交朋友就是为了自己获利吗?那商业伙伴不叫朋友!我这里说的获利,并不指经济上的利益,而是他能在人生道路上教会你点什么,在你危难迷茫时能站出来告诉你该怎么做,同样你对他的人生也有正面的影响。你身边六个朋友的平均价值就是你的价值,这就是真正朋友之间的价值所在。所以当有朋友找你帮忙,并且不是小忙时,你应该想想这个人是否值得我付出那么多,我应该以自己的生活为代价来帮助他吗?有时候要学会说“不”社会上还有一种人,凡是朋友需要帮助,无论自己能不能帮得上,都一口答应,最后忙没帮上,自己也深受其害。因为不会拒绝,给自己的生活徒增烦恼。巴菲特教育他的孩子,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底线,不要因为朋友们的建议或者请求而干扰自己的决断。巴菲特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有不少朋友都是从事网络行业的大亨,比如盖茨,可他并没有因朋友的请求就投资网络类的股票。其实拒绝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学会拒绝很难,如何做到既能拒绝朋友的要求,又能让感情不因此而有裂痕更难。拒绝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我们一个怎么做才算最好呢?巴菲特先生在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1. 不要立刻就拒绝。立刻拒绝,会给人以冷漠无情的错觉,甚至觉得你对他有成见。既然朋友会选择来找你,想来也是抱着你会答应的一丝期望,不由分说的拒绝只会让真正的朋友寒心。2. 不要轻易拒绝。有时候轻易拒绝别人,会失去许多帮助别人的机会,多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帮助,帮这事一下是否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3. 不要盛怒之下拒绝。盛怒之下拒绝别人,容易在语言上伤害别人,让人觉得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4. 要委婉地拒绝。真有不得已的苦衷时,如能委婉说明,用委婉的态度拒绝,别人还是能感动于你的诚恳。5. 有代替的拒绝。你跟我要求的这点我做不到,那如果我能用另一个方法来帮助你,这样一来,他还是会感激你。6. 有帮助的拒绝。也就是说,你虽然拒绝了,但是却在其他方面给他一些帮助,这是一种慈悲而智能的拒绝,让人感受到你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及你的力所能及。答应帮人其实很简单,上下嘴皮一碰就完事,难的是你答应了帮人却又没有能力做到,而更难的是你做不到还不好意思拒绝或者是你不会拒绝。就像开头说的朋友找你借钱,明明自己也是生活拮据,学不会拒绝,或许你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我们总是被所谓的人情困扰,认为既然是朋友向我开口,就说明他是真正遇到难处了,我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帮忙。可多数的结果都是被一时的义气冲昏头脑,没能考虑过自己的能力。读了《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中的处世忠告,希望我们能正确处理好人情关系,在友情中理性思考,懂得什么该拒绝,更学会该如何拒绝。巴菲特先生说他对子女的忠告是他一生的财富,他的子女不必靠他的钱财来谋生,他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就是最大的财富。他的儿女也通过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成功的在各自的行业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