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在主宰世界—世界之主的帝王之相

 昵称47487841 2017-10-30

如果仔细比较之后你会发现,上述三位地缘政治大师介绍他们的部分我们没有节选进来的研究无一例外都是将视线投向北半球,或者说是更侧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这不能怪他们厚此薄彼,而是在过往5 000 多年中的人类文明史确实集中在北半球,也可以说是发源于麦金德所说的“世界岛”。


文明是如何诞生的呢?文明诞生的本质在于人类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有余力去寻求一些更高层级的享受,纯粹从生物生存的角度来看,归根结底就是对太阳能的利用。一个土壤、水资源条件越适合植物生长的地区,就越能接受更多的太阳能,产生更丰富的植物资源,并且由此通过食物链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

(非洲人在狩猎)


虽然从气候环境层面来看,低纬度地区在最初的文明创造中的确拥有过优势,但在后来与中高纬度地区的对抗中,这些低纬度地区却总是无法占据上风,北非、印度、中南半岛莫不如是。这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地缘扩张动力上的差异。低纬度地区的物产比高纬度地区丰富得多,这使得高纬度地区的民族总是有动力向南渗透。而相比之下低纬度的民族往往更安于现状,这一点即使在东亚核心区内部也能得到印证。你总能看到政治中心设在黄河流域的政权会向南统一中国,而那几个将京师设在南京的王朝,寿命却基本只有几十年。


中国有句古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细细品味,所透露出来的也是这个道理。即使将视线投向西方,也会发现案例比比皆是。比如辉煌于古典时代前期的罗马帝国,最终还是崩溃于“北方蛮族”日耳曼人的压力之下。

(蒙古国保留的骑兵仪仗队)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改变自己所处的小空间里的环境了。我经常在夏天跟周边的人开玩笑说,空调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否则在这么炎热的季节里谁愿意出来干活。当然,单凭人类可以降低小范围空间温度这点,肯定无法改变低纬度地区的地缘宿命。随着工业技术的出现,在人类有能力大规模利用地球私藏了亿万年的化石能源后,游牧民族的命运才被彻底改变了。在这种技术背景下,一些拥有丰富人力资源并且具备其他地缘条件的低纬度地缘政治体,也同样有可能抓住这次转机提升自己的实力,登上世界的政治舞台。


另外,北半球发展空间的日益饱和与过度开发,促使人类向南半球拓展生存空间并索取资源,这必将提升南半球地区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也意味着在古典时期一直游离于“世界岛”文明之外的南半球有机会出现一两个代表参与这场角逐。不过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处在南半球的南部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暂时只能在全球政治竞争的游戏里充当配角。

(地球的夜景)


如果斯皮克曼能够了解中国人的“华夷五方论”,并像中国人那样习惯在中心以外的四个方向对称地寻找四个可能的竞争对手的话,那他在欧亚大陆东西各划定一个边缘地区后,也许会将视线再上下扫一扫。当然,即使他现在向北看,也只能看到常年冰封、人迹罕至的北冰洋,不过南面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不能确定为什么斯皮克曼没有将印度归入重要的边缘地区,也许还是那固有的纬度偏见,而且当时印度只是英国的殖民地,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斯皮克曼有理由认为印度还不具备独立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条件。


抛开这些因素,仅从地缘基础来看,印度或者说南亚次大陆都应该升级为能够在多极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新“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尽管由于历史原因它有可能是最弱的一环,但反过来也可以说它的提升空间最大。作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同时也是最有潜力地区的主要政治体,应该具有以下的共同点:


1、都处在大陆的边缘,一面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或者说心脏地带相连。这一条欧盟、中国和印度三个地区都符合,所不同的是中国在古典时期结束时将自己的版图延伸到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使自己获得了比其他两个地区更多的战略空间。


2、另一面都应当面对海洋,有足够长的海岸线。中国面对的是太平洋,西欧面对的是大西洋,而印度面对的是印度洋。在这一点上印度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最起码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没有邻国能直接挑战它的海权,而中国和欧洲内部则要分别面对日本和英国的挑战。

(大国总要占据海洋优势)


3、在历史上都不断地遭受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游牧民族的压迫。这一点很重要!游牧民族的入侵可以说是一场灾难,但也是文明的碰撞和交流。无论是古代和现代,技术交流都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看看地理大发现之前的美洲连马和金属工具都未曾出现,你就会知道地缘封闭的恶果了。如果美洲大陆与欧洲大陆之间能够保有一条交流通道的话,这个问题非常容易解决,并能极大地促进美洲文明的发展。


有人可能会问:中南半岛为什么不能成为另一个边缘地带呢?问题就在于它身处中国和印度两个边缘地带中间,不用承受来自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压力。这固然也是一种优势,最起码整个古典时期让边缘地区闻之色变的游牧势力没有对其造成过影响。但反过来看,这也让中南半岛无法介入欧亚大陆中心的事务。


关于承受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入侵,西欧做得最好,在历史上没有被游牧民族完全占领过;中国稍次之,尽管有那么一两次完全失守于北方的入侵,但最终在种族和文化上都保持了完整性;印度做得最差,只能一次次被动地忍让这些高纬度民族的加入,从而成为“世界人种博物馆”,这也是它一直被地缘政治家们轻视的原因之一。虽然英国殖民印度主观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却意外帮助了印度,使得印度在古典时期结束前完成了统一,从而有机会冲击大国地位。

(印度首都新德里交通拥堵严重)


4、要有相对独立、统一的主体文化。要想成为一个重量级的地缘政治体,拥有精神力量象征的主体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即使在地理层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整体,即使勉强组成了国家或者紧密的联盟,其内部的地缘整合问题也将耗去大量的精力。由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地理分割,三个边缘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底蕴。欧洲的基督教、印度的印度教,以及中国的儒家思想,都是这种精神力量的体现。从主体文化的渗透力来看,欧洲占优,中国次之,印度则最差。


5、拥有足够多的人口。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即使拥有广袤的领土,也不可能登上大国的政治舞台,反面的例子就是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口的数量取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是否拥有足够多可供发展农业的土地。对于种植业发达的中国和印度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即使是在拥有种植、畜牧混合农业结构的欧洲,西欧的人口也有约5亿之多。如果整个西伯利亚有一天能够变得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那它也很有可能转变为另一个“欧亚大陆边缘地区”。不过恶劣的气候使得它即使是在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也只能长期充当配角。

(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式)


目前,地球的权力中心已经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转向以美国为中心的海洋国家,换句话说,获取权力的力量已经从陆权转向海权。因此,我们可以借用麦金德的“世界岛”概念,对全球的地缘结构重新做一个规划。这时我们可以无视海洋和陆地的差别,也就说要把海洋也定位成需要控制的地区,这样你就会发现,现在谁才是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岛屿”,也就是“新世界岛”。


在规划新的“世界岛”概念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个大国政治舞台上的每一方都进行解读。就目前的地缘结构来看,北美中心区域与欧亚大陆的三个“边缘地区”以及“心脏地带”是最为重要的五个地缘政治区,与之相对应的政治力量分别是美国、欧盟、中国、印度、俄罗斯。



1、本文节选自《谁在世界中心》第一章第二节第15页。

2、本文由《谁在世界中心》出版方“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授权转载和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