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摄影家

 太极刀 2017-10-30
“太极”摄影家

“太极”摄影家,是在检察院工作的。与二水一样,从事着法律工作。
也许是长期从事法律工作的缘故,平时说话,一直谨慎谨微,办事严肃认真。因为他的不苟言辞,让人有不便接近的错觉。为此,也惹得老年拳痴的误解。二水这次去黄山,头几天,由于说话过多,喝酒过多,在讲拳时倒了嗓子,有拳友建议,让二水教几个悟性好、年纪轻的,不要这么多人围在一块。意思是让二水多些休息。这原本也不是他的主意,只是其他拳友的一些想法罢了。没想到,这一意见被传到了老年拳痴的耳朵里,他们可不肯罢休。他们于是猜测,说这种话的人肯定是这位检察官了。老拳痴们愤愤不平,联合起来去找张四疯诉苦。说:看他平时不太说话,象是老实,满肚子的坏水!我们老年人笨,是学不好,可我们也想听听江老师的讲拳。我们不打扰你们聪明人学拳就可以了,我们在一旁听,还不行吗。难道你们就不老了吗?!这事任便“张四疯”怎么解释,老拳痴们就是不听,说是只有他,平时不太说话的,尽出馊主意。真是冤枉得这位“太极”摄影家有苦说不出来。老拳痴“老李”在二水临走前,非要请二水以及黄山的拳痴们聚聚,就是不愿这位“太极”摄影家出席。后在张四疯左说右说、好说歹说,只好委屈求全,假装承认是张四疯自己说的,老拳痴李大爷才肯将“太极”摄影家也一起叫上。
“太极”摄影家,是二水随便为他取的。但摄影家确实地地道道、货真价实的。他是全国艺术摄影家协会的会员,黄山市摄影家协会的理事。他的有关黄山题材的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网上独领风骚。说他是“太极”摄影家,这个“太极”二字,还是不得不打上一个引号。
他学太极拳时间不长。对太极拳的理解没有他对摄影艺术的理解深刻。但他喜欢用摄影的语言去理解他目前所理解的太极拳。这么一来,就会出现两者不同步的怪现象。比如,他为潘家老三(潘会长)所拍的一张太极拳照。他将太极图理解为“太阳”,以为练太极拳的人,注重丹田,丹田中,自有一个太极。拳论中不是有“人身一太极”的说法吗,于是他便通过两次暴光,将黄山上拍的日出的太阳与潘会长的丹田合在了一起。从摄影语言来说,这张照片自有可圈可点处。他自己也觉得能够将太极拳理论与摄影语言结合了,自然是比较满意。小心奕奕的让二水指点,自然也希望得到“江老师”的几句赞美。让二水抢白了几句,他反而显得越发谦虚,以为二水是个摄影专家。让二水忍俊不已。
“太极”摄影家其实是个身体领悟比脑子领悟来得快的人。在二水看来,这种类型的人适合学习太极拳。但前期的喂劲与扳架子也许比较慢些。这种类型的人模仿能力滞后于体悟能力,所以一旦体悟,比较容易得到内在的感觉。所以,他看到别的拳友三下两下就学会了一个动作,自己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只好着急。每每见了二水,总是逊逊的问:“江老师,象我这样的人能学得会太极拳吗?”“这么练,能得到内功吗?”“太极拳到底是怎么样的拳?”“你说太极拳照能够看得出一个人的功夫来,我怎么就看不出呢?”他的这些问题,也时时问的二水哑口无言。于是,二水觉得抽一个晚上,从杨式老拳谱入手,给拳友们讲讲拳论。
“太极”摄影家,平素也喜欢书法。他的毛笔字也相当有功力。家中与他的宝贝女儿共用一个书房。自从他喜欢上了太极拳,他信奉太极拳“以柔克刚”的道理,就将书斋取名“柔克斋”。黄山的拳痴们见他的书斋与叶大密老师的斋名相同,就与他调侃:你怎么将叶老师的书斋搬到黄山来了呢?!这下弄得他十分的尴尬,他认真的向二水解释,这不是有意为之。呵呵,他就是这么一个认真严肃的人。
因为他的认真与严肃,他自然博得黄山拳痴们的信任,因为他的多才多艺,他理所当然的成了黄山太极拳协会的秘书长。
二水希望他能在理解太极拳内在魅力的基础上,将他的摄影语言运用在太极拳照上。二水希望他能学好太极拳,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太极摄影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