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大同四大城门背后你不知道的轶事.....

 棉棉的奇遇 2017-10-30


现在大同城墙的内部夯土,是辽金时代的遗物,到了明朝初年,大同成为北中国最重要的防御屏障,也是庇护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城市。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大同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城墙。最后完工的大同镇诚呈大致正方形,边长达到1.5公里和1.75公里,周长6.5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14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对垛子,据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历史资料中记载,大同城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它并非一个单独的四方型堡垒状城市,大同城格局由四部分组成:主要部分为高大坚固的镇城,在镇城的南、东、北墙外另外各有一个自成一体的四边形小城,分别叫做南小城、东小城、操场城,而各个小城也有独立的瓮城和月城,均与镇城相隔不到两百米,用吊桥与主城连接。


这样如果要进入大同镇城,必须先要通过三个小城中的某个,光通过的城门就至少需要过4到6个。就是进了外围的小城,主城的吊桥不主动放下,仍然进不到大同镇城里,这种防守措施使大同镇城真正成为了固若金汤的安全之地,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中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又因大同民间传说此地为凤凰降落的地方,因此这种四城有序排列的筑城格局被称为“凤凰单展翅”,今大同地图多只描绘大同城与操场城的故址,而从未见有用同样标志线标注东小城与南小城,实际上,这两个关城如今依然可以找到一些踪迹,只是,这些小城的修筑都在明朝中后期,并非徐达所为。北、东、南三关象卫星城一样环列在大同主城的三面,互成犄角之势,然而没有建西关,因此从大同城的外形看,便产生了一段有趣的神话: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只美丽的凤凰降落于大同一带,羽毛美丽,光华灿烂。一位勇士用弓箭射折了凤凰的右翅。凤凰受伤落地后就化作大同城。所以,大同又有“凤凰城”之称。南关像风头,北关似凤尾,东关类凤之左翅,唯独没有右翅——西关,人们形象地把大同说成是“凤凰单展翅”。



兴建了三关之后,又因“镇城孤峙,旁无辅卫”,所以又于天顺时,分别在城东和城西修筑了聚乐、高山二堡。聚乐堡位于城东30公里处,宏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复加扩展。该堡呈正方形,堡墙周长1.5公里、高10米余、厚5米多,辟二门,并建门楼。这两个堡城作为左右两翼,与大同城作犄角之势。至此,大同周围不仅筑起了“三关”,而且又插上了“两翼”,使其军事布防较明初就更加严密了。


在徐达的精心筹划和严明督工下,大同城池的建筑达到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程度:城墙四角建角楼,西北角有“乾楼”,高大瑰丽,为“大同八景”之一。城墙四周伫立着54座望楼,96座窝铺。城墙外马面凸凹相间,排列有序。突出部分为城墙垛子,每边计12个,外加角墩4个,计52个。墩距113米,墩作梯形结构。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宽16.6米,纵约15米,与角墩间距6.6米,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四门之外是瓮城,瓮城城门的门洞进深约30米,上建箭楼或匾楼。



大同城设有四座大城门:东门和阳门,南门永泰门,西门清远门,北门武定门。城墙外侧修壕堑,深约5米,宽约10米,俗称护城河,曾经波光涟漪,上设吊桥。城内有4条大街、8条小巷、72条绵绵巷,街衢规整通达。每条大街中段十字路口各建一楼,东有太平楼,南有鼓楼,西有钟楼,北有魁星楼。城中心为4座精美的牌坊,俗称四牌楼。如今这些建筑多毁于现代,只有鼓楼硕果独存,至今仍然耸立在街心,“四牌楼”则只成了一个名字,其附近地区是大同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入清之后,大同在大屠杀中元气大伤,从此日落西山,城墙被拆,城砖也被当地百姓拔去造房屋。而夯土城墙也在劫难逃,变成老百姓的窑洞。而如今的城墙是新修复的,其中的不少城墙砖是从老房子的墙上找到的,其它的城墙砖则是新烧制的,城门楼也是一如明代规制以砖木结构建成。



大同古城四条街名是明洪武五年(1372)由大将军徐达重修大同城时,城设四门,上各建重檐九级歇山顶三层重楼一座,城门洞上雕匾,东曰和阳门;西曰清远门;南曰永泰门;北曰武定门。


城池竣工后,徐达为壮军城,以炫耀功德,于城中心建四座牌楼围合。每座牌楼均为四柱、三间、三楼、木构、瓦顶、冲天柱牌楼。牌楼中辟正门,里外正门上首, 阑额中间均装有大幅坊额,东为“和阳街”;西为“清远街”;南为“永泰街”;北为“武定街”。此四条街名就这样从明清到民国一直沿用了577年。上世纪 50年代初,这四大街的名称,随着城楼、牌楼的拆毁,街名也被废弃不用,而以过去的俗称,东西南北四大街而代之。


和阳(和煦阳光)、永泰(永远安泰)、清远(清明广远)、武定(武备安边)多美的街名,且日出东方,玄武为北,表示了方向。这些地名无不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祥和的含义,正是大同人民千百年来追求的和谐社会、政通人和、世界大同的理念。


旧和阳门的坍塌没有多少年,垂老的身躯既残留着徐达建城的余勋,也承载着多尔衮斩城的伤痕。颓墙上几蓬衰草摇曳了六百年的荣枯,锈钉几颗、朽裂的重门无力地靠在城门洞壁上,哪能关住满城春色?重建起的东城墙、南城墙象一条蜿蜒的青龙赫然横亘在大同,古城春天的脚步声势夺人。真让全大同人惊喜。恋恋不舍地在城下来回走上几遭,才能重新领略“城阙辅三秦”的意境;久久在和阳门下伫立,方可再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磅礴;因而每每独上危楼,激情万分地去凭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