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化瓷胎掐丝珐琅牵牛花纹碗赏析

 陶斋333 2017-10-30
                                    
                                                           作者      陶斋
        表面烧有珐琅釉的金属器叫珐琅器,掐丝珐琅器是珐琅器的一个品种。据考古发现,掐丝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古希腊,大约在宋、元时期通过阿拉伯传入中国。掐丝珐琅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制胎,用金属(以铜为主)制出胎;掐丝,用铜丝掐出纹饰并粘于胎体;烧焊,将铜丝掐出的纹饰焊在胎上;点蓝,上釉彩;烧蓝,上一次珐琅釉烧一次,重复多次,直到珐琅釉面与铜丝齐平;磨光,将釉料与铜丝磨光;涂金并抛光。元代的铜胎掐丝珐琅器制造技术不太成熟,生产规模不大,存世稀少,已经很难见到。到明代,掐丝珐琅进一步受到朝廷重视,由宫庭“御用监”大量制作掐丝珐琅器,在宫庭内掐丝珐琅器得到广泛使用,形成了掐丝珐琅器生产和使用的高潮。这些掐丝珐琅器都是用以铜为主的金属做胎,陶斋收藏了一只成化年制作的瓷胎掐丝珐琅牵牛花纹碗(图1-图5),成化瓷胎掐丝珐琅牵牛花纹碗赏析图1
成化瓷胎掐丝珐琅牵牛花纹碗赏析图2
成化瓷胎掐丝珐琅牵牛花纹碗赏析图3
成化瓷胎掐丝珐琅牵牛花纹碗赏析图4
成化瓷胎掐丝珐琅牵牛花纹碗赏析图5  透射光下的照片
口径9.6厘米,高3.8厘米,底径3厘米。碗敞口,浅弧腹,圈足。在瓷胎的基础上用掐丝珐琅工艺装饰出三组牵牛花,每组两朵成花一朵花蕾。瓷胎的厚度0.85-1.3毫米,属于薄胎瓷的范畴;掐丝珐琅工艺水平很高,掐丝细匀,掐丝与釉面齐平;釉色细腻、鲜艳纯正,有一定的透明感;釉面光泽度高,不见明代铜胎掐丝珐琅器釉面常见的砂眼;涂金较厚。底足双方框内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该碗把成化官窑精细的薄胎瓷器与掐丝珐琅工艺结合在一起,在洁白莹润的釉面上,用铜线勾勒出大花大叶的精美图案,再填以鲜艳透明的珐琅彩,富丽堂皇,精美绝伦。估计这个小碗是在景德镇烧好瓷胎后,在宫内御用监作的掐丝珐琅,由于工艺太复杂,要解决掐丝在瓷胎上的固定问题、珐琅料与瓷胎的膨胀系数不一样造成的附着难问题以及瓷胎易碎打磨难等问题,生产成品率太低,成化以后,官作再未发现有瓷胎掐丝珐琅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