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陀飞轮腕表为什么那么贵,入门级陀飞轮腕表一般什么价位?

 小红SR 2017-10-30

先讲重点

陀飞轮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擒纵系统,只是发明的时候,200年前,那个年代做小零件非常难,零件都要人手慢慢搓,安装也麻烦,做起来特别麻烦,周期也长,不利于量产,所以陀飞贵也是情理之中。

那时候陀飞是为了准,今天科技发达,包括材料的改进,普通的款都可以做到很精准,而且现在生产设备也先进多了,陀飞的生产已经变得简单也可以大量生产。

JLC的陀飞是现代款中第一家做到10w+的品牌,钢款,推出来的时候吓傻很多品牌,从此陀飞走入民间。

既然陀飞精准意义不大,那为何还有生存的价值,而且卖那么贵呢?国产也出而且很便宜

今天选择陀飞,主要是品牌还有美观,不好看的就放弃吧。

另外:陀飞出现在表盘上,一直转啊转, 也形成了一个社会认同,就是陀飞轮很贵,这也是其存在的一个重大原因。

我目前只有一只陀飞,jlc 的翻转,机芯在背面,低调得不告诉你。



以下资料来自维基

陀飞轮(法语:Tourbillon)(飞盘的一种)是由法籍瑞士著名钟表大师亚伯拉罕·路易·布雷盖,常称宝玑(Abraham Louis Breguet)于1795年发明,是机械钟表机芯中的一个装置。陀飞轮装置的设计本身是用于怀表之上,因为怀表垂直的放在口袋中,或挂在颈上时,地心引力会影响摆轮摇摆速度,引致出现误差。

陀飞轮的原理基本上是把游丝、叉式杠杆和擒纵系统设计在同一轴上运作,陀飞轮在运行时会不断旋转,以减少地心引力所做成的影响。

但随着二十世纪手表的兴起,由于手表并非长时间垂直放置,因此陀飞轮装置对手表的作用已经没有怀表那么大,但陀飞轮装置极其复杂,而且由于制作成本及工艺的要求相当高,因此陀飞轮便成了高级手表的代名词

一枚配置陀飞轮的积家腕表

德国制表大师Alfred Helwig,1927年发明了第二代的陀飞轮表,将飞轮固定支架去除,称为“飞行陀飞轮”(Flying Tourbillon)。

中国制表大师矫大羽,1991年在香港的天仪轩发明了第三代的陀飞轮表,1993年获得专利。他不仅去除了飞轮固定支架,连飞轮旋转框架也去除了,并改造了摆轮夹板,使陀飞轮重量大减,增强稳定性,且更具艺术美。他的陀飞轮表称为“矫氏神奇陀飞轮”(Kiu’s Mystery Tourbillon),又称“中国陀飞轮”(Chinese Tourbillon)。

近年,中国大陆多间钟表厂如海鸥手表及上海手表等,成功研制出陀飞轮机芯,使得亚洲陀飞轮手表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