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之中的春秋历史7:崤之战的重要影响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30

公元前627年四月十三日,晋国在崤山大败秦国,秦军两万多人全军覆没,三名主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俘,这就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崤之战。这次战役影响深远,几乎可以比肩著名的城濮之战,想要理解崤之战的意义,首先要明白一点:为什么会有崤之战,晋国、秦国为什么会打起来?

虽然在更早的时候晋国、秦国之间有过龌蹉,不过晋文公即位之后两国之间就进入了蜜月期,在城濮之战中一起暴揍楚国,随后还一起征讨郑国,虽然在烛之武的一番口舌之下无疾而终,不过由于晋文公的高超政治智慧并没有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大局,此外两国之间还不断联姻,晋文公还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成语“秦晋之好”基本上指的就是这段时间的两国关系。两国之间的关系如此亲密为什么晋文公尸骨未寒就直接刀兵相向了呢?

事实上在表面的和谐之下晋国、秦国之间的矛盾一直都存在,而且是不可调和的,产生矛盾的原因也很简单:霸主的位子又不是被你晋国承包了,凭什么我秦国不能当?秦穆公自从提拔了百里奚、蹇叔等贤臣之后,秦国的国力大增,秦国偏居于物资匮乏的西北地区,这严重限制了秦国的发展,为了打开这个困局秦穆公采取的战略是:东进,占据中原的膏腴之地。然而晋国就如同尽忠职守的交警一样堵死了秦国东进的道路,对于秦国来说,晋国的存在就是对秦国最大的伤害。在面对他们共同的敌人——楚国的时候,秦国、晋国可以暂时抛下恩怨同舟共济,然而城濮之战后,楚国短时之内无力北上争霸,于是秦国跟晋国之间短暂的同盟瞬间瓦解。晋文公还在的时候秦国还能勉强保持克制,等到这个唯一让秦国忌惮的国君去世,秦穆公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称霸中原的野心了,连晋文公下葬的时间都等不了,可见秦穆公争霸中原的心情有多么迫切。



崤之战后,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从之前的蜜月期急转直下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秦国立即派出了使者与南方的楚国结盟,共同对坑晋国。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不得不在西、南两条战线上同时对付秦、楚两个大国的挑战。可以说,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每每看到这里再结合七十年代中、美、苏三国之间的纠葛,稗子总是忍不住感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谓国际关系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晋国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的胜利,但是崤之战之后晋国的政治环境反而更加恶化了,如果再加上不断骚扰北方边境的狄人,崤之战之后的晋国虽然依旧是霸主,却需要同时在三条战线开战,颇有今日大美利坚国的风范。对于秦国,在经过了崤之战的惨败之后痛定思痛,终于放弃了东进的战略,转而开始拿西北一代的野蛮人刷经验,彻底的平定了西戎,此后的秦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野区里,默默的打怪练级,一直到老秦人们刷出一个叫“商鞅”的buff之后才算是重见天日了。不过此时距离秦国重新上线还有三百多年呢,秦穆公是等不到了,他目前关心的是崤之战之后的一堆烂摊子,崤之战的后续请期待成语中的春秋历史第八篇——不以一眚掩大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