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玉贵:让同学,成为同学

 tdsy阳光奇迹 2017-10-31

真正的同学关系是成为互学共学的伙伴,只有这种互学关系建立了,小孩才会有存在感,才会互相合作,不会的时候才会说不会。

 李玉贵


做老师她非常成功,台湾教师最高奖“师铎奖”在内的所有教师奖她都得过,但她却说那时自己根本是个“零分”的老师。

 

她是李玉贵,台北国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台湾教师最高奖师铎奖获得者,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

 

退休前7年,李玉贵了解到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倡导的“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她说当时自己“瓦解”了。


此后,她将过往的经验全部归零,重新出发思考教育和教学,不仅让自己的课堂变了样,还慷慨的与同仁分享她的所思所得,让许多人通过她得以窥见教育的真义。

 

作为一线教师,她的视角聚焦课堂,善于以教师特有的敏感,发现那些被日常教学惯性所遮蔽的“常识”。

我们经常忘记同学是“同学”

 

李玉贵老师告诉我,她在内陆上公开课很特别,前面20分钟她只做一件事——建立学习的关系。


“我们老师通常以为只要上课,学习关系就会自然发生,其实并不会,就如同我们经常忘记同学是‘同学’。我们老师经常说:‘同学们好’,但是那一群人并没有在同学。”李玉贵笑着说。

  

在她看来,并非教务处把一群小孩编到一个班,他们自然就成为同学。同学一定要“互相学习”,这个关系需要老师去组建。


她举了一个例子。每次她带一年级,开学大概过一个月,班上的小孩彼此熟识之后,她就会对小孩说:下个礼拜是女孩周。女孩周是什么呢?女孩可以选男孩做她的同桌,但是怎么选呢?女生要去观察男生的优点,如果确定选一个人,要至少写出他的三个优点;如果选两个人,那么每个人要至少写出他的两个优点。

 

观察过后,礼拜五前小孩会把自己的心愿投到教室前面的心愿箱,但礼拜四她就会“偷看”一下,看哪个男生没人选,然后用这段时间去看,那个没人选的男生有没有做得很好的时候。


“哇,戴荣在帮老师扫地哎,你们这周是女孩周,有没有人发现他的优点呢?”老师这样一提醒,很多女孩就会注意到,写下这些优点。

 

礼拜一要选同桌和选座位了,她会提前带全班一起练习:只要有人选到你,我们一定要答应。因为她发现我们的优点了,所以只要有人邀请,一定要说:谢谢你的邀请。然后两人手牵手去讨论他们要坐哪个位子。


 

很多时候,她会设计和平衡这些事情,然后教小孩。

 

“真正的同学关系是成为互学共学的伙伴,关系需要经营,需要老师做一些事情去设计,只有这种互学关系建立了,小孩才会互相合作,不会的时候才会说不会。”李玉贵说。 

追求“不会”的课堂


建立互学的关系需要让孩子在课堂上有存在感。


了解到“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后,李玉贵曾多次到日本的学校参访,向创始人佐藤学教授当面请教,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参访时佐藤学老师的一次提问。

 

“什么是教学的第一目标?”参访伊始,佐藤学就向20多位台湾校长、老师抛出一个专业问题。

 

“我们一群人觉得他在乱问,因为他既没问我们任教的年级,也没问我们任教的学科,我们当中既有幼儿园也有小学中学的校长、老师,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的。可是他一说出来答案,我们都认为他问得很好,他说:所有老师教学的第一目标是让小孩在不会的时候可以安心的说:‘我不会’。”李玉贵老师回忆道。

 

在后来的参访中,他们也亲历了这种安心的课堂。

 

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上,学习主题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老师先出两道题:第一题是71×8,第二题是56×8,请用竖式把答案算出来。日本老师一开始完全让学生自己去算,第一题学生基本都解得出,但第二题大部分学生遇到了困难。

 

课上到一半,一个小女孩很自然的站起来对着大家说:我算到这里不会了,可以到讲台上去问大家吗?下面的小孩纷纷回应:你说,请说……

 

她说:我用了平常的算法,可是算到中间就出问题了。同学问她:你出了什么问题?她走到讲台上边写边说:56×8, 这个式子大家看得懂吗?和大家确认后,小女孩继续说,6×8是48,我把8写在这里,4写在这里,可是5×8是40,我就不知道该写在哪里了?

 

让李玉贵老师最震惊的是:当小女孩说“到这里我就算不下去了”,下面的小孩都很开心的大声说:我也不会,我也不会哎……

 


而且那个班的老师一直在说一句话:你一定要把你会的说出来,我们才能知道接下去怎么帮你。李玉贵感到很惊讶,像这样的语言,她教书20多年,却从没有使用过。

 

而且,这些小孩和她自己的学生也不一样。课堂上,他们不是只对着老师讲话,那个站起来讲自己不会的小孩,不仅是对着大家说,而是很自然用与大家互动的语言和同学说。作为有经验的教师,李玉贵明白这一定是长期教导的结果,是长期经营的班级文化。

 

“小孩在课堂里要有存在感,他不只是来上学,而是在课堂上生活。他要自如,存在感有了,他才能去挑战学习,这是我深刻的感受。今天他在班上是被忽略的,他没有存在感,他不会也没人理他,他是班上比较差的小孩,这时候你布置一道题,让他去挑战,这是不可能的,他要先存在,先生活。”李玉贵说。  

教小孩真正的聆听

 

满足了“存在感”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之后,想要小孩建立互学的关系,李玉贵认为每一步都需要老师去教。比方说聆听,“聆听很复杂,不是一个物理行为,我听你说,听恰恰是建立学习的关系。”李玉贵说。


 

第一次去日本教室参观学习时,她听得很吃力,因为学生说话很小声,老师说话也很小声;学生讲话不举手,前一个讲完之后,第二个学生会接替这个话题,回应前一个小孩的观点,话题不停轮转。

 

她非常惊讶,因为借镜自照看到自己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状态:第一,学生必须举手;第二,学生必须经过老师的允许跟指名;第三,学生必须站起来。

 

惊讶之余,李玉贵老师问了佐藤学一个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到惭愧的问题:为什么台湾的小孩那么不善听,日本的小孩那么善于听?

 

佐藤学老师回答说:如果每位老师每天在课堂都跟学生示范如何听,再小的声音老师都愿意听,说得再断断续续的话也耐心公平地听,这样我们的小孩每天就在看如何听,久了他就会听。

 

“自己不是一名好的示范者,却还在怪小孩不会听。是的,孩子是我们教出来的,最没有资格批评小孩没能力的就是老师,他们的不足正是我们专业成长的空间。”李玉贵笑着说,“我们让学生安静听、专心听、好好听、仔细听时,要先教他们怎么听、听什么、听到什么程度?比如,学生必须知道听的时候要做什么。”

 

  • 第一步 像向日葵一样把身体转向听话的人;

  • 第二步 眼睛看着讲话的人;

  • 第三步 微笑聆听;

  • 第四步 听懂的话点点头;

  • 第五步 有问题的话,在别人说到一段的时候提出来,跟他说:“你刚刚讲得那个我不会哎,你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再试着说给我们听听看,也许我能多懂一些”;

  • 第六步 别人的话要听到最后。


不仅要教给小孩这些动作和回应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老师每天都要示范给小孩看。


特别是遇到说话的人支支吾吾,断断续续,说一个词之后好久才挤出一个词,所有的小孩都没法听到最后,但是对这个支支吾吾的小孩来说,他最需要的就是全班安静的听到最后。只要我们能听到最后,这些支支吾吾的小孩会越说越完整,学习的关系也才能建立。  

教小孩“心里有别人”

 

师资培育的过程,通常是教老师很会教,教的技术、教的方法,班级经营,如何激励,在李玉贵看来这都是外在的,真正组建学习的关系,就是要真正去做一件事,叫做“心里有别人”。

 

比如小组学习,小孩为什么要进小组?“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拥有所有人的想法,我有想法,我也去听别人的想法,只有心里有别人,小孩才会真的去倾听、去合作。”李玉贵说。

 

在她看来,将来没有哪个工作是只有一个人能完成的,倾听别人会丰富自己的想法,小组学习中每个人进小组不是要跟别人捆绑在一起,不是四个想法不一样的人快速达成共识,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想法。

 

在学习中,思路才是重要的,思路比答案重要,因为复杂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例如社保要不要提高,退休金要不要砍一半,退休年龄要延后吗?这都没有简单的答案,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听不同的人的答案,我们要学会从多少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从个人生命的角度,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我们到底想教育小孩成为什么,其实就是希望他们成为公民,一个能互相尊重、平等、安静的公民,我常说一句话,我们要教育的是心里有别人的小孩,不是只有杰出的小孩,因为未来的世界是未知的,所以我们只有互相协商互相协作。”她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