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嘘!听这个台湾教师讲些什么

 江山携手 2016-05-04

  10月31日,第十一届名校长高峰会议。

  偌大的舞台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女教师仿佛不经意地站在角落里,谦卑地一鞠躬,开始了她今天的演讲。

  她说话细声细气,却有一种温柔而强大的气场,让听众们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

  她叫李玉贵,台北市国语实验小学教师,2010年台湾“师铎奖”获得者,曾在各地做过3000多场教师培训讲座。

  在本次会议上,她选择了一个非常细小的切口——课堂里的声音。

  “课堂里的声音,无论是谁的声音,都代表着话语权。”李玉贵说,“老师每天都要想到,我在教室里的音量、音质和发言的权利,与学生是不平等的。”

  在李玉贵看来,课堂里的声音,恰恰反映出教育品质的差异。因此,对于教师该如何去教,她给大陆同行的一个衷心建议是:在课堂上,教师说话的声音、说话的时机、说话的权利,都要自觉地后退、回收。

  这些话乍一听有点费解,但却包含着李玉贵对自身教育经验的深刻省察。

  几年前,李玉贵去日本访问,特意去了教育学者佐藤学的学校。在谈话中,佐藤学问大家:“一节课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似乎有些大而无当,李玉贵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而佐藤学的回答让她顿悟——佐藤学说,课堂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要让所有学生有这样的意识:不管教师讲过多少遍,只要自己还不会,就可以放心地对同伴、对教师说,“我还不会,我还听不懂”。

  “是的,只有学生能坦然说出‘不会’的课堂,小组合作才有可能成功。”李玉贵这样强调。

  另外一件事也让李玉贵印象深刻。李玉贵邀请佐藤学走进自己的课堂,在这节课上,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许多小组的讨论热烈而精彩。然而,佐藤学对此视而不见,他最关注的恰恰是一个看似很不成功的小组——

  “老师刚才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问。

  “其实我不太懂。”另一个学生说。

  “那会不会是这个意思……”一个学生开始揣测。

  “如果是这样,我的看法是……”旁边的学生有点开窍了。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佐藤学的注意呢?“当一个人大声说话的时候,其实说的是他的已知。”佐藤学说,“好的课堂是重视未知、重视不解的课堂,是从学生‘不会’出发的课堂。”

  就在那一刻,李玉贵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也因此,在后来的讲座中,李玉贵这样表达自己的教学观:“在课堂上,教师永远要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好课堂,是上着上着教师就不见了的课堂。”

  诸如此类明白浅显的话,经由李玉贵不紧不慢地说出来,总有一种沉静的力量,触动着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会场自始至终很安静,是一种不忍被打破的安静。半个小时的演讲让听众从那些课堂琐屑中,开始重新思考有关学生、教学、教师乃至教育的本真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