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谋略,情变于内,形见于外,知其隐者

 法缘 2017-10-31

鬼谷子说:“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

译文:心中的欲求,能形之于外部神态,因此,不时地察颜观色,就能知道人的心灵深处的欲求。

案例:

春秋时的齐桓公对管仲说:我们计划攻打莒国,为什么事情还没公开而全国的人都知道了呢?管仲说:国都里面一定有圣人。桓公说:那些服劳役的人中,有一个拿着扁担观看的名叫东离牙,我想大概是他吧!

不久东郭东被召见来了,管仲问:我没说要进攻莒国,你怎么知道?他据实回答说:在上位的人善于策划,底下的百姓善于意会。前几天我看君王和你站在高台上,他的精神饱满,举止兴奋,这是准备打仗的表现。

他的嘴张得很大,这正是说‘莒’字的姿态,而他的手所指的,又正是莒国的方向。我心里想现在诸侯不服齐的,只有莒国了。所以我就这样告诉别人。

东离牙只是一位服役的人,应该不懂什么高深的知识,但是他通过仔细观察,从他们说话的口型和手上的动作,再结合自己的预见,就判断出国家的军机大事,可谓智者。

02

我们的生活不是一潭死水,只要与人打交道,就一定会有波澜。智者就极其善于抓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从中发现规律。

案例:

战国时韩昭侯建造高门,大臣屈宜咎说:“君王一定没有机会从这个门走出去。”昭侯好奇地问什么原因?

屈就给大王分析,这是时机不对。任何人做事都会有恰当或不恰当的时机,以往君王曾有很好的时机,可是没有建造。

如今秦国攻占了宜阳,今年我国闹旱灾,百姓三餐不饱;不在此时抚恤百姓,反而只顾自己奢侈浪费。这是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道理。

高门建成,昭侯就去世了,竟然真的没出过此门。

虽然是朴素的道理,但是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屈宜咎洞察了国内外的形势,认真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所以才有发言权。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很聪明,觉得做事细心不露痕迹,语言谨慎不显踪迹,其实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可以觉察到的。尤其在这样一个高科技的时代,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正是古人说得好,雁过留影,人过留痕。

案例:

《左传》中记载:楚成王想立商臣为太子,征求令尹子上的意见。子上说:“商臣这个人两眼像胡蜂,声音像豺狼,这是生性残忍的标志。这样的人不能立为太子。”

楚成王不听他的话,后来商臣果然谋反,率领太子东宫的甲士包围了楚成王,并逼他自缢而死。

楚国的司马子良生了儿子越椒,他的兄长令尹子文说:“这小子长得像熊又像虎,声音如豺狼,民谚说:狼子野心。这孩子就是狼,怎么能收养他呢?”

子良不同意,后来果然造反围攻楚庄王,被楚王击鼓进军打败,若敖氏因此被灭族。

子上和子文估计也不是擅长相面,但是他们一定是在其位置上很久了,所以一生阅人无数,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干什么样的事情,虽然有时候也会出现偏差,导致以貌取人,但是经验毕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未知因素。

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以及音容笑貌等等很多外在的因素,观察出对方的意图和打算,从而为我们下一步的说话、办事提前做好准备。

反过来说,为了防止自己的意图过早地暴露,或者不希望别人看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应该时刻注意做好掩蔽工作。

俗话说,相由心生,观人口面可知心。古代著名将相都非常善于观言察色,以此作为他们决策的依据。如今的时代,我们更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认真地观察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切不可盲目躁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