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乐甜白釉沥线内府款龙凤纹僧帽壶赏析

 陶斋333 2017-10-31
                                                         作者     陶斋
       公元1247年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四代祖师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萨班)与元太宗窝阔台的次子、西凉王阔端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凉州会盟”。之后,西藏(当时称吐蕃)正式纳入元朝版图,中原地区与西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据考证,现存首都博物馆的元代景德镇生产的青白釉僧帽壶(图5),就带有藏传佛教的特征。明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沿袭了元朝的办法,还采取了普遍封赐的政策,对具有政治实力的地方诸教派首领均赐以“王”、“法王”、“灌顶国师”等名号,有時还邀请他们到中原地区主持法会。明史中有这样一条记载:“永乐五年二月初二日,成祖致书银协巴曰:法尊大乘尚师哈立麻巴,联承皇考太祖高皇帝、考妣孝慈高皇后深恩大德,未能上报,夙夜不宁……今特迎请法尊大乘尚师哈立麻巴,领天下僧众,以永乐五年二月初五日为始,于灵谷寺修建普度大斋二七昼夜……”,传说永乐皇帝为了在连续不断的法会上减轻僧人们的睡意,定做了数百只僧帽壶赐予众僧作为饮茶器具。陶斋收藏了一只甜白釉内府款沥线龙凤纹僧帽壶(图1-图4),永乐甜白釉沥线内府款龙凤纹僧帽壶赏析图1永乐甜白釉沥线内府款龙凤纹僧帽壶赏析图2永乐甜白釉沥线内府款龙凤纹僧帽壶赏析                  图3永乐甜白釉沥线内府款龙凤纹僧帽壶赏析                  图4永乐甜白釉沥线内府款龙凤纹僧帽壶赏析                   图5 首博藏元墓出土青白釉僧帽壶永乐甜白釉沥线内府款龙凤纹僧帽壶赏析                   图6 北京故宫藏永乐甜白釉僧帽壶(无盖)
正是这一时期的产品。该壶高22.9厘米,壶口沿形似僧帽,前低后高,呈三阶渐高状。圆颈,鼓腹,圈足。一侧有流,流口与颈部侧槽相通。一侧有扁形执,执的两端作如意状。盖有钮,一面与流口吻合,另一面有系,可与壶身小系相连。内外施甜白釉,底无釉。颈部用青花书“内府”二字。全器用沥粉工艺装饰,在器表堆塑极细的线条作为纹饰,口沿飾蔓草纹,颈部飾荷莲纹,腹部饰龙凤纹,盖饰折枝灵芝纹。永乐甜白釉僧帽壶传世稀少。该壶虽然胎体敦实厚重,但造型仍显秀丽,其白釉莹润,沥粉工艺极精细。采用沥粉工艺装饰,有青花“内府”款的永乐甜白釉僧帽壶系首次发表,弥足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