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义帝熊心,芈姓,熊氏,名心。楚怀王熊槐之孙。这个后楚怀王熊心就是前楚怀王的后人,熊心在楚国亡国之后,一直都隐藏在民间,远离了江湖的恩怨,优哉游哉地做起了一个快乐的牧羊人。
范增当时投身在项梁门下。此时的范增七十岁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计,他对项梁说:“陈胜起义肯定会失败的,陈胜的出身决定了他能否走得长远,当初秦国灭亡六国的时候,楚国实际上是最无辜的,楚怀王当年被骗到秦国之后,就客死他乡。
楚国人还在同情他,因此楚南公曾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有道理的。陈胜不仅出身不好,不拥立楚国的后代却要自立为王,这样下去当然不能长久。
如今项梁您的事业做得很好,天下的英雄很多都来响应你,就是因为项氏家族世代在楚国做大将,一定也能够拥立楚王的后代为王,到时项家又会发展壮大。”
项梁觉得范增的说法很正确,于是就让范增去寻楚王的后代。
那么范增叫立熊心为楚怀王有何阳谋?
其一,项梁为人残暴,刚愎自用,在此之前,曾坑杀了襄城的军民,所谓杀敌一万,自损八百。长此以往,肯定对自己的大业有损。
其二,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人,自古将门出虎子,如此肯定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是武将攻城破阵马革裹尸有一套,一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定是谋士的做派,自己平时喜欢琢磨奇计,如今为何不试他一试?
其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人最不服输,有了楚国人的后裔做统帅,肯定能让天下人争着归附。
其四,最主要的是范增可以借助项梁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项氏叔侄无不是武艺超群,没有谋略。因此一旦项氏叔侄坐天下,自己作为帝王师,肯定能天下执牛耳,位极人臣。
其五,另外,范增也想给项梁找个婆婆,让别人约束着他。只是没有想到找到的那个放牛娃,虽然也是人中龙凤,对项梁和项羽叔侄却构不成威胁。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范增没有想到项梁战死,继任的项羽更加刚愎自用,以致于鸿门宴上失掉了兵机。
谋划灭秦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将章邯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击败楚军,项梁兵败丧命。
此时,刘邦、项羽仍在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而陈胜旧部吕臣驻守“张楚”旧都陈县(今河南淮阳),均位于定陶西南边,倘若秦军乘势南下,盱台危矣。
熊心将项羽、吕臣二支军队合并一处由自己直接统帅,开始掌统南方各路反秦义军。
熊心破格提拔宋义为卿子冠军,确立自己亲信掌握兵权,率项羽、范增、英布等将北上救赵。
同时发表了著名政治宣言,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为王,并同意刘邦收集项梁、陈胜余部西行攻秦。
但项羽不愿北上救赵,更愿与刘邦西行入关。熊心没有答应项羽要求,而只遣刘邦西行攻秦。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刘邦攻破咸阳,秦朝灭亡,同时,项羽于巨鹿大破秦军主力后拥兵四十万继刘邦之后入关。
虽然项羽希望怀王封他为王,但怀王的答复是“如约”。项羽见情势不对,不愿继续听命于怀王,向诸将表示怀王是项氏拥立的,但是怀王没有战功,灭秦定天下的功劳在于项羽自己与其他出武力的军人。
项羽尊熊心为“义帝”,随后自行分封天下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当时怀王已被项羽架空,无力阻止项羽分封。
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欲还都彭城,派遣将士迫熊心徙郴,熊心无奈只得出都就道,但左右群臣,依恋故乡,怨声载道,未肯速徙。
项羽大怒,让英布遣将追杀至郴县,将熊心弑于郴城穷泉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