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影像福尔摩斯」的火眼金睛是怎么炼成的?

 青红 2017-10-31

在放射科拍片子的时候,觉得拍片子真轻松!就摆个体位曝光一下,以后就做个技师拍片子~


在放射诊断的时候,觉得诊断医生真轻松!外面拍了片子,我写报告就行,以后我就做个诊断医生~

然而事实是....

有80%甚至更多的影像技师都同时承担着诊断工作,我们是拍片技师,诊断工作让我们又爱又恨,很多年轻的影像技师面对片子都觉得有点无从下手,那些「影像诊断福尔摩斯」都是怎样炼成的呢?


首先要明确,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是:熟悉正常、辨认异常,分析归纳,综合诊断

诊断顺序

有「顺向」和「逆向」两种:

「顺向」:先对疾病有个大概的了解,像临床接诊患者一样询问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观察影像资料-找出异常表现-做出诊断。

一位年轻患者,以发热、胸痛就诊,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升高,胸片提示一侧肺野大片密度增高影,诊断考虑大叶性肺炎,治疗后拍片复查,病灶缩小或消失,则诊断明确。

「逆向」:先要求患者不提供临床资料,影像医生仔细观察图像,发现异常表现,根据异常表现和特征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向患者及家属提问,如符合,则诊断明确。

一位中年男性患者,CT提示胰头增大,胆管及胰管轻度扩张,胰头周围脂肪间隙密度不均,左侧肾前筋膜增厚,考虑胰腺炎或胰头癌,了解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后发现患者有胆系结石,血、尿淀粉酶轻度增高,肿瘤标志物正常,则诊断胰腺炎,经治疗病情明显好转,证实诊断正确。

这两种方法对于初诊患者,后者较优,因为前者受临床影响较大,往往先入为主,重点观察某些部位,而忽略了全面检查,造成漏诊。而对于复查,观察疗效这种诊断较为明确,影像检查的目的是评价病情,选择治疗方法,「顺向」诊断有利于突出重点,节省时间。

诊断步骤

一、明确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认知阶段是诊断过程中的前提,临床资料直接影响到诊断的正确性。影像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价所分析的图像能否满足诊断需要,图像质量是否合乎诊断要求。

二、全面观察和认真分析

对比不同成像方法、不同时间的图像以及对称部位的图像,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观察、辨别,明确异常对应的病理改变,通过定位、定性,提出鉴别诊断的范围。

三、结合临床,做出诊断

由于存在「同病异影」、「同影异病」,仅根据影像表现作出诊断往往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因此,临床资料对于做出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诊断过程中,分析归纳是影像医生们公认最困难的,我们就此重点讨论:

首先来说分析病变:当发现图像中的异常时,推荐使用「3W法则」:Where-What-Who

WHERE:定位越准越好

WHAT:定性越细越好

WHO:患者资料越全越好

归纳:当影像医生在对病变分析的时候,也就开始了归纳的过程,归纳方法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顺推法:当影像表现比较典型,需要鉴别的范围很小,而且临床表现也很有特征性,此时即可顺水推舟,直接作出诊断。这种方法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属于经验思维,适用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诊断医生要求不高,易于掌握。但缺点是没有全面观察和缜密的分析,完全依赖经验,很容易犯主观性错误,有时甚至只关注典型而忽略细微差别造成误诊。

排除法:根据观察影像表现,逐步缩小鉴别范围。例如:上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脏病变,通过定性排除恶性病变后,仅剩良性病变,再根据临床情况得出最终诊断。这种方法要求影像医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交集法:通过发现不同的影像征象及对应的病理表现,提出不同征象各自对应的多种可能性,结合临床发病率高低进行排列,最终在子集合中找到符合最多的以及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病变。这种方法是在面对复杂病变常用的诊断方法。

混合法:以上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医学影像学既是经验科学,又有方法在其中,既需要大量临床实践及精心总结,也要扎实储备大量医学基础知识.

具备了影像思维能力,影像诊断自然不是问题~

来源:医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