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导助听技术的发展展望

 吕康悠然 2017-10-31

       桑晋秋,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博士在读期间在欧盟FP7计划下被聘为Marie Curie Research Fellow。从事受损听觉机理、虚拟听觉、空间听觉、助听器人工耳蜗相关信号处理策略,听觉训练康复工具相关研究。曾负责(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横向项目1项。承担国家青年自然基金课题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863课题1项。《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编委。


      助听器在发达国家需求量大、普及率高,但在我国需求量大,普及率却较低。据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已有2780万听力残疾者,其中有2045万老年听力障碍者,然而老年性听力障碍者中不足10%配戴使用助听器。这些数据还不包括轻度、中度耳聋患者。很多人使用助听器时觉得吵、不舒服,不愿意配戴助听器。目前助听器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也是很多听障患者不愿意配戴助听器的重要原因。

      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听力障碍,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改善听力,如气导助听器、骨导助听器、人工耳蜗。气传导助听器是指声波经过空气到达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后将振动传递中耳听小骨,然后再使声音传至内耳刺激听觉神经,见图1。大多数不需手术治疗的耳聋患者可使用气导式助听器来重新获得声音。目前气导助听器的适应症不断在扩大,仍然是主流产品,但不适用于外中耳畸形、传导型耳聋患者及混合型耳聋患者。骨导助听器的原理则是声波通过头骨、颌骨振动直接传至内耳刺激听觉神经(图1),适用于轻度中度感音神经型耳聋患者、外中耳畸形患者、传导型耳聋患者和混合型耳聋患者。人工耳蜗的原理是将声波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植入的人工耳蜗的电极,通过电极刺激听觉神经。人工耳蜗植入主要针对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并不适用于传导性及混合型耳聋患者;听力重建手术可改善一部分传导型耳聋患者的听力,但存在手术失败或手术效果不佳者。本文主要介绍骨导助听装置的特点、适应症、分类及未来展望。


                            图1 骨导和气导传播路径

      1 骨导助听装置的特点

      早在18世纪,骨传导的原理就帮助双耳失聪的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重新听到了美妙的音乐。贝多芬当时尝试了由乔瓦尼发明的一项技术,他咬着一根与钢琴相连的棍子就可以听到由颚骨传来的音乐。1821年法国科学家设计完成了第一款以牙齿为传导递质的骨导助听装置。这些是声音的骨传导原理的早期应用。与气导助听器相比,骨导助听器在物理结构和声信号处理方面有一些先天优势。气导助听器往往需要把耳模塞入外耳道,易形成堵耳效应,长期配戴的舒适性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气传导助听器存在较为严重的声反馈问题,当增益过大时非常容易引起啸叫问题。相比较而言,骨传导助听器则不需要堵住外耳道,不存在堵耳效应;骨导助听器换能部分主要传递振动而非声波,基本不存在声反馈啸叫问题。但是从双侧助听的角度看,双侧气导助听的空间感比双侧骨导助听更强。这是由于双侧气导助听重放双耳声信号,信息传递路径相对独立,能够形成双耳声级差和双耳时间差形成空间感。双侧骨导助听时由于头颅振动一侧的骨导振动会更容易传递给异侧的耳蜗,产生串声干扰,影响空间

感的形成。换句话说,就是双侧骨导如果不能减轻串声干扰,将会影响声源方位的感知。

        2 骨导助听装置的适应症

       骨导助听设备当前适应症:①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听力改善不佳者,耳硬化症患者等传导性聋患者;②因听神经瘤术后、手术、前庭神经鞘瘤、腮腺炎病毒感染或突发性聋等原因导致的单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健耳气导平均阈值好于20 dB HL;③老年性聋、噪声性聋、药物性聋及遗传性聋等混合性聋患者。④若骨导助听器换能效率和放大功率足够,也可以帮助双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

       3 骨导助听装置的分类

       骨导助听装置按照配戴位置,分为传统骨导助听器、穿皮骨导助听装置(植入装置与外界相通、暴露在皮肤外面)、经皮骨导助听装置(植入装置与外界不相通、包埋在皮肤里面)。

        传统骨导助听器包括言语处理器以及与之连接的软带或硬质头带。如骨导眼镜、软带Baha。软带Baha也是Baha植入术前评估的金标准。传统BCD还可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如现在流行的蓝牙骨导耳机,见图2,解放双耳,受到健听跑步人士的喜爱。

                       图2 蓝牙骨导耳机

        传统骨导的优点是不需要手术植入,使用安全方便。但是若长期配戴,会有振动偏大、受压部位皮肤的不适、音质差、放大功率不够、声源定位功能缺乏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可以帮助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和传导性耳聋患者,极可能取代一部分气导助听器和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的市场。

        穿皮骨导植入助听装置是有一个与颅骨骨质相融合的钛金属植入体通过与外界相通的穿皮装置连接言语处理器的助听装置。目前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有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的骨锚式助听器BAHA和丹麦Oticon公司的Ponto。

        与传统气导助听器相比,穿皮骨导植入式助听装置可减少耳道感染、耳闷胀感和配戴疼痛等症状。与传统的骨导式助听器相比,穿皮骨导植入式助听装置直接振动颅骨,不需要压迫皮肤与颅骨耦合,声音振动不会由于经过皮肤和软组织而衰减,因此具有声音传送效率高、音质好、耗电量少、减少压痛等优点,使患者配戴更舒适,亦对老年患者的听力有所改善。

        穿皮骨导植入式助听装置的并发症主要有:①钛螺钉骨融合的失败;②穿皮桥基与外界相通致其周围皮肤、软组织过度增生和感染;③植入体的损伤与丢失。

        经皮骨导植入助听装置是指有一个与颅骨骨质相融合的磁性装置通过皮肤外面的外部线圈装置连接外部言语处理器的助听装置。目前市场上应用的主要有Sophono公司的Sophono系统、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的Cochlear Attract以及奥地利Medel公司的骨桥。经皮骨导植入助听装置相对于气导助听器和传统骨导助听器的优势,与穿皮骨导植入助听装置相似。

        经皮骨导植入装置降低了皮肤和软组织的并发症,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穿皮骨导植入助听装置的桥基损坏和丢失问题,而且比穿皮骨导植入装置的换能效率更高。如果经皮骨导植入装置在听力补偿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确保产生压迫软组织引起的并发症,并保证手术安全,在不久的将来会应用日益广泛。

         4 骨导助听装置的特点

        未来骨导助听器需要面临的几点挑战:①设备的效能,设备要有充足的放大功率来补偿听力;②长期稳固的连接,配戴或固定装置不容易松散丢失;③对患者的安全性,如手术安全性,避免并发症;④对MRI的兼容性;⑤骨导助听装置的音质,减少串扰;⑥减少振动的压迫感;⑦双侧骨导助听需通过串声消除来增强空间感,增强声源定位能力,由此也会提升复杂声环境的感知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