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渗透

 昵称18737601 2017-10-31

        2.强调理智和智慧的重要性,强调真理的追求和辩证的思考,有着浓重的思辩传统
        中国先秦的儒、墨、道、法几个最重要的学派,都十分重视理智和智慧,强调人们对真理认识的重要性,以老子和庄子为首的道德学派尤其重视辩证思考。在老庄看来,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一切事物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绝对中有相对,在相对中有绝对,把自然界和人类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力求从整体的相互独立和相互联系上来观察分析这些现象。《大学》上说:“古之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治其知。”这段话比较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达了儒家思想对人生的根本意义和目的的看法,认为人应当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完善社会,同时又要在完善社会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永无止境。
        3.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是人类文化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瑰宝之一,以其鞭笞社会丑恶、向往美好生活特有的睿智,审视着人与人之间不同情况下的思想感情。
        三、传统文化与培养高素质人才
        中国文化传统就其核心可以说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我们在研究传统文化时,要着重研究它和人才培养的关系,因为它包含着值得我们借鉴、吸收、弘扬的因素和内容,对于人类社会继往开来,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审美、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1世纪,如果我们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就可能遭到淘汰。竞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中,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地加以弘扬。
        四、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大大促进了财富的增加,但同时又使人的利己心和贪欲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因而与传统道德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出现了道德水准下降的问题。因此,道德建设中,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抑制人的利己心和贪欲的膨胀做到克己利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是绝对不能脱离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任何文化都具有继承性,同时也具有创新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是一切民族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要用合乎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优良的道德规范来教育人,从学生开始,不断地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