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讲座 | 北朝经典碑刻技法指要(11)

 青木森森 2017-10-31

  五、《汝南王修治古塔铭》

  (一)产生背景

  魏晋时期,一批无名书者与刻者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与精彩的“痕迹”。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和存在角度来看,他们的署名或许并不那么重要;然而这些留存下来的“痕迹”,其线条的力度、丰满性和用笔的技巧远远超过了许多后世名流的书法。它们被传承下来,散发的光辉一直穿透中国书法历史的废墟,映照到每个书法人的内心。出土于河南洛阳邙山、现藏于洛阳古代艺术馆的北魏石刻《汝南王修治古塔铭》,就是这些历史留下的“痕迹”之一,呈现出独特的历史精神风貌。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拓片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篇幅不大,高31厘米,宽47.5厘米,厚5.5厘米,全文仅三百余字。就形制、大小与字数而言,该碑在历代碑刻中并不显山露水。1986年,该碑被中国书协原主席沈鹏及其他京华书家发现并被认为是区别于“方魏”(早期方笔之魏书)和“圆魏”(后期圆笔之魏书)之外的另一类魏书,旋即引起国内外书界的高度关注,并掀起一股经久不衰的书写热潮。

  魏碑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尤殊。其笔法浑穆,点画峻厚,意态奇逸,骨法洞达。清康有为赞誉魏碑“血肉丰美,结构天成”。

  从《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的受捧程度可以看出,即便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书写者,时代也会为他准备一份丰厚的书法财富——虽然是一个无名者,但是他的风流、他生命中那一瞬间的意气风发就这样通过日常书写被意想不到地保存了下来。《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第一列刻得相对较为拘谨;从第二列以后便摆脱拘束,天真烂漫、松而不散、趣味横生。

  日常书写属于每个使用文字的人。正如每个使用语言的人都可能写出漂亮的诗句那样,每个使用文字的人也都可能写出精彩的书法。与精英们的书法不一样,无名者的书写一辈子都处于日常书写阶段。因为他们从未将自己的书写视为艺术,也从未打算创作任何作为艺术的书法作品,这些无名者的日常书写“痕迹”都不过是些无意步入艺术殿堂的“纯然之物”。这些日常书写反而具备一种天然的、丑拙的趣味。用现代学者白谦慎的话来说,它们都是一些“不规整、有意趣”的书法。

  对无名者书法世界的发现要归功于明末清初以来的碑学运动。碑学运动彻底打破了原来只将目光限制在精英阶层书法上的格局,人们开始取法任何映入眼帘的新奇书写痕迹。除钟鼎彝器、碑版摩崖外,举凡钱币、镜铭、玺印、兵器、墓志、造像、陶文、瓦当、砖文等材料,无不成为金石学家搜集的目标和碑派书家取法借鉴的对象。因此,《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的发现及公之于世成为了当时学术界的重大事件之一,并立即被纳入到碑学的研究范围。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