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疫】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昵称49013052 2017-10-31


【本文为药学院本科课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免疫学部分的复习资料】

【感谢中国药理学会/复旦大学俞神供稿】


一、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成分self和异己物质non-self,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学作用的总称。

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4免疫学immunology: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新兴学科。起源于微生物学,以研究抗感染免疫为主,现已成为多分支交叉科学。

5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并用免疫方法进行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

6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又称初级(一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骨髓和鸟类腔上囊。

7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又称次级(二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

8抗原AntigenAg: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物质。

9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hapten 半抗原: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10抗原表位epitope:也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g分子中决定其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淋巴细胞上的受体及相应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 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的作用,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11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2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3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14细胞因子: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低分子蛋白。

15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16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17细胞粘附分子: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结合的膜表面分子统称。

18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9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在个体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机体防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20特异性免疫应答:又称获得性免疫应答,是指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 TB 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

21细胞免疫应答:是从初始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成效应T细胞并将抗原清除的过程。

22体液免疫应答: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效应作用,此过程称为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23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同一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刺激时发生的一种表现为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实质是异常或病理性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4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或过敏原。

25抗原提呈细胞:APC(antigen-presenting cell):即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26抗原提呈:在APCT细胞接触的过程中,表达于APC 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细胞所识别,从而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其实质是APC表面的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的复合物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抗原肽-MHC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

27MHC/HLA:其中第17染色体上的H-2基因是一基因复合体,它在组织不相容引起的排斥中起主要作用,故称其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各种哺乳动物都拥有,人的MHC统称为HLA

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将抗原信息提呈给CD4+T细胞、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的MHC,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控。

28MHC限制性:无论在免疫应答识别阶段T细胞与APC之间的作用,还是效应阶段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作用,都涉及T细胞对于其作用细胞的自身MHC分子的识别,即只有相互作用细胞双方的MHC分子一致时,免疫应答才能发生。这一现象称为MHC限制性。

29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30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31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

32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33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


二、简答题:

1、淋巴再循环的意义?

①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分布更合理;

②淋巴组织可不断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③通过再循环,增加了TB与抗原与APC接触机会;

④通过再循环,使机体免疫器官与组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抗原的两种特性:①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②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3、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答: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半抗原。

*了解抗原的分类:①完全抗原与半抗原;②天然抗原与人工抗原;③根据产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胸腺依赖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抗原;④普通抗原与超抗原。

4、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答:免疫球蛋白按存在形式分为分泌型和膜型。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是一“Y”字型的四肽链结构,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H)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lightchainL)以二硫键连接而成。每条重链和轻链分为氨基端和羧基端。

5、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骨髓、腺。

6、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7、水解片段?

①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书P16-17最后一段):


IgG用木瓜蛋白酶消化后,可将它从2条重链二硫键近N-端切断为3个片段:2个相同的Fab片段即抗原结合片段(antigenbinding fragment)和另一个Fc片段(crystallizable fragment,可结晶片段)Fc片段是抗体吸附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NK细胞)和结合补体的部位。

2Fab 抗原结合片段和Fab 段:与抗原结合,单价,不能形成凝集或沉淀反应。

1Fc(fragmentcrystallizable) 可结晶片段。

Fc 段:活化补体,结合细胞,通过胎盘,抗原性。

②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用胃蛋白酶水解时,将IgG从重链二硫键近C端切断,得到1个有2个抗原结合部位Fab’2片段和2条分散的Fc片段,后者随后裂解为小分子肽链碎片(pFc’),不具有任何生物学活性。

F(ab')2:与抗原结合,表现为 2 , 可也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

pFc’:被降解成更小片段, 失去生物学活性。

③意义:

a.用于研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b.水解后的产物F(ab ' )2 保留了结合相应的抗原的活性又能减少Fc段的抗原性引起的副作用。临床应用, 可减缓发生过敏反应。

8、免疫球蛋白的功能(VC区功能)(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IgV区的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1)抗体的结合价:

①单体(IgG, IgE) 2

②二聚体(分泌型IgA) 4

③五聚体(IgM) 10价(5价)

2)实际意义:

①中和效应—中和毒素和病毒

②与Ag结合—促吞噬细胞吞噬

2Ig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

IgMIgG1-3与抗原结合活化补体的经典途径;

IgAIgEIgG4的聚合物可活化补体的旁路途径。

2)结合Fc受体

①调理作用:

IgG +抗原(颗粒性) FcγR(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促吞噬细胞吞噬;

②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的细胞毒作用(ADCC)

IgG +抗原(靶细胞) Fc γRNK 细胞)→杀伤靶细胞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IgE为亲细胞抗体。

3)穿过胎盘和黏膜

9、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特点?

答:分为6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①多为小分子(8~30kD)多肽;

②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 10-12mol/L

③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

④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

⑤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或协同性;

⑥细胞因子的网络特性。

10T细胞表面有哪些重要分子?其功能是什么?

1T细胞抗原受体(TCR)和TCR复合物:

TCR的作用——识别抗原;

CD3CD3分子的功能是转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抗原识别活化基序(ARAM)

ξ分子。与CD3一起传导抗原信息。TCR与抗原结合,活化酪氨酸激酶,磷酸化ITAM,传导信息。

2T细胞的膜辅助分子,协助T细胞与APC相互接触及参与抗原刺激后的活化过程,大多属于Ig超家族成员。T细胞特有标志,用于鉴定分离T细胞。

CD4CD8---协同受体:辅助TCR识别抗原和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

CD28:协同刺激受体

CD2(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其作用除介导细胞间黏附外,还为T细胞提供活化

CD45CD45R参与调解T细胞的活化过程。

3T细胞的其他膜表面分子。

①细胞因子受体:主要是IL-1IL-2受体;

CD40LCD40L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CD40表达于APCB细胞。促使B细胞充分活化。

③丝裂原受体:丝裂原可刺激淋巴细胞活化;

MHC分子: MHCⅠ类分子,活化后表达Ⅱ类分子;

⑤激素和介质受体: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11、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书P36 5-3表格)

1B细胞抗原受体(BCR)BCR复合物:

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BCRSmIgMSmIgD);②Igα/Igβ

2B细胞的膜辅助分子:

CD19/CD21(协同受体复合体);②CD40;③CD45

3)其他膜表面分子:

B7(CD80);②MHC分子Ⅱ类分子;③Fc受体;④补体受体(CR);⑤丝裂原受体

12B细胞的亚群?

答:依照CD5的表达与否可把B细胞分成B-1细胞和B-2细胞两个亚群。

B-1细胞不在骨髓发育,外周血和淋巴器官数量少,5~10%,自我更新补充。BCR主要为SmIgM CD5+,为T细胞非依赖性细胞,识别并结合TI抗原后活化增殖,产生IgM类抗体。

B-1细胞:参与固有免疫,其主要功能有:①产生抗菌抗体,主要针对碳水化合物;②产生自身抗体清除变性的自身抗原;③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而诱导自身免疫病

分布:胸膜腔、腹膜腔和肠道固有层。

B-2细胞:CD5—,是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在个体发育中出现相对较晚,定居于淋巴器官。在抗原刺激和Th细胞的辅助下,B-2细胞最终分化成浆细胞,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行使体液免疫功能。

13B细胞的功能?

1)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抗体以三种主要方式参与免疫反应:

①抗体遇病原体结合可阻断病原体与靶细胞结合,这称为抗体的中和作用。

②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③参与补体的溶细胞或溶菌作用作用。

ADCC

2)提呈可溶性抗原:B细胞可藉其表面的BCR结合可溶性抗原,通过内化和加工后,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成提呈给T细胞。

3免疫调节:B细胞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参与调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以及T细胞的功能。

14、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

答: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即淋巴结和脾脏

基本过程:

1)感应阶段:抗原识别和提呈阶段,APC细胞摄取、加工、处理、提呈抗原给T细胞,以及TB细胞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阶段。

2)反应阶段:TB细胞活化增殖阶段,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并分泌免疫效应分子(细胞因子和抗体),部分T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发挥作用,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抗原。

15、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效应?

答:①抗感染;②抗肿瘤:CTL的特异性杀伤效应、巨噬细胞及NK细胞的杀伤效应及细胞因子的作用;③免疫损伤:Th1细胞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④参与移植排斥反应。

16、体液免疫应答的免疫效应?

①中合作用:中和细菌外毒素和病毒等

免疫调理作用:Ig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吞噬细胞被活化,增强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③激活补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发挥补体介导杀菌、溶菌和调理作用。

④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其Fc段可与NK细胞、单核细胞的受体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导致靶细胞溶解。有助于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及肿瘤细胞。

⑤分泌型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器粘膜表面,防止病原体入侵。

⑥免疫损伤作用:参与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引起免疫病理损伤。

17、举例说明四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及损伤特点?

答:(书P60表)Ⅰ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Ⅳ:迟发型。

18、专职性APC包括哪三类细胞?

答: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能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以及粘附分子,具有显著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

19、熟悉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过程的关键点

答:激活过程依据起始顺序的不同,可分为两条途径:

①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称为经典途径。

②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称为旁路途径。

共同的末端通路即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在发挥抗感染作用过程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旁路途径,最后才是经典途径。

20、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①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②调理作用;③清除免疫复合物;④炎症介质作用。

21HLA分子的分布?

Ⅰ类抗原分布: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表面(成熟红细胞、神经细胞、成熟的滋养层细胞不表达)。

Ⅱ类抗原分布:B细胞、单核/Mf 、树突状细胞、并指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APC)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精细胞、活化 T细胞表面。

22MHC的生物学功能?

1)提呈抗原,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①提呈抗原供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②介导T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成熟;③疾病易感性个体的主要决定者;④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调控机体免疫功能。

2)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①经典Ⅲ基因——补体,参与炎症反应、对病原体的杀伤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②非经典I类基因——调控NK细胞活性;③炎症相关基因——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应,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