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王朝另一种意义上的轮回

 花小鼠 2017-11-01

无论是中西方,政权都讲究正统性, 西方讲究的是“君权神授”,中国讲究的“受命于天”,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才独有了“德性”的说法。

德性就是道德的属性,这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邹衍的说法,这位“谈天衍”综合了前辈关于阴阳五行的研究成果,推出了自己的全新理论,一种叫“大九州学说”,一种叫“五德终始说”。

“大九州学说”我们在高考的时候做语文试卷可没有少接触,总是出现关于“大九州学说”的阅读理解题,这里就不提了,主要是“五德终始说”。

中国王朝另一种意义上的轮回

邹衍认为,五行是上天造成万物的基本属性,五德是上天赋予人间的基本品德,任何朝代,也都必然偏重于某一种品德。所以,正如五行有生克,会循环一样,五德在不同时代也会有所偏重,更明确地说,朝代的德性是会随着朝代更替而转变的。更进一步,他大胆地总结并且预言,朝代更替也是德性变更的结果,这就叫“五行相胜”。

德行和五行相配,国家服侍颜色也要跟五行相配,金木水火土,白青黑红黄。

在此基础上,后面朝代又有人来完善这个学说,比如董仲舒,最出名的则是刘向,刘歆父子。五行相生,五行相克,都是根据自己统治需要来解释。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历代王朝就是在这个五行的德性中轮回。历代历朝果然都为自身寻找德性,甚至不止一次的更改来表示自己的正统性。有从三皇五帝开始算起的,也有把一些王朝砍掉不算的,各种理由,只要宣示自己的正统性,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

比如汉朝,刚开始说是沿袭秦朝的水德,中间改为土德,最后到西汉末又改为火德,国家服侍颜色也由黑保安服到黄马甲了,到改穿了龙虾袍。东汉刘秀立国,也直接沿袭火德,所以才有了“炎汉”,“炎刘”的称呼。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对立,南方和北方沿着各自所谓的正统德行进行,中间也没有互相干涉,到了北方传到隋朝,是火德,南方传到陈朝,还是火德,既然都是火德,就看谁的火烧的更厉害了,结果证明,隋朝的火烧的更厉害。

中国王朝另一种意义上的轮回

尽管历代王朝的德性不同,但都能自圆其说,比如周朝是木德,汉朝是火德,木生火,这是五行相生;然后北魏是水德,水克火,这是五行相克;接着北周是木德,隋朝是火德,唐朝是土德,都是五行相生。总而言之,相克、相生的新旧两套学说,都是自己适应着用。

宋朝是火德,后梁灭了唐朝,是金德,因为后唐自认为是继承唐朝,还是土德,然后后晋灭了后唐,土生金,后晋就是金德。后汉灭了后晋,金生水,后汉就是水德。后周灭了后汉,水生木,后周就是木德。最后赵匡胤陈桥兵变,灭了后周,建立了宋朝。既然后周是木德,那木生火,宋朝自然就是火德了。所以宋朝一建立,赵匡胤刚当上皇帝的第一年,就确定了宋朝是火德。

不仅汉人政权讲究这个,少数民族也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讲,此时并立辽,夏,金,元也讲。

辽直接说他们的发源地在辽水边,也不从古至今再排序了,直接就选水德,西夏这个国号是宋朝称呼的,我们沿用至今,其实人家自称是“大白上国”或者“大白高国”,服装颜色尚白,白是金之色,所以西夏是金德,金朝在金章宗时候定为土德。元朝攻灭金朝的,金属土德,五行相生,土生金,所以元是金德。

到了明朝,“明”这个国号就代表了“三重火”。明是汉人王朝,汉朝是火德,称为炎汉,这是一重;明朝天子姓朱,朱就是红色,红色属火,第二重;“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又一重火。

中国王朝另一种意义上的轮回

前面说过历代的服装尚色跟德性有关,所以夏朝尚黑,商朝尚白,周朝尚赤,秦朝尚黑,汉朝尚赤,唐朝服装尚黄,旗帜尚赤,宋朝也尚赤,朱元璋看起来尚赤的比较多,咱们应该也尚赤。大笔一挥,明朝就是火德,服色尚赤。那清朝自然就是水德了。

整体而言,在王莽篡汉之前,大家是采用的五德相胜也就是相克的说法,王莽到元代,是采用的五德相生说法,元代以后,又重新恢复到五德相克的说法。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五色旗,就不管这个德性了,而是用红、黄、蓝、白、黑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建国后,就更不提这些事儿了。

但总结下来,到清朝,这种说法也算是中国王朝另一种意义上的轮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