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宝玉的结局到底有多惨?

 小挢流水人家 2017-11-01

贾宝玉的结局到底有多惨?

按好多红学家们的“研究”,贾宝玉最终结局应该是:先是被囚“嶽神庙”,后来流落街头,宝玉“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当了叫化子。

这个情节,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中也是这样排演的。可见是得到红学家们一致公认的。但是这里江湖夜雨有个疑问,就是这个情节或许是曹雪芹本人或者曹家某些人悲惨遭遇的写照,但作为《红楼梦》小说的情节,是不是就最好?

有些红学家似乎觉得,《红楼梦》中的人下场越惨,就越符合“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宗旨。所以续书中那种相对轻描淡写的情节,他们觉得太不“过瘾”,于是在电视剧中安排成贾赦、贾琏都斩首,贾家丫环奴仆都拉到人口市场卖掉,史湘云成了船妓,薛宝钗等虽没有明说,但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贾宝玉流落街头,成了一个浑身脏臭的盲流(类似于《金瓶梅》中陈敬济最后的模样)。对于续书中按排的结局,宝玉中举的情节当然遭来很多口水,就连众女儿们的结局,红学家们也多不满意,嫌“待遇太高”。试举一例,对于续书中对惜春的描写,有的红学家也愤愤不平,说曹雪芹的原著中惜春的遭遇“并非如续书所写取妙玉的地位而代之,进了花木繁茂的大观园栊翠庵过闲逸生活,还有一个丫头紫鹃‘自愿’跟着去服侍她”,而是“缁衣乞食,境况悲惨”。但如果真的将惜春描写成一个蓬头垢面、浑身脏臭,鹑衣百结、拿着破碗到处跪街求人赏几文钱的乞丐,我觉得并不好,反而破坏了小说的美感。秋叶飘零,落红满地,这都是凄美之景,《红楼梦》也是一部充满美感的小说,如果这样写的话,无异于写花落粪坑,十分煞风景,也不符合曹雪芹一贯对女儿们尊重怜惜的初衷。

贾宝玉的结局到底有多惨?

所以,红学家探究出来的情节惨是惨了,但江湖夜雨觉得,作为小说,未必写得越惨越有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如果是越惨越好的话,我们干脆改成将贾家满门抄斩,也像明成祖朱棣对付方孝孺那样诛杀十族,连赖大家、王善保家、刘姥姥之类凡是和贾府沾边的都杀无赦好了,如果还嫌不够,再凌迟几个,行了吧?先不说人家雍正爷对曹家实际中也没有那样狠,且问写成这样有什么好处?历史上比贾府惨得多的海了去了,说来也不算什么稀罕事。这样写可能让人觉得更惋惜更感叹,但一下子全“咔嚓”了,却远不如现在的后四十回更多几分回味。

再说宝玉沦落为乞丐后再出家为僧,比起续书中高举金榜第七名后出家为僧,哪一个更能说明他撒手尘缘的决心?穷得吃不上饭去当和尚,根本不是多稀罕的事,这样当和尚的人绝大多数并非真的看破红尘,而是混口饭吃罢了。如果这样写的话,宝玉更加会被人看成是个窝囊至极,“贫穷难耐凄凉”,最终走投无路后才躲进空门的主儿。俗话说:“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这里的宝玉不幸恰成其注脚。而金榜题名,既证明了宝玉的能力,又说明他并非是个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笨蛋,且表明了宝玉是真的蔑视那些所谓的“功名富贵”,他出家,不是为了混饭吃,是“有钱也断酒”,是主动放弃,是反抗现实中的压抑,去寻找自己内心的自由,这才是真的内心坚决,撒手尘缘。其实脂批中也有这样的话:“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既然宝玉还有麝月等侍侯着,说明不会像电视剧中那样成为一个十足的乞丐。

《笑傲江湖》一书中刘正风说莫大的琴声只是催人泪下,摆脱不了市井之气,不免落于俗套。真正的好音乐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确实是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如果将情节写得特惨,其实未必能动人。贾府如果被烧成一片白地,大小人等,鸡犬不留,杀得干干净净,血流成河,未必就更有艺术感染力。其实现在续书中的故事,虽然家境复兴有所希望,但是贾宝玉却撒手尘寰,众儿女们也死的死,散的散,漫长岁月,生离(宝钗)死别(黛玉)的无尽折磨,再也回不到从前群芳众艳欢声笑语的日子,这才是最为让人唏嘘感慨的上品文字。

贾宝玉的结局到底有多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