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控专栏】正经擦机器,话说透析机表面清洁与消毒

 hghhphf 2017-11-01



01

一不小心沦为“清洁工”


《血液净化临床工程技师日常工作内容和常规操作的指导意见》细化了血液净化临床工程技师的各项工作。



《指导意见》要求临床工程技师定期清理透析液快速接头、浓缩液吸液管等处的结晶,实践中笔者是在更换内毒素过滤器(每3个月左右)时完成清理结晶的工作。


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更换内毒素过滤器和清理结晶的同时,笔者还会把透析机背后及日常清洁不到(其实是没有清洁)的位置清洁干净。


谁承想,如此下来的结果是每次都要把机器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甚至里里外外都要清洁一遍……


透析机表面清洁与消毒是护理标准操作的步骤之一,每次治疗结束后都要进行,可为何还有如此之多“漏网之污”能够在机器表面长期停留呢?



扯啥,医护人员都搞不清楚该咋擦,还想让保洁人员擦......保洁阿姨肯定不会一机一巾,搞不好就一块儿抹布从头擦到尾,某医生,小编真心佩服你这脑回路~


下图:某家一块毛巾擦拭全部机器......



医护人员搞不清,怎么可能不留污?

一块抹布擦到底,奇葩行为真的有!


言归正传:


机器擦了这么多次,也小有一些经验,

借此平台跟大家分(吐)享(槽)一下。


02

清洁与消毒


每次透析结束后对透析机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是血液透析中心(透析室)感染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这项工作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存在清洁/消毒不到位、不彻底,甚至根本不清洁/消毒的情况。


“清洁”,顾名思义指的是把透析机表面清理干净,重点关注的是“看得见”污物;消毒则是消毒剂与透析机表面充分接触,杀死“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实践中大部分血液透析中心(透析室)使用的是清洁-消毒一步完成的工具(消毒湿巾、消毒液浸湿的小毛巾等),因此我们通常会把清洁与消毒合二为一。


03

“SOP”怎么说?


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果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清洁-消毒一步完成的工具同时完成透析机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2010版SOP中透析机的“清洗操作”描述是:


“操作人员应在每次治疗完成后,拆除所有的管路系统,仔细检查每个压力传感器是否干净,确认无任何异物沾附在表面,并使用柔软、湿润的擦布,擦拭机箱的外部表面和带有底轮的机座。”


这是目前所有“规范”中对透析机表面清洁最为详细的描述。


04

关于清洁与消毒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


拆管路:


管路未拆的情况下,机器部分表面被遮挡,操作人员无法看清机器表面的全貌;同时在拆卸管路的过程中也存在污染机器表面的可能。



第二步


检查压力传感器及机器表面并确认干净、无异物:


有护士跟我说“没人想让别人看见自己手底下干活不利索,有漏血啊之类的情况发生,所以看到的血啊之类的肯定会擦干净的。”


那为何机器表面还有“漏网之污”?咱们得一起聊一聊......


原因之一:不看也不知


看不到!不知道需要看(检查)什么地方


【压力传感器】

SOP明确提出“检查每个压力传感器是否干净”。


这里所谓的“压力传感器”其实并不是传感器本身,而是压力传感器与血路管连接的接头部位。


这个位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机器表面唯一与血路管内部相连的部位。在没有传感器保护罩的时候,血路管内部的血液的确有可能接触到这个接头。


如果在治疗结束后没有彻底地清洁、消毒干净,就有可能与下一套管路内的血液接触,造成交叉感染的发生。


所幸的是,现在的管路都标配“传感器保护罩”,只要保护罩没有破损,管路内部的血液一般就不会接触到压力传感器接头。


那是不是就不用再检查“压力传感器”?但压力传感器是否真的安全呢?


擦了这么多次机器,这个位置除了点灰尘毛絮,确实没见到过红褐色的污渍。


但是笔者认为,当发现保护罩的一侧有血迹的时候,还是有必要确认一下血液是否真的没穿越过去吧。



【机器表面还包括……】


在为数不多的关于透析机表面消毒的研究中,王颖、檀敏、武向兰等人在《血液透析机表面污染境况调查》中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血液透析机外表面消毒的位置“按由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擦拭台面、面板、两侧、底座”


根据这一描述,除了透析机背面,其余表面都应该是需要消毒的范围。


台面:透析机顶部平面或其他可放置物品的位置,包括屏幕后面的背篓或平台等。


面板:显示面板及触摸屏幕、操作面板和按键、管路固定面板:血泵、肝素泵、静脉壶、光学探测器、静脉夹等,模组上的按键。


两侧:病人侧和透析器侧(大多数)


底座:带轮子的底盘,包括放置透析液的平台


其他:上述文献中未说明,但透析机表面还包含透析器夹、动静脉壶支架(日系、老贝朗)、吸液管的把手、盖子和软管、干粉支架、快速接头等位置。



原因之二:不知也不想知


知不道!不知道需要清洁什么东西,那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血迹


卸灌流器的过程中可能有少量血液滴落;废液排放的过程如果夹子、小帽没有关闭,可能有血液漏出;肝素接头、动静脉壶夹子和小帽松脱可能有较多的血液漏出……


除此之外,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操作者的手套被血液污染后又接触机器进行操作留在机器表面的血迹!机器按键周围的血迹都是这么来的。而手套上那些“不可见的血液污染”就更容易被忽视了!






2、胶布


有些护士喜欢把胶布先撕下来贴在机器边上或床挡上,便于患者上、下机使用。


如果所用的胶布质量不太好,从机器上撕下时容易留下残胶。残胶不易清洁,轻轻用小毛巾/消毒湿巾擦拭难以去除,如果护士下机后未能仔(shi)细(jin)将残胶擦去,环境中的浮尘、毛絮等污物就会附着在胶面,成为机器表面污染的“重灾区”。




同时,残胶的出现即代表胶布本身粘性的降低,或许还存在穿刺针固定不够牢固的风险。


质量好的胶布基本能保证短时间(一次治疗4~5小时)贴在机器上撕下时不会留下残胶,但如果下机后有胶布没有用完且又没及时清理,质量再好的胶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位置也会留下残胶。


通过胶布(残胶)的情况,可以得到一个推论:如果机器表面有胶布/残胶,表面清洁一定未做(到位)。


ps:小编曾有幸参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她们治疗车上的胶布架是这样的,也许值得我们大家借鉴。



3、透析液和浓缩液遗洒:


取、放透析液快速接头时,少量的透析液可能滴在机器侧面,在侧表面留下痕迹;




从浓缩液桶中拿出吸液管时,容易将部分浓缩液带出,滴到底座、吸管腔表面或者面板下部;


装卸置换液管时,少量置换液也可能流到置换液口外;


干粉袋/桶如果没有排空,卸装时也会有溶解的B浓缩液喷到干粉支架附近的面板和底座上。


(其实,透析液或者浓缩液如果及时清理干净,是不会遗留结晶的,所以就不需要……当然,有一些位置确实比较难以清洁到,需要临床工程技师定期进行清理。)


4、药液:


亲眼见到护士从静脉壶给药时,因为夹子没有打开又用力推药,导致注射器乳头与管路连接处崩开,药液喷溅到四周,包括机器面板和屏幕;有几次发现机器表面有类似于血迹的颜色时,护士很淡定地说“是铁,不是血......”。


是铁就没事吗?是铁就不可以不清洁了吗?


5、其他:


尘土和毛絮易出现在显示屏后的置物筐/台、输液架以及机器背后,


笔迹好像哪里都有,想不通为啥……



患者的分泌物(打喷嚏)、食物等......(如果在机器表面发现有这些奇异的物质长期残留,小编一定要将科室相关的人员关到小黑屋里面去)


原因之三:布局呀布局


其实还有第三个原因:透析室的布局不合理!


怎么就不合理了?


可以这样说,有些机器两侧擦不干净,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床间距太小。


小到什么程度?甚至到了连我们身材柔美的东东护士都挤不进去的程度。


有些科室,有些领导,为了多加机器多收患者,恨不得是:床-机器-床-机器......紧紧地排列在一起,对,就是不留一点空隙才好......至于原因,你懂的......


扪心自问:


每个床单位至少3.2平方米的面积要求,落实了吗?

针对呼吸道飞沫传播疾病有效防控措施的1米的床间距落实了吗?


也可以这样说,故意压缩床间距增加透析机器数量的科室,就是耍流氓!



第三步


擦拭(消毒)


把第二步检查中发现的异物擦拭干净。


如使用的是清洁-消毒一步完成工具,此步骤既是清洁的最后一步,也是消毒的过程。


因此除了要把看得见的异物擦拭干净外,也要对没有明显可见异物的机器表面进行擦拭,使消毒剂可以与机器表面接触,杀死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


那么问题又来了,哪里是需要消毒的呢?我们一起摆一摆......



消毒,消哪里?


表面消毒的目的是杀死微生物、预防交叉感染。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更容易被微生物污染,是近年来院感重点关注的领域。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这个词前面其实还省略了一个字——手!我们今天不聊这个,就此略过~



对于透析机而言,手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都包括什么?


按键、泵门、透析器夹等等,相信进行操作护士老师一定心里有数。


微生物虽然肉眼看不到,但它们无处不在,因此表面消毒一定要做到“全覆盖”,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在非触摸屏幕上对角线抹一下就把消毒巾扔了,也不知道最终糊弄的谁......


清洁与消毒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分步进行,

此处不多说,按规矩办事即可。


“当受到明显污染时,例如沾染血迹的部位,应先进行血迹处理。


小于10ml的血迹,先采用中水平消毒工具(消毒巾、消毒棉签、消毒纱布、气溶胶喷雾等)擦拭消毒后,再进行清洁擦拭。


大于10ml的血迹,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在清洁和消毒”(2014年版《血液透析专科护理操作指南》)


“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 1500 mg/L 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 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2010版SOP)



我们把机器外面基本聊了一遍,那么里面呢?里面就算了?


SOP在机器清洗和消毒操作中提出:

“由于机器控制单元系统的中的每个器件都不能够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所以操作人员不需要对机器内部器件进行消毒操作。”


但是……开盖有惊喜……








这种位置需要护士在清洁时仔细查看,一旦发现有血液或者其他异物从缝隙中进入机器内部,还是要通知技师进行内部清洁、消毒的。


作为血透室的临床工程技师也要定期检查这些位置,及时做好清理工作。(BTW:拔出吸液管后要及时盖上盖子,防止/减少污物进入吸液管冲洗腔内部。)


05

小总结


正所谓:

看得到的做清洁,看不到的要消毒

表面清洁做不好,消毒效果难以保

眼看手摸不放过,院感问题少烦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