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脚有栋老砖房,我想和你聊一宿

 Alan_Qi 2017-11-01

红砖,也许是最廉价最普通的建筑材料,

但是对于北京这座城来说,

却几乎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它起源于上世纪那个大兴土木的80年代,

有时候从飞机上俯瞰这座城,

你的眼前就会掠过一片如海的铅红色。



虽然许多建筑学家都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痛心疾首,但是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红砖墙,小胡同,那是他们打小生长的地方,为他们遮风挡雨,渐渐的,红砖变得不再那么乏味、单板,摩挲着它粗糙的表面,回忆就从指缝里勾连起来。




对于秩哥这样打小在梨园巷长大的孩子来说,红砖房也慢慢成为一种回忆了,秩哥现在做的是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北京正再变得越来越快,好的建筑越来越多,但是在他的心中,一方小院、红砖墙、大黑瓦,才是更有意思的东西。



许久不见的人,可以有个地方聊一个通宵;在这里漂着的朋友们,可以有一个周末轰趴的地方,两三个家庭,可以有一个聚会的场所,后院的初衷,其实很简单。


于是,他和两个朋友,一起打造起他们的“梦幻乌托邦




这个老宅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后白虎涧村,燕山余脉山脚下,六环外,是一处散落的北方民居,整个院落都是80年代的建筑。



他从出生就在这儿生活,直到小学六年级后离开,院子已经许久无人居住,但关于它的记忆还是快乐和鲜活的。


“那时天很蓝,周边也没有什么工业区和科技园区,家的旁边有条小河,小孩儿都会去河里游泳、捞鱼,要不就是去割割麦子、掏掏鸟窝...疯玩一整天。”智哥的童年记忆给人一种熟悉感,好像就是大多数70、80后童年的样子。



如今的老家成了眼前这幅模样,虽然有点伤感,但是身为一个设计师,却又让他兴奋莫名,这一次,他要把童年的老宅来一次大变样。



原先的房子,是1983年的建筑,东西朝向各一间厢房,共三座房屋,入口从正南进入,空间关系是北京传统四合院的简化版。



▽ 空间体块鸟瞰关系图


他保留了传统的北房,拆除东西厢房两侧布置的格局。这样可以让采光更为通透。所有的房子全部成为南北朝向。



▽ 改造过程


东立面为了迎接日出而设计了大面积玻璃,日出的第一缕阳光一定先进入到宽敞的起居空间中,南北高低错落的建筑形式既是新与旧的对话,也暗合了西山的山峦叠嶂关系。


▽ 东立面/周边山景


还做了详细的日照分析,从冬至和夏至两个时间节点,仔细研究采光效果,在他看来,在北京,阳光本来就是稀缺资源,一定要把它特别强调和突出。


▽ 日照分析(冬至)

 改造完成平面图,可以看到一楼的整个空间,一大部分都留给了餐厅和客厅,只在北房做了两个房间。



经过大半年的艰苦施工,他们心中的乌托邦终于大功告成。


走近后院,第一眼感觉,还是老房子嘛,就像在北京郊区常见的场景,哪里有改动的痕迹。连一扇门,都是如此低调。



 推门入院才发现,质朴外表下却也“内心不羁”,大面积的裸砖非常复古,搭配现代感的玻璃,时尚工业风扑面而来,既有设计感又十分亲切。




把曾经老屋的瓦拆下来,铺成小路,旁边覆盖上白沙,沙为水,瓦为地,撘上一棵树,于是你终于明白,为什么“有树的院子”在冯唐的诗句里,是如此美好的一种存在。



整个院子的开口朝向了东面,形成了一个“U’’字形格局。虽然院落并不是围合的状态,但却有内庭院的感受,关上大门就进入了自己的世界。



一个高约6.5米的起居室,瞬间营造了一个十分高敞的空间。为了保持通透的日光,起居室的南侧开了高窗,屋面开了天窗。


为此,智哥特意计算过全年日照角度,这个高度刚好可以保证院子内全年有日光照入。



一个下沉式的客厅,伴着一个壁炉,而且还设有地暖,即使在冬天,你也能想像围炉夜话的温暖场景。



从客厅望出去,正好是原先的北房,没有经过多余的装饰,保留着一派淳朴的北京大院的特色,如果是冬天,静雪落在屋檐上、院子里,房间里喝点小酒,更添一种情调。



房间里,也粗犷地暴露着红砖和清水泥,用一些挂画和绿植去点缀,工业风中也有一丝细腻。


这里还有一个自助式中餐厨房和西餐餐吧,冰箱、电饭煲、餐具、酒具、咖啡机、面包机、微波炉等等设备齐全,你完全可以自助做一顿美味。



楼梯就是用原先院子里的老椿木做的,房子的二层,是一个多功能区,白天的时候是个小茶室,晚上的时候就是个大通铺,靠墙的家具都是可以移动组合的,床铺都放在里面。



西侧的屋面,还开一个小窗,正好西窗就有燕山露一小角,与三角形的窗相呼应,枕山而居的感觉,就在这不经意的一瞥间。



北房是80年代的老房子,从感情上不想拆除它,这里有太多的回忆,因此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缮改造,内部的功能进行了重置,分成了两间卧室,一个是双人间,另一个是三人间。



天花保留了原结构,老宅的墙面也处理成原始的水泥拉毛,最独特的是大通铺,闺蜜们许多年后在这里相聚,重回当年大学时夜聊的场景。而且还可以一边聊着一边看着头上的夜空。



主卧设有独立浴缸,床品毛巾和淋浴设备都是顶级品牌,只是老红砖和老房梁还保留,有一种现代的景致与时代的质感相冲击的独特。



四扇玻璃门全部推开,和室外平台共享,餐厅也瞬间大了两倍。餐厅前方有一颗山楂树,养了6年多,“后院”建好之后,就干脆把它移植了过来。



院子里还有个隐秘的设计,把原有的小锅炉房下挖了半米,做了一个私人酒窖,以后有好酒就可以存起来啦~



“后院”的很多配饰也是设计师去全世界各地旅行和出差的时候,淘回来的小玩意儿。更特别的是,他还把老宅的整个建设改造用镜头记录了下来,并将过程留影挂在了屋内,让“后院”更有故事感,彰显了民宿的生命力。



就像秩哥说的,在北京,有个小院是件多么美好的事,跟一帮朋友、同事,在这里肆无忌惮地聊上一宿,疯玩一天,卸去一身疲惫,在这里再一次出发。


民宿一站式咨询服务热线(可复制)

迟老师:137 1892 96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