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竹难眠旧曲哀:马湘兰(二)

 墨香笙樵 2017-11-02
马湘兰,她的人生简历上写着明代女诗人,女画家,秦淮八艳之一。
  《秦淮光机》上记载,本名马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 又称其为“四娘”。
  或许亦是家道败落,最终是沦落风尘。然而因为马湘兰为人旷达,性格任侠仗义,甚至是常常挥金来济少年。
  性情旷达可以作好多种解释讲,比如说和人打交道,红巾翠袖,步摇缠头,都可以不放在在眼里;旁人偶有冒犯,不以为意,对其却反多加安慰;青楼相聚,把酒言欢,意气风发。
  她率性爽朗,能够做到视金钱如粪土,毫无顾忌地挥金以济少年。她纯真任性,不愿去在意那么多的琐碎,不愿让些微的小事而扰乱了自己的心境。
  本来嘛,逛青楼的人就是图个轻松,调节心情,难道在这里还要步步设防,谨慎行事?
  反观历史上的名妓们,无不是性格豪爽开朗,擅于与人谈笑风生的?小家碧玉式的名妓不是没有,然而只能是如小小的烛火,闪亮一时,而像严蕊、苏小小等,谁不是细腻中更多豪爽的?
  性格豪爽,然而马湘兰才艺上擅长的,却是画兰。兰若空谷佳人,画兰讲究的是心境的静谧安逸。而马湘兰画兰却是一绝,真真是如诗人所形容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马湘兰将兰花画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因为她爱兰、知兰,也种兰。她的院中遍植兰花,日夜勤加看护,另一方面,她自己也是蕙质兰心,诸加领悟,故而画出的兰花清雅空灵,颇得其神韵。
  另一方面她画竹也是妙手,《历代画史汇传》中评价她的画技是“兰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袭其韵”,故而她得名“湘兰”。
  这一盛名之下,时人自然以得马湘兰之画笺和诗笺为荣,甚至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72句,都记载在了曹寅的《栋亭集》中。
  乃至今日,在日本东京博物馆中,还收藏着她的一幅“墨兰图”,被视为珍品。而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间杂着她的兰花册页。
  由此可见,马湘兰的绘画造诣高超,性情的豪爽和作画的宁静,真真担得起“娴静处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灵兔跳脱。
  再者,除去绘画才能,她还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并能自编自导戏剧,曾撰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和《三生传》剧本。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戏班,甚至可以演出“西厢记全本”,而那些跟随她学习技艺的人,都能得她真传。
  一方面她多才多艺,故而后来才能为王稚登筹备那样一个盛大的寿宴;另一方面她教授有方,为人磊落,跟随她进学之人皆能得其真传,可见她的因材施教和对人不设防。
  马湘兰相貌并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余怀这话说得太实诚了,烟花巷中没有出众的外貌,明显是输了一筹,除非是大家都是法国观众般的审美标准,喜欢的都是非传统型相貌美人。
  先天不足,而她可以后天补拙。《板桥杂记》中的记载是“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
  “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神情开涤”,看着让人就心情愉快,“濯濯”说的是她清朗的气质,宛如她笔下的兰花,又如春日里的杨柳黄莺,充满生机。这条标准古今通用,像外貌身边常常会发现一些长相不算特别出众,但人缘却异常好的女孩子,主要是人家气质好,和她们相处让人愉快。故而马湘兰这一特点便使她显得特别起来。
  再者,“吐辞流盼,巧伺人意”,言谈愉悦,擅长挖掘话题,跟她在一起,永远不嫌闷。更何况,她还会察言观色,懂得为他人着想,这样一个豪爽中透着细腻的女子,怎能不让她从秦淮群芳中脱颖而出,成为个中翘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