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特勒咨询中国区总裁曹虎:各种营销概念层出不穷,究竟应该如何应用?

 jimmyqiu168 2017-11-02


1)“营销永远是一个关于顾客需求和顾客价值交付的科学”


面临转型的中国市场营销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


如果把营销的发展总结成三个趋势,我觉得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营销越来越多地从偏重于从产品功能、体验到偏重价值观的导向,就像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先生指出的从营销1.0、2.0、3.0这个方向来转变。


第二,无论做多少传播,营销的核心是看你能否真正为顾客、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现在营销的核心就是如何能够创造持续的、终身的顾客价值。在此过程当中,产品差异化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如何寻找差异化的价值、差异化的定位、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成了我们营销当中面临的趋势。


第三,如何到达受众。一方面出线下渠道的整合趋势,超级连锁占了整个零售份额的50~40%以上;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线上的“连锁”,像淘宝、京东占了非常多的分销份额。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细分。他们的时间、金钱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化,导致他们在选择购物的品类和生活存在多元化长尾化特征,消费者市场细分空前多样化。也就是说,我们目前一方面面对的是渠道的高度整合,另一方面又面对着消费者的高度细分。在这样一个“精神分裂”的状态,企业能不能适应?




2)水平营销、情怀营销……当前营销的概念层出不穷,企业应该如何应用?


无论是情怀营销、水平营销还是战略营销等等,这些都是概念,只是精美的语言外衣。在今天这个高度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每天在微信、微博、邮件上看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


想想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有多久没有认真地听完一门课?所以你的知识全部是碎片化的。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我们的认知、学习、能力不要被碎片化,否则就是自欺欺人。


我们要抛弃过多的炫酷概念,牢记一条本质:营销永远是一个关于顾客需求和顾客价值交付的科学。所以,抛去概念、回归最朴素的真理就是:你的产品、服务、品牌有没有为你的目标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从而让他可以不断地购买你的产品、推荐你的产品,成为你的终身客户。


我们要从基础的知识出发:比如产品、技术、你的解决方案应用在什么行业?应用在什么场景?你为客户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要么是增加了客户收入的机会,要么是降低了顾客的成本,要么是降低了顾客的风险,也就是说你一直考虑的是产品和服务能为客户增值,产品和服务在怎样的情况及情景下融入顾客的需求?如果你不从这个角度考虑,只考虑技术或者传播需求,那你就仅仅是你自己。



3)技术对于企业的推动,比营销的推动更具价值?


这个说法不全面。其实我在过去的五年当中,60%的时间都是在推动全球技术和技术类企业向中国转移。技术在科特勒的营销体系当中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创造的工具。我们要从过去谈论传播品牌塑造噱头的过程中回归实质:能为顾客创造真实的价值,创造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以及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的营销。而不是天天包装产品、包装概念、搞一些传播。


在过去的四五年当中,我们花了将近四五千万的成本去整合引进全球前沿技术和企业,技术成为打破产品同质化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在以技术分工为核心的全球创新过程中,中国企业处于一个独特的地位。


大家可能读过彼得·蒂尔的书《从0到1的创新》——它讲的就是从0到1的一种创新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再细分,从0到1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可以分成0到0.5和0.5到1的两个阶段。


我们访谈了近百位位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斯坦福、哈佛、慕尼黑工大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授和研究员之后发现,他们比较擅长做到从0到0.5的事情,也就是从科学发现到原型机,但只做到0.5并没有为我们这个社会真正创造价值。虽然他们攻克了其中最难的科学问题,但在行业里和顾客端却是不可用的。


剩下的0.5到1——从一个原型机到我们真正可用的产品——这个过程谁来解决?这是他们面临的挑战。我恰恰认为这是中国的创业公司、中国的企业、中国的高新区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无比的机会


我们在全球七大创新节点区域建立创新中心,进行投资园区建设和实践。与欧美像德国慕尼黑工大、福朗霍夫研究院,美国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斯坦福大学等很多高校的合作,把他们的前沿技术,已经完成了0.5的这些公司和项目带到中国来,用我们中国的工程能力、产品定义能力、市场界定能力、产品化的能力、标准化的能力,做成能够解决现实社会和行业当中问题的产品。


这种模式是:欧美做源头创新,做最开始开发,我们做工程创新、做价值创新、做问题的解决方案,完成工程化产品化、市场化的过程。今天我们的创新一定是全球分工的,自主创新是重要的路,但是全球协同创新也很重要。


4)更欣赏抓技术的朱江洪还是抓营销的董明珠?


我从来没有认为董明珠是一个只关注营销的CEO,也没有认为朱江洪是一个只关注技术创新的董事长。他们两位都有极大的共同点,都是关注顾客价值创新。一个公司要成功地打造品牌,必须为这个市场带来与众不同的价值,否则就会陷入价格战。


因为你和别人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价格。所以董明珠以及朱江洪都为市场带来独特价值,叫Value Innovation,他们都是价值创新的CEO。技术、营销、品牌都是我们创造价值的独特工具。我们不要把营销和技术进行区分,这是对营销太片面的理解。


今天很多人受了太多似是而非的观念熏陶,认为营销就是定位、营销就是传播、营销就是找一个漂亮的名词传播劣质的产品,错了!


全球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先生今年88岁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讲,营销永远是关于顾客创造独特价值的一门科学和艺术,技术、认知、传播、渠道、产品、定价都是工具,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为顾客创造独特的价值。唯有为顾客创造独特价值,企业才能盈利。


文/曹虎(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区总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