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正文

 蓝田日暖一田琥 2017-11-02
何绍奇先生使用黄芪经验(3)

黄芪有利尿作用。

慢性肾病之浮肿 尿少 + 自汗、畏风、面色苍白或萎黄、身疲乏力,我用防己黄芪汤合防己茯苓汤。我治中老年人慢性肾病及不明原因的下肢凹陷性浮肿,常用此合方,加益母草、丹参、鬼箭羽、牛膝,阳虚畏寒加附子,虚甚加人参。此方亦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浮肿。

赵某,女,90岁,下肢浮肿,原因不明,用上合方6服而愈,至今两年未再复发。

参芪麦味地黄汤(党参、生黄芪、生地、麦冬、五味子 + 苍术、白术、木瓜、丹皮、茯苓、泽泻、牛膝、车前草、益母草、白茅根),是方药中先生治疗慢性肾病、氮质血症、早中期尿毒症的名方。阳虚加桂、附,血虚归、芍,呕逆加黄连、竹茹,对消除尿蛋白,降低血尿素氮、肌酐,纠正贫血、水肿,改善精神体力都有一定作用。

黄芪亦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肝功异常。山西中医药研究所有一张治疗肝病的名方强肝丸:

1(肝)秦艽+丹参、郁金+当归 白芍 黄精 生地+生黄芪。
2(胆)板蓝根、茵陈。
3(胃)降浊排浊。
*胃腑:山楂、神曲。
*水道:泽泻。
*谷道:(制大黄)。
4(脾)党参、山药。

姜春华先生治疗肝硬化腹水,常用下瘀血汤(大黄、炒桃仁、土元)+牡蛎、鳖甲。然病至于此,其人多虚,常加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熟地、黑大豆,以收攻不伤正,补不碍邪之效。

黄芪有抗心衰作用。生脉饮中加入一味黄芪,遂使此方真正成为气阴两补方。

我治心肌炎,频发早搏,气阴两虚者,常用炙甘草汤加黄芪;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用生脉散合保元汤(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肉桂、炙甘草)营养心肌,作为基本方。

张锡纯说黄芪“善治胸中大气下陷”,症见脉微若无,气息奄奄,心悸气短,大汗淋漓,实即今日之心衰也。(妙!升陷汤为抗心衰方!)

黄芪是治疗气虚下陷而致的脱肛、内脏下垂、子宫脱垂必用药,重症肌无力亦需大剂量黄芪,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

我治子宫脱垂,黄芪恒用至50g,另用炒枳壳、益母草各30~50g煎汤坐浴;重症肌无力加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熟地、黄精;脱肛加炒枳壳、生地榆;胃下垂加苍术。

黄芪用于气虚推送无力,肠动力不足引起的便秘。方药中先生对既有气虚肠动不足 又有血虚肠壁干燥的便秘,用大剂补中益气汤合增液汤治疗。我曾用此法治疗一巨结肠症患者,患者常20天左右用泻药始得一便,经我治后大便畅通,1次拉出小半桶。

有张姓女孩因角膜溃疡(凹陷如芝麻大)来诊,我用清热泻火剂杂以眼科通套药,了无寸效。老医王先生用补中益气汤,数贴即愈。老医说,炎症云云,吾所不知,吾惟知“陷者升之”四字而已。旨哉言乎!三十年于兹,言犹在耳!

黄芪有益气固脱作用。清代名医方有堂治一患,畏寒身倦,四肢厥冷,下利不止,命在须臾。本当用参附汤,以其家贫,而改用黄芪30g、炒白术30g + 制附子6g、干姜6g、甘草6克,一剂逆回,二剂利止。他认为芪附同用,亦能回元阳于倾刻。又黄大元一案,亦用黄芪60g代人参,足证其益气固脱之力。

1971年,我在甘肃三线建设工地作医生。七连指导员张义德,素有痔疮,因过度劳累而便大量鲜血,之后头晕,心慌,自汗。同事孙君,以血色鲜红,遂以为热,集中20余味凉血止血药但无效。我认为病属劳倦伤气,血失统摄,用生黄芪90g、党参60g浓煎与服,三剂而愈。由是可知,气虚欲脱,用大剂量黄芪,也能救急。

《傅青主女科》治老妇血崩方(黄芪、当归、三七、桑叶)、血崩昏晕固本止崩汤(黄芪、熟地、白术、当归、人参、黑姜)都用黄芪,亦皆着眼于血脱者益气也,盖此际益气就是固脱,就是止血。

黄芪甘温性升,原则上阴虚内热者忌用,但气—阴两虚者不在此例,此时,黄芪、人参配合生地、麦冬、地骨皮、桑叶之类甘寒药,可收阳生阴长之效。

北方干燥,气虚之证(人)用黄芪后出现咽干、口燥、上火症状者颇不少见,我学习张锡纯先生的方法,或佐以知母,或配以玄参、桑叶,即无此弊。

服黄芪量大而腹胀者,可佐以小剂量陈皮、木香、砂仁,以行其滞。这样的配伍经验,早见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诸名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