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讨论下孩子要不要送学校吧?

 三原七彩 2017-11-02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
讨论下孩子要不要送学校吧?

今天说个讨论题吧。想了一天也没想明白,写出来大家一起聊聊。

 

 

今天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给上一年级的孩子办了休学,不让他继续上学了。

 

这种人我只在传说里听过,今儿可算见着活的了。于是赶紧问:为什么呢?

 

朋友说:我每天问他在学校干嘛。他说在背书,在抄写,而这些背诵和抄写的东西我觉得简直都是垃圾,完全没必要学。就和他商量,你还想不想上学?然后孩子自己决定不想再上了。

 

我问:他寂寞吗?不想那些同学?

 

刚开始他在家呆了两天,觉得无聊,又要去学校,我就把他再送回去;没几天,他又不想去了……大约翻来覆去两三次吧,最后一次他坚定地说:“我确定不想再去了。”我就问他:“那你这辈子可就没发小儿,没同学了……”孩子想了想说:那就没了吧。

 

那他在家干嘛呢?

 

我每天会让他有固定时间学习一部分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就是玩儿。我会在他玩儿里观察他的兴趣,引导他自学。

 

比如呢?

 

比如……有天他在看麦克·杰克逊的歌,我就在一边说,“特别好,爸爸小时候就喜欢他。”孩子就问我:他唱了什么?我说,他唱的英文,我也听不懂。孩子说,那怎么办?我说,那你学习啊。从26个字母开始。现在他每天自己在那学英文,水平比我好。

 

不上学,你不怕他知识结构出问题?

 

什么是知识结构?无非是常识和技能两块。常识通过生活就可以掌握,不用去学校。而技能……现在十个去学校上学的孩子里,有几个是为了学知识并且未来就是为了探索和研究知识去的呢?

 

呃……一个都没有吧。

 

对!几乎所有家长送孩子去学校的目的并不是去学习知识,而是循着“好好读书就能考好学校,考了好学校才能找好工作,找了好工作才能赚很多钱,赚了很多钱才有好的生活”这样的逻辑来的。可是,如果结果就是为了赚钱,那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就学怎么赚钱呢?学做生意啊,参与其中,开始实践……不是更直接么?

 

可是……我觉得,去学校上课学知识是一回事儿,可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问题。他需要在学校里学会与人相处。

 

我认同啊。所以,现在我无论出差,谈判,开会……我都带着他,让他尽可能多的去与人接触。他现在言谈举止都很成熟,不像个七岁的孩子,我觉得挺好。

 

后来,我们还聊了很多,也谈到了人工智能的未来。朋友就说:在未来,现在学校学的那些知识几乎没有一个有用的。比如英语,如果只是作为工具来用,现在就已经有人工智能的翻译机,就是我说中文,它翻译成英文,对方说英文它又翻译成中文给我。用它就已经不影响我与任何语言的人沟通了,那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学外语?在我看来,未来是有见识,有智慧的人的世界。而学校既不能给我孩子见识,也不能给他智慧的时候,还有去的必要吗?我现在拿他的学费,每仨月带他去一个国家旅游,在那里他增长的见识比在学校一年学的还多。

 

……谈话到此,我竟无言以对……

 

 

先说我的观点吧。

 

第一,  学校教育是人生当中十分重要而且关键的一段经历,不该也不能错过;


第二,  学校不只是学习场所,更是社交平台,关键是人格的养成环境,所以孩子不能不去学校。

 

 

虽然我有坚定地认识,并且相信这个认识是正确的,但是朋友的话依然让我无从反驳。

 

首先,回顾自己的学校生涯,几乎当初学习的所有知识现在都用不上。即便是赖以为生的写作技能,也并不是因为上了作文课而获得。恰恰是没太认真上作文课,才会有现在的写作能力。

 

现在的问题就是:学校现在教授学生那些知识确实在未来的生活中不会有太大作用,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械记忆的知识越来越不需要学习。倒是那些反复训练的技能可能更为重要,反而教的很少。

 

问题回到朋友说的,我们送孩子去学校,哪怕不为了好成绩,考好学校,找好工作,但我们不可能希望孩子未来穷困潦倒,悲惨一生吧?也就说,还是希望他能学到些谋生的技能。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谋生的技能,学校教么?另外,如果我们知道孩子未来要用什么技能谋生的话,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精力去学习那些他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的知识和技能呢?直接学谋生技能不是更好?

 

有人也许要说,孩子太小,不一定能够那么早确定自己人生的定位。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回忆了一下,想起原来中学的一个学长。

 

他从小家里就送去棋院学围棋了,属于全脱产学习的那种。但是到16岁时,他已经职业四段了,却发现自己的天赋和那些真正的职业选手比起来差得太远,根本不可能以围棋为生。于是就又回到中学学习。

 

16岁进初一。但他一年后跳级参加中考,就考取我们那所省重点高中。然后高一上了一年,又跳级参加高考,也就是说他和本来就该和他同年参加高考的人同时参加高考的,什么也没有耽误。更令人吃惊的是,他还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

 

后来他的老师带我们班,就说起这个人:他呀……之所以能这么神奇,就是他十年围棋训练,养成了优秀的思维习惯,很好的学习方法,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沉得下心,还练就了超凡的记忆力。中学六年的课程对他来说,都是小菜。

 

而更为大众所熟知的例子便是丁俊晖了。

 

想到这里我就有点凌乱了,如果说在学校的教育中,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也能说是最重要一部分,那么上头的例子,甚至我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说明,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话,也是可以获得同样学习方法和习惯的,那么学校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真的那么坚不可摧,不容置疑吗?

 

 

然后,我又想到,我们总会说学校生活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但是,我们对于这个社会化过程所期待的结果是非常笼统的。大致也就是:让孩子将来走进社会,能够更好的与人、与世界相处,尽可能为自己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

 

那么如果以此作为社会化的目的来看的话,我又要说另外一个朋友了。

 

他是我大学毕业去上班的第一个单位的同事,和我同时进的单位。但是,当我们还是愣头青的时候,他就已经被所有领导喜爱。可是,看能力也不见得多突出,于是就问他,为什么领导都喜欢他。

 

他说:我是我们家的老小,上头还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最小的一个哥哥,比我大15岁。从我记事开始,每天就是和一群成年人打交道。所以,我特别知道比我大十几二十岁的人怎么想,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现在的领导,也就我哥那么大嘛。

 

脑子里简直像“哐当”一声开了一扇窗。再观察他与领导的相处:他会和领导聊茶叶,聊养生,出差回来给领导带枸杞以及人参啥的。

 

说实话,这些东西别说我想不到,就算想到了,也不知道怎么聊,完全没兴趣,也没有任何知识储备,但是他却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就像天生就会一样。

 

于是,因为所有领导都喜欢,他很快就开始平步青云了。

 

但凡有点职场经验的人就知道,所谓好的生存环境,基本和你的平辈没有什么关系,俗话说:平辈是冤家。平辈之间的斗争是最惨烈的,一切看上去的和平祥和,团结有爱,都是假象和暂时的,只要共事时间够长,终究会演变成尔虞我诈明枪暗箭。但如果领导赏识,领导喜欢,领导支持……那就完全不一样了,简直就是“解放区的天”。

 

而领导……基本都是比你大十几二十岁的人。谁先学会了和这群大哥或者油腻的中年人社会化,谁的生存环境才会好。

 

有点崩溃了。也就是说,在学校里学会的那些与平辈和同龄人之间的社交及社会化能力,在未来真正走向社会时,其实没什么卵用,反而是与前辈和长辈之间的社会化能力更实用些。

 

疑问继续指向——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到底是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