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辉武教授养生语录与保健智慧

 lvzhifeng 2017-11-03

一、养生语录集锦

1、尊重自然,天人相应,生命奇迹,切忌干扰。

2、动以健形,静以养神,自助天助,宁缓勿快。

3、少则有益,过多必害,适口为珍,八分即可。

4、不刻意追求养生则是最好的养生!不刻意谈养生,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生命本自然,何劳方药多!当今社会因商界急功,群众跟风,已生了严重的养生之病了!

二、保健言论荟萃

1、关于饮食:“道法自然。”想吃就吃。不刻意地规定自己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但一定要有一个度。

“平衡膳食是防癌饮食的基础。”合理饮食是“两高一低”: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维生素主要来自新鲜的果蔬,纤维素存在于果蔬和粗粮中,控制脂肪需 少吃猪、牛、羊等红肉,用鸡、鱼等白肉替代。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尽量保证饮食多样化,一天吃够5种至7种颜色的食物最好。

过年啦!哈哈哈大笑,餐桌上、茶几上、各种好吃的!一年一度,为啥不狂吃豪饮呢?可是,您那胃肠、肝、肾受得了呢?乐极要生悲!能不提防吗?如果胃肠有 病,肝脏有病,那汤圆可不能吃够了,太想吃,就吃两个吧!其他的小食品,油炸、烧烤,您可以尝尝,如果都吃得人仰马翻,离生病不远了!

2、谈进补:这些食物防治衰老:衰老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但是又是每个人都害怕面对的,这个过程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失肌肤的衰老,可是我们却可以让衰老迟些到来。蜂蜜:“安五脏,益气补中,大枣:有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桑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这些大家可多食!

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为避免血液黏稠,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

这些因中药延年益寿:枸杞子《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黄芪,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人参,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

3、谈饮茶:天寒地冻,人们泡水喝点啥?一般说红茶、姜茶都可以,内热重者绿茶也可以。4O岁以上的女性黑豆豆浆很好,可以慢慢喝,喝出好心情喝出好容颜!喜欢甜饮者可以用大枣、枸杞泡开水!少少频饮!

 4、谈饮酒:过年饮酒,喝对了,酒并不坏”一、酒早就是养生、防病、治病的好东西,“醫”之古写,下面就是一个酒镡子,医,离不开酒己有几千历史!许多长寿老人,他们 都喝酒,而一喝就是一辈子!啥原因呢!过年了,免不了要喝酒!怎么喝才是对的!喝出健康,争取喝到一百岁如何!?且听我慢慢说来

白酒是最好的,如有合适的下酒菜,真香,打嗝也有酒香,但如您有肝病、胃病等,一定别喝,健康人可以喝,我建议在家里自饮自乐,每餐一小杯,1两以内,如果真是粮食白酒,非勾兑酒,少喝一点的确安逸得很!最好不与别人对喝,因那样会过量的!

绍兴黄酒,红色的其香浓郁,色如琥珀,营养丰富,每餐一杯,养生却病,心脾两虚,消化不良,失眠早醒,产后血瘀气滞,老人、病后虚弱都可以在饭后少量喝点。当然,肝病,湿热胃腹胀满,痰多舌苔厚腻者不宜!

关于葡萄酒,红色的可以防一些慢性病,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喝的,肝病也应禁喝、啤酒一样,外来之酒,少喝有益,过多生害,有肝、胃、胰腺、胆囊毛病者当禁,当然,有的人真的不要命,也可舍命陪君子!但何必呢?你还有一家人!

    不论红酒、白酒、黄酒、啤酒、米酒、耢糟,都有补养功能,因为都是粮食酿造而成;酒有温通血脉作用,《本草纲目》早有“少饮则活血行气”的论断。各种风寒疼痛用之有立竿见影之效?此外,酒是很好的溶剂,有些药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使药酒更添疗效!

  5、关于饥饿养生法有一句骂人的话,“吃得好,死得早。” 的确,天天酒肉,餐餐饱食,油腻甜食太多,早已证实会引起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直接影响健康与寿命。广西有一个长寿 村,那里的长寿老人习惯每天两餐制,动物性食品不多,以粮蔬为主,常处于半饥饿状态。无独有偶,佛教的清规戒律为终身素食,而且日中一食,至多是早上、中 午两餐,过了午时便不再吃了,也与饥饿有关。因为他们把食物看作维持生命和医治饿病的药物。吃饭的地方称斋堂,佛经上又叫做观堂,寓含进食作治病观想、毋 贪口腹而恣欲之意。这个规矩大家都遵守,即使住持和尚也不例外。(《禅宗与道家》)据说到了夜间也饿,想吃,但不准。时间一长,这种习惯可促成其健康长 寿。

    目前,人类获取食物变得容易,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明显减少,人类长距离奔跑等自然属性和身体素质出现退化,但人体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谢类型却未发生显 著变化。食物的摄入次数和摄入数量必须根据个人的劳动强度和身体代谢类型来定,也即坚持出(消耗)入(进食)相对平衡的原则。而食物的诱惑、非自然的生活 方式、运动量的减少,打破了出入相对平衡,导致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高发。减肥最基本的方法是改变多吃少动的生活习惯,吃一点热量低的食物,保持适度饥饿,并 增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对于一般人来说,处于适度的精神紧张,保持适度的饥饿状态,人的脑垂体会减少死亡激素的分泌,并促进机体分解非重要部位的脂肪组织,转化成糖原、能量,维持大脑等重要器官和生命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能充分开发和使用大脑,也能保持消化系统的运行通畅,对激发生命活动有益。

    研究认为,考试或竞赛之前,都不宜吃得太饱,保持半饥饿状态,更有利于体力与脑力的发挥。难怪“棋圣”聂卫平在正式比赛时常不吃饭,更不吃油腻之物,只吃西瓜,看来有一定道理

6、饮食与药物偏嗜危害:《内经》提出,饮食或药物有一个从“久而增气”到“气增而久”的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 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即不论饮食或药饵,食入胃中,经过消化与吸 收,各有归属。若有过偏,时间过久,疗程太长,矫枉导致过正,就会使正常的脏腑生理,出现失常的偏盛或偏衰,从而引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首先,饮食美味,不可偏嗜。《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食为民之天,不可一日缺,只有食入得当,不使有偏,才能康寿如期,度百岁乃去,反之,贪食肥甘厚味,或听信传言误导,过食黑木耳之类,都可能造成营养过剩,破坏人体的生理平衡。

    其次,药有偏性,中病即止。为了治病,长期固定久服某种药物,会对相应脏器产生“增气”的效应,这种“增气”效应到一定阶段,会导致机体非药毒性损害, 《内经》把这种“时效反作用生理效应”称之为“夭”(折返)效应,这也就是仲景在《伤寒论》中常要求的“中病即止”,或“不必尽剂”的道理。多年来中药的 “用药疗程”问题,很不规范,完全依医者的个人经验而为。冠心病用“通心络胶囊”,多年都用,无疗程控制,可能成为“夭之由也”,必须警惕。

临床用药的量化、规范,是提高疗效、保障安全的大问题。“中病即止”是中医治疗学上有关时效量效的经典原则,久而增气,“久”到什么时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亟需认真研究。

第三,保健用补,滥则成害。近年国人大多已解决温饱,保健之热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滥用中药进补的现象十分普遍。这里的“滥”主要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即用药不当。一般人不懂药性,也不知自己的体质偏盛,故参茸虽好,滥则生害。人参大补元气,气虚者,用之得益,若非气虚者,无端补气,“气有余便是火”,此 多余之“火”,既能耗气,还能伤阴。一个好好的健康人,反被人参治成“气阴两虚”之体,何等冤枉!

此等实例太多,如火重者用鹿茸致口鼻咽燥,胸脘灼热,鼻衄、齿衄;而脾虚反用甲鱼补养,致腹泻腹胀,苔厚不食者,不胜枚举。其二即用药太过、太久。有时辨 证用药都是正确的,却死守“效不更方”的原则,或将水煎剂改作丸剂,为巩固疗效,一用就是三个月甚至半年,鲜有不生害者。

                      王辉武简介

首届全国名中医王辉武教授,1943年生,号橘井老人。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系,现为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医内科,行医40多年,善治疑难杂症。王教授在坚持中医临床同时笔耕不辍,先后共发表科技论文80多篇科普文章700多篇;出版专著《实用中医禁忌学》、《失眠多梦与打鼾》、《病家百忌》、《老医真言》、《大众识病手册》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