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张德芬二次离婚想到的

 李隆基美容院 2017-11-03

群内的朋友参加了张德芬的见面会,回来和我们分享。

会上张德芬说:“我去年又离了婚。我和父母可以处好,和孩子可以处好,就是在亲密关系上处理不好。这就是我的人生课题吧。当我做的不够好,前夫会说,去把你自己写的书读一遍。抱歉,我能写出来可是我不能都做到,我在努力修行中。”

这一条信息在群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所以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分享我的观点之前,我想阐明两个基本的立场。

第一,我不认为一个女性的婚姻状况和幸福程度直接挂钩。所以未婚,已婚,丁克,离婚,再婚,再离婚,再再婚的女性,都有可能处于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状态。

第二,我认为如果读者对于张德芬的信任度降低,甚至怀疑否定她本人,不等于全盘否定她的作品以及相关的理论体系。

群内意见分歧在于,张德芬已经离婚两次了,她自己的家庭关系都没有处理好,有没有资格出书去做别人的人生导师?

这一点,我马上想到的是拜师一说。我们所讲的师父,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武学和艺术方面。我们如果要去拜师,是不是要找一个在此领域很出众的人物?还是找一个道理说得很好,总结经验也很在行的人物呢?我是倾向于前者的。徒弟可以青出于蓝,但是师傅本身也应该实力相当。

百度百科的词条上,张德芬名字后面写着“台湾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作家”。不知道这个称号是从何而来的,如果按照上面“世界”和“首席”来看,的确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了。如果是此领域的师父,自身的修行必定要可以服众才好。

想必张德芬也是深明此道,所以才会说“这就是我的人生课题吧,抱歉,我能写出来可是我不能都做到,我在努力修行中。”有朋友喜欢她的坦荡和大方,但是在网络和资讯发达的今天,她想隐瞒也是几乎不可能吧?其余被别人爆料还不如自己先说。

词条上还有一个名称“作家”,对的!一直以来我觉得张德芬是一位作家,所以她的书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工具书。文学作品就如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感悟。文学作品不像工具书那样有标准答案,不像不知道一个字什么意思怎么造句而查的新华字典。

所以对于文学作品的作者,可以欣赏,但是没必要崇拜。同理的,对于作者个人的人生选择,可以不认同,但是也没必要否定她的作品。毕竟张德芬只是用通俗的语言,浅显的例子,来说明一些道理罢了。她的书是建立在例如心理学,禅修,内观等等宏大的理论基础上的,不能以她个人的问题来否定理论的根基。

张德芬也提过,她是学习了心灵成长以及心理治疗方法,并且阅读中英文有关著作,透过观察自己的修炼,得到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体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也是文字的搬运工罢了。

所以事实上婚已经离了,书也已经出几本了,我们的争论有什么意义呢?最后的总结借用群内参加分享会的朋友的一句话:“我们读那么多书,无非就是做好自己,尊重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