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章FBI破案课之“移植思维”1

 暴风110 2017-11-03

现代医学发达,人的眼睛、心脏、肾脏等器官可以移植到另外一些人身上,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是,你试想过思维、经验、观念、原理也可以“移植”吗?

在FBI的思维里面,很多事物都是可以移植的。案发现场可以移植,凶手的作案手段可以移植,基至是犯罪现场的证据,都可以移植。当然,移植的前提是,移植和被移植体之间必须具有相容性,不产生“排异”现象。而美国FBI把“移植”运用到破案中的思维,就是移植思维。那么,什么是移植思维呢?把相通的事物移植到另一件事物上,从而找到答案的思维方法就是思维移植。即:通过借鉴和联想,得出真相。

 

第一节 凡事有因必有果

FBI警员哈里和强尼在休假之际去了趟墨西哥。一天他们去野外宿营,走着走着,他们发现了一具碎尸。而且还有许多秃鹰在上面啄尸体的肉,职业病驱使强尼立刻上前赶走秃鹰。强尼还没有迈出一步,哈里拉住了强尼。哈里笑着说:“强尼,别过于敏感了,这不是一起谋杀案。”

强尼不解地问:“为什么?”

哈里微笑着说:“我们现在不是在美国,而是在墨西哥,而且是在墨西哥土著居民生活居住区。这个地区的土著居民的风俗习惯就是要把死人砍成碎尸,然后放到野外,让秃鹰啄食。你差点破坏了他们的习惯、冒犯了死者的尊严。”

强尼听后才恍然大悟。

在本案例中,哈里正是把当地的风俗习惯植入到碎尸上来分析,才使得真相得以大白,要不然,强尼的职业习惯“发作”,后果很有可能会很尴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受困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问题其实只是看似复杂而已,要知道,只要我们善于把事物联系在一起思考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案就会突然“涌现”了。在FBI的破案历史中,各种疑难案件数不胜数,而FBI警员运用移植思维破案的案例也是数不胜数。但是,以下这则案例,则是一个例外。

纽约某贸易公司高管凯利每天都会加班到很晚才回家。7月6日,她又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加班。但不幸的是,当她的秘书第二天进入她的办公室时却发现,凯利被人用刀给捅死了。秘书迅速报了警,公司的气氛立刻变得很凝重。

FBI警员二十分钟后赶到了案发现场,他们看到凯利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报纸,报纸上有一条新闻被人用笔批注了一句话:“见死不救者,必死。”

FBI警员仔细阅读了这条新闻,它讲述的是前几天有一位年轻人在大街上被人用刀捅死时,有好几个人只在旁边围观,却见死不救的事情,新闻旁边还附有照片。FBI警员发现,在这张照片里,竟然有凯利的身影。他们立刻明白了什么,警员霍里说:“快,快让总局增派警力,保护其他几位围观者,他们有生命危险。”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其他几位照片中的人,并将他们层层保护了起来,但是两天后,还是有一个人被人用同样的方式杀害了,他就是拍摄那张照片的记者。FBI警员为此深表痛心。发生这样的事情,完全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以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完满了,但还是忽略了摄影记者当时也是围观者之一这样一处细节。

在本案中,聪明机警的FBI警员从凶手的批注中立刻意识到,照片上面的人会有生命危险,他们也在第一时间增派警力,对这些人严加保护。这些都是他们从过往案例中直接移植过来的经验。案件与案件虽然是相通的,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由案件的特殊性决定的。而本案的特殊性就在于,照片中的人,有显性的,还有隐性的。比如说拍摄这张照片的记者,就是相对隐性的存在,他虽然没有出现在照片中,但他也是“见死不救者”,因为是他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的。BI警员的经验帮助他们解救了更多的人,但最终还是给本案留下了些许遗憾。

美国FBI亦在此案过后,总结了经验教训。并且从上到下,对警员进行了培训。而培训的重点就是:联想。因为在进行“案件移植”的过程中,丰富的联想,也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联想,才能为移植搭桥。

 

第二节 移植思路,找到突破口

爱丽丝小姐是纽约某广告公司的高级白领,收入颇丰,前途似锦,几天前,她还约闺蜜玛丽小姐在星巴克喝咖啡,畅谈人生、理想、爱情,他们还约定要利用年假去一趟日本,感受一下东方古国的魅力。但是,事后没几天,爱丽丝小姐就失踪了。

爱丽丝已经两天没去公司上班,电话也打不通,这完全不是爱丽丝的做事风格。她的同事玛丽担心她出事,于是在周五下班后,亲自去爱丽丝家中找她。玛丽敲了好几遍门都没有人应声。由于是酷热的夏天,玛丽在爱丽丝家门口闻到了一股腐臭味,直觉告诉她,爱丽丝可能出事了。她马上报了警。当FBI警员将门撬开后,玛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爱丽丝坐在家中的客厅里,双目圆睁,脸色青紫,从嘴里流出的浓稠发黑的血液,浸染了她的高档套装,死相十分可怕。玛丽当即昏倒在了地上。

爱丽丝家沙发前的茶几上,放有她死前写好的遗书。遗书中明确写道:“事到如今,我都无法忘记与亚当斯谈恋爱的岁月,虽然亚当斯已经死了多年,我也在工作中找到了更多的自信,但是,每当回到家时,孤独还是将我包襄。每天晚上,我都辗转难眠,即使睡着了,梦里也全都是亚当斯。这令我十分痛苦。既然有生之年不能在一起,那我还有什么活下去的意义?倒不如一死了之,在天堂与亚当斯相会。爸爸妈妈,对不起,我让你们失望了。希望来生还能再做你们的女儿。我绝不会辜负你们的。”

据法医的检验报告显示爱丽丝是服毒,茶几上的塑料瓶装可乐含有剧毒,但是FBI警员只是简单地看了看可乐瓶,就得出了爱丽丝是被人谋杀的结论。因为在FBI的世界里,任何“可疑点”,都是“可移点”。他们永远不会被表面情况迷住双眼,亦不会因为遗书、封闭式案发现场这些表面线索,就草率判定爱丽丝是自杀而死。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他们会将一切因素都考虑在内。

既然在可乐里发现了剧毒,那么,添加剧毒的人除了是爱丽丝之外,还有可能是别人。如果是谋杀,凶手是怎么投毒的呢?当FBI警员哈里斯去掉可乐瓶表面的塑料包装后,爱丽丝的死因浮出了水面。在可乐瓶的外包装后面,有一个极其微小的洞,这显然是凶手利用针管投毒,然后再用塑料包装把小洞粘贴住的把戏。因此,如果在一开始通过那封遗书就判定爱丽丝是自杀,显然过于草率。既然已经可以确定爱丽丝是死于他杀,所以,凶手是如何制造封闭式的自杀环境,也必须要查清楚。

在案发现场长达五个小时的调查取证过程中,FBI警员发现了线索。爱丽丝家的门以及门内锁孔的钥匙,引起了警员的怀疑。他们发现,爱丽丝家的门并不是普通防盗门,它是一种设有多重保险的门。如果在门内反锁,只需要用钥匙转动一遍,即可锁住。当爱丽丝出门时,她必须要用钥匙在外面锁两遍,第一遍能将门正常锁住,第二遍则能给门上一层保险,效果完全等同于在屋内反锁。由此可以判定,凶手一定是和爱丽丝关系非常密切的人,而且经常来爱丽丝家做客,因为一般人不会注意这样的细节的。另外,凶手之所以能够成功制造爱丽丝自杀的假象,和钥匙也有一定关系。试想,一般人能轻易得到爱丽丝家的钥匙吗?

当FBI的警员将那把插在门内的钥匙拿去鉴定科化验后,得出的结果和他们之前的推测有点出入。他们认为,钥匙上要不没有指纹,要不就是凶手的指纹。可是结果显示钥匙上的指纹,的确是爱丽丝小姐拇指和食指的指纹。这让身经百战的FBI警员一时陷入了泥淖。因为之前的推理都说明爱丽丝是死于谋杀,自杀场景也是凶手故意制造的。但是,化验结果却又将他们推回到了原地。难道是判断有误?

半个小时后,FBI警长乔治想到了答案。他极其肯定地对手下警员说:“没错,钥匙上的指纹是爱丽丝小姐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有一点很可疑,这指纹真的是爱丽丝小姐将门反锁时留下的吗?还是凶手在爱丽丝小姐死后,将钥匙放在她的拇指和食指间故意留下,以迷惑我们的呢?你们想想,大多数人在锁门时,都会用到拇指和食指,但是谁会用这两根手指的指尖锁门呢,这样能锁住门吗?在座的各位小伙子们,你们谁能做到?当凶手来爱丽丝小姐家放遗书时,他不仅要小心翼翼地擦去自己的指纹,还要把爱丽丝的指纹印在钥匙上,由于爱丽丝小姐已经死了,身体都已经发僵发硬,在钥匙上印指纹,并不容易。另外,他还要尽快离开犯罪现场,所以,他根本不会考虑太多。所以,兄弟们,让我们抓紧时间破案吧!调查对象就锁定在爱丽丝的朋友中,关系越密切的,就越要严加调查。”经过为期半个月的侦查,FBL警员找到了杀害爱丽丝的凶手。她正是爱丽丝的闺蜜,玛丽。原来,玛丽一直都深爱着爱丽丝的前男友亚当斯,她是最先认识亚当斯的,通过她爱丽丝才认识的亚当斯,当玛丽还没来得及向亚当斯表白,亚当斯就和爱丽丝陷入了恋爱。他们在玛丽面前足足谈了三年恋爱。这让玛丽心如刀割。然而就在亚当斯和爱丽丝去迈阿密度假时,亚当斯却遭遇了车祸,不幸身亡,这让玛丽更加伤心。当她看到爱丽丝从悲伤中一步步走出,事业也开始平步青云时,玛丽对爱丽丝更是嫉恨到了极点。于是,终于在她们两人相约喝咖啡那天,玛丽的复仇计划得到了实施。

那天临别前,玛丽从包里掏出一瓶可乐,她对爱丽丝说:“我包里怎么还有一瓶可乐,你拿回去喝吧!”玛丽十分了解爱丽丝的习惯,知道爱丽丝每天下班回家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喝可乐。她们见面当天,爱丽丝已经喝了咖啡,所以回家后肯定不会再喝可乐了,因为怕失眠,所以她一定会在第二天下班后喝。结果,爱丽丝第一天也没喝。第三天,玛丽见爱丽丝没来上班,就知道爱丽丝已经死了。下班后,她偷偷去了爱丽丝家,确定爱丽丝已经死亡后,玛丽将那封早就准备好的遗书,放在了爱丽丝面前的茶几上,然后将插在玛丽家门内的锁孔的钥匙拔下来,在锁柄上印上了爱丽丝的指纹后,又将它插在了原位,玛丽认为一切都办妥了,于是用事先偷偷配好的钥匙,在外面将门又锁了一道,制造了爱丽丝将门反锁引在家自杀的假象。

当FBI警员搜查玛丽家时,他们找到了爱丽丝家的钥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