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验│打嗝打到怀疑人生,怎么治?

 孙富文 2017-11-03

小编导读

打嗝,中医又叫它为呃逆,大部分人都遇到过,一般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然而临床上我们也常遇到一些频繁反复不断地打嗝,在家用各种诸如憋气、敲碗的小妙招统统不见效,中医师给旋覆代赭汤用了也没痊愈。那我们该怎么解决呢?下面看一则医案,看能否给你以提示。

中医经验│打嗝打到怀疑人生,怎么治?

青橘中医作者:陈潮铭

今天我们的故事主人公是宋建中老医生。

这一天宋老和学徒小陈一起坐在诊室里,第八个病人是一个姓常的中年男性患者,迎面坐下,给人第一感受是——瘦!面黄肌瘦!精神状态一看起来就比较差!宋老一望便知,这病人必是常年遭受疾病折磨,体质虚弱,营养严重不足,必有脾虚!

果不其然,这位大叔刚坐下便说起自己的病情。在5年前,他就时常感觉上腹部胀气、憋闷感,还会隐隐作痛,吃饭不香。在附近医院里检查后,医生诊断为慢性胃炎,经过抑制胃酸之类的药治疗后有所好转,但是就是不能断根,时常反复,隔三差五就不舒服。

最近两个月又有所加重,胃部时有说不出来的不适感。半个月前又因为受凉而出现打嗝,而且逐日加重,打嗝越来越频繁,同时还有腹部胀气,胃口差,时常感觉困倦。他在各地多方求医问药,记忆中,这五年来都不知道吃下的中药西药有多少!却始终未能显效,实在不堪其扰,郁闷非常!

其实听到这里的时候,宋老心里已经有数了,结合望诊和患者的诉说基本上已经可以推断出疾病发生的根源!但为了谨慎起见,也为了锻炼小陈,就让小陈继续询问患者现在的情况,深入了解。进一步诊查得知患者当下情况基本如他前面所说,并可见其打嗝频繁发作,听其声音有气无力。舌色淡, 苔薄白,双手脉沉迟而无力。

此刻,宋老已然胸有成竹,写下处方如下:

桂枝20克,白芍、党参各15克,甘草6克,干姜、生姜各9克,大枣7枚。

4剂,水煎服。

写下处方后,宋老安慰病人:“这药拿回去后,早晚水煎服用,你这病会好的,要有信心!”这位病人一听,站起来向宋老深深鞠躬,内心的希望瞬间燃起使得他久久不能言语,满眼是感激的光芒。

旁边的小陈对宋老那是满满的敬佩,同时心有疑问,宋老一看就知道他心中所想,便一语点破。

这个病人患胃病5年,中西药进食不少,其中必然有不少攻伐理气之药,而攻伐必然耗气,理气必先耗气。前面的医生没有兼顾到整体,用药不对证,如此五年下来,脾胃岂能不虚?后又新近感受寒邪,导致脾胃不和,冲气上逆,所以才出现频繁打嗝。证属脾胃虚弱,寒邪侵袭,胃气上逆。治当补脾胃,祛寒邪,降逆气。想必你也看出来了,用的就是桂枝加桂汤加味。

《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能外和营卫,根据后面的条文里可以知道它还有内调脾胃的功效。加桂枝呢,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为其味甘,故又善调脾胃,能使脾气之陷者上升,冲气之逆者下降,脾胃调和,则留饮自除,积食自化”。这是来自于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的原文,这本书对临证很实用,你有空可以多看看。我又加党参、干姜温补脾胃,等到阳气回复,寒邪尽去,脾胃调和,呃逆(打嗝)自然就好了。


小编按:

临床上我们时常可以见到呃逆的病人,反复治疗未果。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如果你看到了,只是知道了以后可以用桂枝加桂汤来治,那这医案就失去了他的价值了。中医治病讲究灵活,根据患者症状来推断脏腑阴阳盛衰,再行针对用药,一人一方,这是用药的精确性。症—证—药,必须要一致!

本病病情表现多种多样,呃逆主症本质为胃气上逆,只能定位胃有问题,但这个症状没有寒热属性,没有指向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舌苔脉象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清楚寒热虚实,脏腑明确指向,方可明确用药方向,斟酌用药,如此才能做到效如桴鼓!


篇后语:

却说,这病人当天拿了药就着急回去煮药,服用2剂后,打嗝次数明显减少,腹胀、纳呆的情况也有明显好转。4剂下去后,打嗝消失。但仍有些不适,因此便去找宋老复诊,宋老在原方的基础上减桂枝至9g,再进3剂后痊愈。其后病人未再来就诊。后来一个偶然机会在某个市场里遇到了他,经过询问得知,最后服用3剂就痊愈了,再也没有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