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讲堂(第1期)——这样学诗词,其实一点都不难

 网摘文苑 2017-11-04

前几日回了一趟家乡,所以没有更新,感谢各位朋友的关心。

言归正传,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为大家介绍了诗词格律的基本规律。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理论终究只是理论,所以接下来的文章我将侧重于实践,与大家一起在写诗的过程中掌握规律,以及发现不足之处。

诗词讲堂(第1期)——这样学诗词,其实一点都不难


前言

我在学诗词的过程中尝试过很多种方式,个人认为,写诗进步最快的方法,就是以诗会诗,用诗来交流,所谓“和诗”。往后我会找一些有特点的诗词剖析,再以主题为题,然后从每期的评论中,挑出一些相关的作品进行评点。当然,我水平有限,仅以个人的眼光评判,有疏误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例诗

为了由浅入深,我们先从五言绝句入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词讲堂(第1期)——这样学诗词,其实一点都不难

赏析

  • 章法、布局

    五言绝句虽然只有二十五个字,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谓章法,指的是行文的起承转合。只有具备章法的四个要素,一首诗才算完整连贯。而布局,指的是内容的叙述方式,形式比较多样,主要有时间、空间、情景的先后顺序等等。以后我们会讲到,先看这首诗: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章法上看,前两句并列为起,三句承中带转。“”字是前二句描写之景的概括,是为“”;而这首诗的脉络从春景转移到个人身上,是为“”。四句在前三句的基础上,得出感慨,是为“”。从布局上看,这首诗是先景后情,以写景作为铺垫引出下文,是写诗较为常用的布局。

  • 技巧手法

    这首诗最大的手法就是反衬,句里句外都是如此。首先在前二句,以江水之清碧衬托鸟之洁白,以山之青素衬托花之红艳,这是在句内;在句外,前二句刻画出一幅清秀明媚的春景,按常理应该内心应是愉悦的,只是后两句话锋一转,春天将逝,自己却仍漂泊在外不可而归,前后一明一暗,一喜一悲,更是衬托出诗人矛盾的心理,较之常理而写,不得不说更胜一筹。而在炼字方面,“”字更是用得十分生动传神。

  • 平仄

    从格律来看,这首诗是“仄起平收”(起,按第二字算),其平仄格式是:

    江碧鸟逾白——平仄,

    山青花欲燃——平平。

    今春看又过——平仄,

    何日是归年——平平。

    我们注意看上面的双数字,每一句内都是相反的(相错),上句与下句都是相反的(相对),新的上句(三句)与上面的下句(二句)是一样的(相粘),可以这样说,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就决定了整首诗双数字的平仄

    而在单数字,一般是可平可仄的,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是有两个条件:1.一个句子最后不能连续出现三个平声,比如仄仄平平平三平尾);2.一个句子得有两个平声相连(孤平)。

    针对孤平有一种特殊的办法——拗救。我们看上面这首诗前两句:

    江碧鸟逾白——平仄平仄,山青花欲燃——平平仄平。

    本来第一句应该是,中仄平平仄,确保有两个平声相连,但是三字()用了仄声,就成孤平了;这时候我们在下一句三字用上一个平声()补上,就是拗救

诗词讲堂(第1期)——这样学诗词,其实一点都不难


例题

介绍完上面的例诗,我们就以春景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评论区留言,我在下期会挑选一些进行点评,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另外,在我的主页下方设置了格律检测工具,对格律不太熟悉的可以适当借助,谢谢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