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岁男孩被称为“亚洲最年轻哲学家”,从小呵护孩子的思辨力有多重要

 陈东北小院 2017-11-04

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识课

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关注

文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龙应台先生曾这么评价阅读哲学的重要性:“哲学就是,我在绿色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晚上降临,星星出来了,我从迷宫里抬头望上看,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斗。”(点此阅读详情)


很美,但不少家长听到“哲学”,还是会下意识地觉得“高大上”,觉得和自己、和孩子的距离太过遥远,但学院君却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孩子的哲学能力与生俱来


有此感慨,是因为最近,看到了日本男孩中岛芭旺的哲学语录,简单贴几段:

 

“因为我无知,

所以可以发觉很多事情;

因为我无知,

所以可以跟別人一起

发挥各自的能力

无知是最强力的武器。”

 

“学校老师说的都不是自己的经验,

而是教大家听来的事情

或是课本上写的东西,

搞不好那些都不是事实。

我想学习事实。

 

“出生的时候,

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不高兴,

一定是因为不高兴才哭的。

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

变成了好孩子,

搞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

讨厌什么了,

开始像机器人一样地说话。”

 

……

 

对教育、对人生、对自我有如此清晰深邃的思考,可中岛今年才10岁!


(中岛芭旺)


虽然年纪小,中岛却已经历了不少糟糕的事情:在学校遭遇霸凌不得不回家自学,参加东京大学的资优人才培育计划,可在家又得面对离婚后复婚又离婚的父母。


然而,糟糕的生活面前,中岛没有自怨自艾,比起封闭自己,他知道,认清自己更重要——也因此,他把自己的座右铭定为,“自己选择学习什么”、“向喜欢的人学习。”

 

在自学的一年半里,他像一个哲学家一样不断反省自己,也反省社会上的种种,时不时就写一些小短诗,或在twitter上贴文,就有了前面这些诗句。一年半之后,他主动联络出版社编辑,争取出书的机会,并成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我看见,我知道,我思考》


 

图书出版5个月,销量就突破10万本。中岛于是被誉为“全亚洲最年轻的哲学家”。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中岛的质疑,因为他的话语实在有着超乎他年龄的成熟,一些人怀疑——说不定是妈妈代写的。


但我却认为,这些评价,似乎都默认了一个前提——孩子没有反思自我、发表哲思的潜质,这是大人的“专利”。


还记得当年一个非常著名的调研么?当研究人员问孩子“爱是什么”,4岁的孩子能回答,“爱就是当你累了仍能让你笑的东西。”6岁的孩子能回答,“我的妈妈爱我比任何人都多。你不会看到其它人晚上临睡前亲吻我。”


生活中,孩子也总是能提出让我们眼前一亮的问题,如:为什么人对人很残忍?如果时间过去了,那时间去哪里了?……这些都是哲思的起点。为什么不相信孩子与生俱来、惊人的哲学天赋呢?


 

6岁起就该读点哲学


事实上,不少研究都表明,与孩子讨论哲学,对孩子的推理能力、语言技巧、自我认知和学习成绩很有好处。而且这种讨论,6岁就可以开始了。英国教育学家罗伯特·费希尔就认为,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通过谈论哲学,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所谓“哲学思考”,说白了,就是能够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和价值,并提出反问和质疑。


比如小说《绿野仙踪》中的铁皮人,他因为担心自己的四肢被砍掉,而忍不住想:它们被用铁皮代替后,它们还是不是它们自己?这就是哲学思考。


而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孩子读完之后,如果能去思考:为什么皇帝想要新衣服?想要和需要有什么区别吗?……这也是对哲学思维力的锻炼。


系统来讲,孩子从小阅读哲学,进行哲学式的人文思考,能收获哪些价值呢?


其一,哲学助孩子认识自己、探索自己。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但现在的孩子,却恰恰缺乏“自我反思”的能力。曾在耶鲁执教的Deresiewicz教授,把藤校等精英学生们,形容为“优秀的绵羊”:

 

“他们聪明勤奋,似乎时刻都斗志昂扬、精力充沛,但又总是感到焦虑、压抑和茫然,缺乏好奇心和理想,他们只是在人云亦云的价值观裹挟之下,盲目而又顺从地向着一个方向前进:华尔街上的金融或咨询公司……”

 

这些孩子,优秀却没有思想,知道如何成功,却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能收获最好的物质生活,却也最容易陷入虚无之中。而这种窘境,源于我们很少引导孩子对自己、对世界发问,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从事“无用”的哲学思考。


也正因此,放眼全球的名校,几乎都在提倡通识教育,您应该也听过——哈佛大学的《公正课》、耶鲁大学的《死亡课》,这些备受欢迎的公开课,正是关于哲学的探讨。




其二,哲学让孩子的思维升级,学会多角度地看问题。

 

如果说发问是教育的起点,那么批判性思维就是教育的终点。而哲学,恰恰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利器。

 

以道德哲学中最著名的一个“电车难题”为例:

 

“假设你正在一个轨道上开电车,你所在的轨道上有五个人,另一条轨道却只有一个人,你会不会为了让伤害最小化,转向另一条轨道上?”

 

不难看出,无论何种答案,结果都是悲剧的。但当孩子思考这些问题时,他们的见解,极有可能比哲学家还独到,会看到问题的另一种答案。


其三,即使是从功利的角度而言,哲学也对孩子也大有裨益。


英国教育基金会曾在48所小学里,针对4、5年级推行哲学课程,讨论真理、正义、知识、友谊和公平等概念。


结果发现,参加哲学课的孩子比没上课的学生,更能提高数学和阅读、写作能力,这正是得益于哲学给孩子带来的逻辑思维和复杂思考能力。


欧美孩子的哲学训练


每个孩子都有哲思的天赋,但如果大人只是放任不管,好奇的窗口就会逐渐被关闭。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提倡让孩子接受“哲学训练”。

 

拿法国来说,从2011年开始,法国教育部就规定,中学开始哲学教育,众所周知,法国的作文题目,就是哲学答辩题,以至于有法国记者开玩笑说,“哲学会考似乎成了法国年轻人的成年礼。”

 

比如法国2017年的会考题,就曾出现“人是否永远知道自己追求什么?”以及“道德观是否建立在经验之上?”等论述题,而且,考卷上不会有选择题或是非题,更没有标准答案。

 

近年来,法国人更开始意识到——哲学训练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在不少幼儿园和公共场所开办了“哲学工作坊”,让低龄孩子也能养成提问和多思的习惯。

 

在工作坊中,导师会提出开放性的议题,让孩子们自由发言和讨论:什么是人类?人类和动物有分别吗?……问题抛出后,所有孩子都抢着举手发言,导师就会把发言棒交到第一个孩子手上。


有的时候,孩子会抢捧发言,这时,导师就会强调:“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我们谁也不可以阻止别人说话”。当一些孩子不愿意发言时,导师会主动询问孩子,“你决定不说话吗?”当孩子怯生生地说:“是的。”导师就尊重她不发言的权利。


在讨论和发言中,导师用行动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两件事——平等和尊重。

 


不讲理论,但要求孩子对生活提出疑问、从生活中领悟道理、形成思考,这是让孩子接触哲学的最好方式。

  

8本给孩子的哲学启蒙好书

 

“如果只想让孩子做一个应试的机器,将来做一架就业的机器,没必要学哲学;如果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哲学就是必修课。”著名哲学学者周国平曾如是评价让孩子接触哲学的重要性。


那么,从家长角度,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接触哲学,并学会哲学式的思考呢?美国儿童哲学家加雷斯·马修斯提出过两个建议:


其一,放下戒备。当孩子问到一些特别难解释的问题,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比如,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说谎?最好的做法,是坦诚自己没有一个好的答案,而不必感到尴尬。


其二,取长补短。大人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远远胜于孩子,但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有敏锐的直觉,这是大人难以企及的,所以,要彼此尊重并结合双方的优势,合力解决问题。 


具体来讲,当孩子很难用语言表达自己时,我们可以参考法国老师的做法——把问题具象化。比如,当孩子问到“为什么人类要吃动物呢?”不妨尝试把问题分解成:“人和动物的区别在哪里?”“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当孩子不习惯提问或者怯于说服大人时,我们可以制造一些仪式感,比如举行“餐桌会议”。就像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家庭辩论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告诉孩子,他们可以提出完全不一样的看法,当他们愿意据理力争而且颇有道理的时候,记得给他们及时的奖赏。


当然,阅读哲学相关经典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下面就附上8本我们精选的好书:


1、《哲学百科》,来自英国DK出版社,适合10岁以上孩子,借用诙谐的例证图片,解剖哲学家们的思想。


2、《苏菲的世界》来自乔斯坦·贾德,适合10岁以上孩子,非常温故知新的哲学历程录。


3、《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同样来自乔斯坦·贾德,但适合8岁以上孩子,对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曾好奇过的问题都给予了充满智慧的解答。


4、《纳尼亚传奇》来自克莱夫·路易斯,适合10岁以上孩子。


5、《绿野仙踪》,来自李曼·鲍姆德等作者,适合10岁以上的孩子。


6、《宝宝也是哲学家: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来自艾莉森·高普尼克,适合家长阅读,关于:小宝宝有同理心吗?有思考能力吗?在还没学会阅读与数学之前,他们如何得知关于道德的复杂事理呢?…… 


7、《孩子是个哲学家》,来自皮耶罗·费鲁奇,适合家长阅读,从14个角度重新发现了孩子身上的哲学气质和生活艺术。


8、《与儿童对话》,来自加雷斯·马修斯,适合家长阅读,记录了一位老师与八个小学生之间的十一次哲学对话。

 

正如小小哲学家——中岛所说:“小孩不是小孩,小孩也不是大人,小孩是戴着干净的眼镜,怀抱着想了解世界的好奇心,用脑筋思考,身体小小的哲学家。


我们要相信孩子内在的哲学天赋,唯有如此,才能点燃他们思辨的火光。




相关推荐:少年商学院《百万阅读俱乐部》系列课程之《读哲学:跟哲学家学思辨》带领同学们向哲学家们发问,通过小说、寓言、动画、电影等作品案例,学会站在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物的内涵。这门融深度阅读与人文启蒙于一体的批判性思维课程,适合任何城市9-13岁中小学生。名额有限,点击下图即刻报名!

少年商学院趣课堂 点击此处, 马上报名 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