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治家贵严,不能忘记寒士家风

 昵称41082923 2017-11-04

原标题:曾国藩:治家贵严,不能忘记寒士家风

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

中国传统的治家观念,其主流方面是主张严的,故有严父慈母之说。代表主流意识的父亲,通常以严肃、严格的形象出现,慈祥、慈爱的角色则由非主流的母亲去扮演。“棍棒之下出好人”的观念,为多数人所信奉。但也有不少家庭不严,如富贵之家,如独子之家,如老年得子之家。这些家庭的孩子从小在富裕娇惯的环境中长大,上进心缺乏,不能吃苦耐劳,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敬畏之念,故而难以成器,有的甚至不能成人。

此时的曾氏,已是朝廷二品大员,毫无疑问,他的家庭是富贵之家。曾氏深惧其家人染上京师纨绔子弟的陋习,对从严治家看得很重。

纵观曾氏的治家,尽管他对子弟的学业也要求严格,他也希望子弟能科举顺利,沿着这条正途晋身入仕,这从他为后辈的乳名分别以甲、科、鼎、盛为冠即可看出,但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曾氏对子弟的要求,更严格的方面是他们的做人,即良好的道德和品性的灌输与培植。作为富贵之家的家长,曾氏为子弟的成才成器所借助的主要手段便是打掉他们的依恃。

官家子弟最大的本钱就是“依恃”二字,一依恃钱财,二依恃权势。曾氏要求家中保持寒士家风: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吾则不忘蒋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自知谨慎矣。

曾氏要求家人“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余蒙先人余荫忝居高位,与诸弟及子侄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长矣。

曾氏要求家人不能打他的旗号:

船上有大帅字旗,余未在船,不可误挂。经过府县名城,可避者略为避开,不可惊动官长,烦人应酬也。

去掉依恃,严于德性。这应该是曾氏治家的要诀。

治家贵严

读《司马迁传》,阅《朱慎甫文集》。夜温《天人策》。在坐,曲肱枕息片刻。早,刑部直日。入内,旋至刑部,巳正归。听儿讲《鉴》三叶:王忠嗣为朔方节度兼河东,与张仁愿并称。会客四次。夜,黄茀卿来谈。

治家贵严,严父常多孝子,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胜言矣。故《易》曰:“威如吉,欲严而有威,必本于庄敬,不苟言,不苟笑。”故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咸丰元年七月二十二日)

选自“唐浩明评点曾国藩系列”(典藏版),岳麓书社出版,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