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孙向贤:告别校园后的“四重境界”

 末代农民 2017-11-04

 

由于特殊的纪律和特殊要求,不能前去参加聚会,深表遗憾。


在这样的一个特别时刻,总想说点什么。可是,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国先人和现代一些名家学者,说得太多太多,我们作为普通人,几乎是无话可说。但是,又受王国维先生的启发,也想说两句。

是什么样的启发呢?他在《人间词话》里引用三句经典的词来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起步时的迷茫与无助;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奋斗时的艰辛与困苦;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说的是,成功时的欢欣与喜悦。




所以,受这个启发,今天我也想把我们同学告别校园后,这种离别绪、相思情、相聚谊,用“四重境界”来表达:

第一重境界: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从当年毕业到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彼此在哪里,是远是近呢,真地不知道,甚是发愁生闷。更糟糕的是,渐行渐远,连书信也没办法投递,江水很宽阔,能传信的鱼儿深深地沉在水底,我们无法打听到彼此的消息?正如柳永所讲,“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音信”。这种思念之情,真可谓“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这个“归来是”,恰恰就是微信、QQ这样的平台,没有这个平台,没有我们热心的黄金根群主,即使鸿雁在云鱼在水”,我们也是惆怅此情难寄”,今天也不可能相见与相聚。





第二重境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主要描写这一阶段情境)

这个“君王”,已不只是辛弃疾那个时代的君王,代表国家社稷。这个“君王”,对于我们在座的来说,可能是事业,可能是家庭,也有可能是我们养家糊口的生计问题。步入社会,我们身不由己地陷入了“成家立业、追名逐利、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社会伦理圈,为了生活与生计,为了生前和身后名,我们整天劳累奔波,不知其苦、不知其累。正如苏轼所讲,“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青丝染白发的年龄。





第三重境界: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里的“故国”,不是苏轼笔下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而是班长颜海洪笔下的“故园”:二十六载东风路,万紫千红故园秋;他日把酒黄昏后,再向沧海寄扁舟。特别喜欢班长的那句“他日把酒黄昏后,再向沧海寄扁舟”,很有那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感觉,所以,我就在微信专栏里转发了。这个故国神游,就是“故地重游”,我们又回到了母校,无论是当时的学霸、密友、玩伴还是一起挑灯夜战的兄弟,抑或是曾经的梦中情人,一切过往都历历在目,可是,多情敌不过时间的洗礼与岁月的蹉跎,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而立”再到“四十不惑”,一晃, 20多年就过去了。我们变得不再困惑、不再迷茫、不再争强斗胜,更多的是淡定从容与宠辱不惊。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梦,正所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以,我们且过且珍惜。





第四重境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个名句,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就不多讲。与这个词的意境有点相似的是:“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今天我们在母校相聚,同样也要在这里离别,聚也匆匆,散也匆匆,自古以来皆如此。所以,悲欢离合人间事,只盼婵娟记我情。

愿我们的师生之情永驻!愿我们的同学之情永存!

谢谢大家!

(2017.01.24)





若喜欢这篇文章,敬请扫描关注,点击文章开头的蓝字“道法子产”进行关注并转发朋友圈,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