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国仪

 qzu35 2017-11-0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军特务营班长,兴国县西江赤卫队队长,红三军团第六师十六团连长、第四师十一团连长,军委警卫营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8月,第五次反“围剿”老营盘高地一次激战中,谢国仪所在连百余人仅剩9人,他多次受伤,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战争环境中,他英勇善战,多次带领全连战士同几倍于我军的敌人浴血奋战,坚决阻击敌人,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曾先后三次负伤,都坚持不下火线。红军开始长征时因他身负重伤,组织上决定让他回家疗养,但他以顽强的毅力抠出伤口的弹片,拄着拐杖坚持行军,终于赶上后卫部队。长征途中,在两次攻占遵义城的激烈战斗中,他敢于拼杀,坚持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直属支队支队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五团副团长、团长,雁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广灵县区队长。1939年10月,任副团长期间,他积极组织部队进行军事训练,并多次带领小分队出其不意袭击敌伪据点,受到上级表扬。在攻打陈庄时,谢国仪带领抗大二分校直属支队的战士兵们奋起神威,用毛巾捂住鼻子,冒着被残留毒气薰倒的危险,奋勇冲入敌群。日军水源义雄遭此重重一击,当场毙命,除数十名日军冒死突围外,其余日军全部被歼。是役,共击毙日、伪军两千余人,缴获大批辎重物资,取得了晋察冀边区军民抗战以来的空前胜利。后来,抗战史专家把这一仗称之为“陈庄大捷”。

  此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寇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推行“强化治安动动”,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分割。41——42年间,连续进行对冀中的“五一”大扫荡,对北岳地区的“铁壁合围”,在冀东制造“无人区”,等等,斗争更加残酷。谢国仪先后调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五团副团长、团长,雁北军区第五分区广灵县区队队长。他遵循上级指示,组织起敌后武工队,深入敌后,锄汉奸、炸碉堡,破坏敌军交通线,采取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日军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取得了反“蚕食”斗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河北省天津军分区司令员。他参加了平津等重大战役战斗,带领部属顽强作战,牵制敌人兵力,配合主力部队反攻,取得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北军区编练指挥部司令员,山西省榆次军分区司令员,华北军区补充集训指挥部部长,北京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处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