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厘清了“中东”、“西亚”、“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穆斯林世界)这”几个概念和范围,今天进入正题。 按照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共识,一个民族的人生活在一个国家之内,且这个国家只有一个民族,其实这才是最稳定的“民族国家”的终极状态。比如日本(大和族)就是这样——几乎全部的大和族人生活在日本国,其他国家几乎没有大和族人,且日本国也几乎只有大和族这一个民族,几乎没有别的民族的人(琉球族人的比例很低)。 当然,世间事物很少有这么绝对的,人口的国际流动是常态,所以大部分国家,都是多民族的,但,一个国家有一个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很高),且一个民族的大部分人生活在一个国家之内,总是最接近稳定的结构。比如大部分法兰西人生活在法国,大部分波兰人生活在波兰,大部分汉族人生活在中国。 朝鲜族就不是这样,以朝鲜族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有两个,且彼此地缘关系密切(身处同一个半岛的邻居),人口数量没有拉开质的差距,算是势均力敌,所以这两个国家的关系肯定是好不了,彼此总是有统一的欲望。 当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也有两个——中国和新加坡,但大部分的汉族人口是生活在中国的,中国的汉族人口对于新加坡的汉族人口来说,规模是碾压态势的,且新加坡是汉族外溢形成的国家,并非在汉族根源之地,且距离遥远,地缘关系不密切,中国完全不担心新加坡抢了自己的地缘标签。如果中国当初划江而治,南北对立,势均力敌,争夺正统,那才是大问题了。 但其他国家的汉族人口,就难免成为所在国的隐患了,比如印尼华人、缅甸果敢等。也许举这个例子有点敏感,但大家明白意思就好,各国也都一样,比如身在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等,也是被提防的对象。 而阿拉伯人呢?上文说了,目前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国家,好家伙,有21个国家(地区)之多!吓人吧?还有很多阿拉伯人生活在这21国家之外的国家里。 阿拉伯人总数约3.5亿,阿拉伯人覆盖了西亚北非超过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比中国还大了好多,大家说着一样的语言,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信仰同一个宗教,拥有一样的生活方式和服饰习惯、饮食习惯,大家还记得曾经的辉煌,但无奈被分割在这么多的政治实体。用习惯于大一统的中国人的感受来描述的话,可以说——阿拉伯还没完成统一。 大部分的阿拉伯国家,其实都是一战二战之后,从奥斯曼帝国的母体里独立出来的。其实,奥斯曼帝国同大清帝国的情况很象——都是人口比例劣势的民族占统治地位,大清帝国是人口较少的满族统治主体民族汉族,奥斯曼帝国是人口较少的突厥人统治主体民族阿拉伯人,奥斯曼帝国被叫做西亚病夫,大清帝国被叫做东亚病夫,都饱受列强欺辱。但这俩病夫的结局却完全不同—— 奥斯曼帝国崩溃后,主体民族阿拉伯人纷纷建国,建立了21个国家(地区),而原先的统治民族突厥人并未满盘皆输,突厥人保有了自己的龙兴之地——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高原),建立了独立国家土耳其。 大清帝国崩溃后,主体民族汉族经过一段时间的分裂(军阀割据最甚之时并不亚于阿拉伯人),又整合成一个国家(新中国),而原先的统治民族满族,满盘皆输,自己的龙兴之地——东北平原也不能保有,满族作为一个民族,彻底消失(或正在消失)。 欧美列强当然不希望汉族和阿拉伯人实现统一了,分裂成十几块、几十块才好呢!但中国能强行实现统一,阿拉伯却不能,二者结局的不同,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无疑是奥斯曼帝国龙兴之地是高原,防御功能显著,难以被阿拉伯人渗透,而大清帝国龙兴之地,难以阻挡汉族的汹涌澎湃,被同化殆尽。 好了,不扯远了,回到正题。 这21个国家的阿拉伯人不想统一么?当然不是,有着辉煌历史记忆的阿拉伯人,曾经就是生活在一个无比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之内。那么,这21个国家里面,谁有野心有能力来统一呢?统一阿拉伯这个神圣梦想,伊拉克的萨达姆尝试过,利比亚的卡扎菲尝试过,都失败了。 首先,黑人比例很高的毛里塔尼亚、索马里、苏丹是没这个想法也没这个能力的,这3个阿拉伯国家本来就是阿拉伯人南扩外溢的产物,性质跟新加坡是类似的。 其次,西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4国和西撒哈拉地区是没这个想法的。西北非,有一个单独的地缘标签,叫做马格里布国家。虽然也是阿拉伯人为主体,但其实算是阿拉伯人里面的旁支另类——柏柏尔人。柏柏尔人也算属于阿拉伯人,但区别其实是比较明显的,怎么说呢,有点类似于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都是东斯拉夫人,但彼此还是有点区别的。 其实这一切都是地缘造成的,如下图: 图1:西北非-马格里布4国和1地区 马格里布国家是依托西北非的山脉汇聚水汽形成河流滋养的,在干旱的撒哈拉大沙漠,有水的地方才会有人口和城市。在整个北非,只有西北角的马格里布和东北角的埃及形成了人口聚集的繁华之地——马格里布是因为有山脉,埃及是因为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的水量够大,冲出了撒哈拉,带来了冲积淤泥,形成农耕基础。 但马格里布孤悬天边,被大沙漠阻隔,同埃及的地缘关系都十分微弱,更别提染指阿拉伯核心区域——新月沃土了。马格里布被阿拉伯化之后,其实一直是自己玩自己的,如果想扩张,直接北上打欧洲多好,只隔着一道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事实上,在马格里布强大之时,曾经奴役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整整八百年!这段历史,大家自己百度吧。阿拉伯人(柏柏尔人)是怎么入侵欧洲,奴役伊比利亚整整八百年的。 即便不打欧洲,南下跨越沙漠去欺负黑人,也比东进欺负埃及乃至新月沃土要近得多,方便得多。何况黑人还容易打,黄金还多。所以,历史上几乎从未发生马格里布国家东进,争夺阿拉伯世界主导权的事。 所以,算来算去,其实还是中东的13个阿拉伯国家最有欲望、最有能力来实现阿拉伯的统一。 让我们来看下这13个国家里面谁最强大?无疑,埃及、沙特是其中的佼佼者。 首先,在阿拉伯世界,尤其在中东,埃及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埃及拥有阿拉伯世界最好的农耕之地(尼罗河下游和入海三角洲),养活了泱泱9150万人口,占全世界阿拉伯人口总数的26%,远超任何其他阿拉伯国家。 人口第二的阿拉伯国家是马格里布的阿尔及利亚,有3970万,仅是埃及的43%,中东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国家是占据美索不达米亚两河平原的伊拉克,有3640万,仅是埃及的40%,其他的就更不足为道了,埃及是一枝独秀啊!
由此,身处西亚北非连接部的埃及,梦想在阿拉伯世界有所作为,是十分正常的事,尤其,埃及还曾经在萨拉丁时代、马木留克时代、充当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的守护者——压制了基督教世界的十字军东征,收复了耶路撒冷圣城,并阻挡了蒙古在西亚北非扩张的步伐。这几乎是阿拉伯人最后的辉煌记忆了,前人有此成就,足以支撑埃及人的底气。
所以,埃及独立之后,一直是致力于东扩北上,十分积极推动阿拉伯世界的各项事务,四处插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几乎再现了萨拉丁时代的辉煌——曾一度打造了阿拉伯合众国。该国囊括了埃及、叙利亚、也门,甚至差点争取了伊拉克和约旦的加入。但不久就在内外打击之下功败垂成了,外部,欧美世界不用说了,自然是极力遏制,内部,沙特也十分反对(沙特自己还有想法呢),最终,阿拉伯合众国宣告解体,埃及梦碎。
其实,埃及在萨拉丁时代、马木留克时代的辉煌,更多是因为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边缘位置——东方亚洲的阿拉伯核心区域尽失敌手,身处非洲的埃及,已经成为抵抗的前线,而敌人却已是强弩之末。
埃及的地缘情况决定了埃及在阿拉伯世界难以获得很大的成就——埃及毫无防御纵深,核心区域缺乏地形的保护,且并未同阿拉伯世界的“中原”——新月沃土区域相邻——彼此之间隔着西奈沙漠,使埃及偏居一隅,有点象四川盆地在华夏汉土的地位——边缘孤立、最后的守护者、难以施展更大的作为。当然,四川盆地的防御性要比埃及好得多。
事实上,埃及从未诞生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从来都是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所征服的对象。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埃及地缘的局限性。
以色列的诞生,最不爽的就是埃及,读图可见,以色列的位置,恰好封堵了埃及东扩北上之路,把埃及封堵在中东的核心区域之外,有着统一阿拉伯梦想的埃及,自然忍无可忍,几次中东战争,埃及都是中坚力量,务必要清除以色列,打通埃及同新月沃土的地缘联系。 图2:硬生生插入的以色列,阻隔了西亚北非阿拉伯世界的地缘联系,成为阿拉伯世界统一的最大障碍 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不但没有被清除,反而越来越壮大,痛定思痛的埃及,终于认清了——以色列有整个欧美世界在背后的支持,在国际格局不发生大改变的情况下,清除以色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埃及被阻隔在阿拉伯核心区域之外,统一阿拉伯的梦想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埃及认命了,蛰伏了,同以色列和解了,在承诺西奈半岛“非军事区”的前提下,收回了西奈半岛,接受做中东局势的旁观者的这个事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