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为何白起却说必败

 j2hb 2017-11-04

长平之战,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战役,秦国名将白起,击败纸上谈兵的赵括,坑杀赵国40万士兵,导致赵国国力空虚,据说赵国过半年轻男子都战死了,赵国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

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为何白起却说必败

白起剧照

但奇怪的是,赵国并没有马上灭亡,而是直到31年后,公元前229年,才被秦始皇派另一个名将王翦灭亡(赵王的儿子外逃建了一个代国,在公元前222年灭亡)。

在长平之战后的天赐良机里面,秦国为何不趁机灭掉赵国呢,是秦国不愿意吗?不是,秦王第二年派出重兵,围攻邯郸,想要灭亡赵国,要求白起出战,但白起却坚决不同意,说此战必败,就连秦王威胁要杀他,都不肯改变看法。

按说秦国大胜赵国,坑杀40万赵国士兵,这是赵国最虚弱的时候,以白起的能力,应该是手到擒来,他为何却认为打不赢赵国,坚决不肯出战呢?

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为何白起却说必败

秦昭襄王剧照

1、攻打赵国前的整体形势

先说一说秦王要求再次攻打赵国的背景和形势。

公元前260年,白起在长平击败赵军,坑杀赵国士兵40万,令赵国上下震惊,国力空虚,当时,秦国军队也损耗很大,但他没有要求进行修整,而是直接率军进攻赵国,想要趁机一战灭掉赵国。

当时赵国危在旦夕,为了避免覆亡,他们使用反间计,派人送了很多钱给秦国丞相范睢,并劝说他,如果白起灭掉赵国,那可以说是功高盖世,地位必定处于他之上,建议让他劝秦王退兵。

于是,范睢劝说秦王,说现在我们虽然打了胜仗,但秦国军队也损耗巨大,国库空虚,实在不适合再进行大规模战争,干脆先撤回来,修整一段时间,再次攻打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为何白起却说必败

范睢剧照

秦王同意了,于是赵国割让了6个城池给秦国,秦国顺利撤军,但白起很不高兴,因为他认为这是错失了灭亡赵国的良机。

修整一年以后,秦王决定再次派兵攻打赵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起,所以要求白起出征,但白起拒绝了,一则是他认为时机不适合,没法打赢,其次是他有病在身,没法指挥作战。

秦王并不同意白起的看法,他认为当前是灭掉赵国的良机,便派了王陵前去攻打赵国,结果失败了。

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为何白起却说必败

秦昭襄王

2、秦王三次要求出征,白起都拒绝了

第一次派王陵打赵国失利以后,秦王没办法,再次找白起,要求他出征,白起还是说时机不适合,没法打赢赵国,同时还说自己在生病,不能出征。

秦王非常恼火,说我没你白起就不行了吗?!于是派王龁出征,结果王龁攻打了邯郸8-9个月,还是打不下来,反而被赵国军队偷袭后方,失利而回。

连续的失败,让秦王脸上无光,他亲自找到白起,明确告诉他:我不管你身体舒不舒服,你就算躺着,也得给我出征!如果打赢了,我重重有赏。如果你再推辞,我会恨你的。

这话是非常严重的威胁了,但是白起还是拒绝了。

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为何白起却说必败

白起剧照

他马上磕头请罪说:出征赵国,虽然没法获胜,但可以保住我的小命。不打赵国,虽然不会打败仗,但恐怕我难逃一死。尽管如此,还是希望大王按我的意见,不要攻打赵国了,赵国现在的形势不好打,我们可以挑一个好打的诸侯去打,没必要专门盯着赵国。这事如果听臣的意见,虽说看起来很没面子,但得了天下,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为了赢过微臣,一定要去打赵国,却导致失利,就算赢了微臣也没什么意思啊。

秦王心里很不爽,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其后没多久,就废除了他的爵位,随后,又将他赐死,一代名将就此落幕。

但为何白起就算明知道要死,都不肯去打赵国,认定那会必败呢?

3、为何不能打赵国?

秦王三次要求白起出征,除了第三次是直接威胁,前两次还是讲了道理的,白起也详细的分析了,为什么不能打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为何白起却说必败

白起剧照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为何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士兵疲惫,国力损耗过大的时候,白起不但不撤军,反而直接派兵进攻赵国,想将他灭国,修整一年之后,却反而说不能打呢?

白起的分析是,长平之战刚结束时,赵国空虚、没有防备,是非常适合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赵国的。但是,在一年之后,有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导致不适合打赵国。

其一,赵国上下一心,努力恢复生产,提高装备、维修城池,就连平原君的老婆都去军队中帮士兵补衣服,国内团结的超乎想象。而且,赵国为了防止秦国进攻,可说是空前警惕,如果秦国现在去进攻,遇到的抵抗将是空前强烈,防守十倍于之前,根本没法打。

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为何白起却说必败

平原君剧照

其二,为了不亡国,赵国上下齐心协力,努力跟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四处联姻不说,还花费重金,跟其他国家进行联盟,已经跟燕国、魏国、齐国、楚国达成了联盟,如果秦国去攻打赵国,其他国家肯定会过来打秦国,这形势,不可能获胜。

而第二个问题就是,白起打仗非常厉害,只用了几万军队就攻破楚国都城,灭掉楚国35万人,导致楚国迁都,国力大减,在伊阙之战中,韩魏联军数十万,而白起的军队不到他们的一半,却一战击败他们,斩首24万,以往的各种表现,往往都是以少胜多,有如神迹,他这么厉害,现在秦国派出远远超出赵国的军力,那不是手到擒来吗?

对于这个问题,白起同样给了解释。

攻打楚国时,他分析楚国形势,国君骄傲自满,不理政事,臣子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百姓穷困潦倒,民不聊生,而楚国的城池、防务都做的很差,所以他能孤军深入,通过抢劫楚国人来获取军粮。而秦国士兵作战勇猛,上下一心,楚国士兵则不然,都想着赶紧跑回家去,所以楚国必败。

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为何白起却说必败

秦军

伊阙之战,韩国跟魏国虽然是联军,却各怀鬼胎,都想让对方打,自己占便宜,他因势利导,围歼了魏国军队,导致韩国军队崩溃,追击之下,大获全胜。

而目前赵国上下一心,空前团结,又拼命的在加强防务,修缮城池,任何一座城池都不好打,而城外,赵国必然会坚壁清野,根本抢不到粮食,其他国家则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过来进攻,所以他认定,这战争必败。

白起总结,之前的战争,都是因为对方存在问题,而他利用这些问题,就能获得胜利,但现在赵国不但没有明显问题,反而战争准备空前充分,根本没法获胜,因此他认定必败,拒绝出战

白起作战之前,都会详细分析敌人的政治、经济、军事、补给、外交等多个方面,从各个层面进行分析,详细判断战争的可行性,所以作战百战百胜,威震一个时代,可惜秦王因为他不肯打赵国,心生不满,将他赐死,一代名将就此黯然落幕。

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为何白起却说必败

白起悲惨落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