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恐龙世界-圆顶龙

 Liverpool33 2017-11-04

圆顶龙 是种四足的草食性恐龙,它们是北美洲最常见的大型蜥脚类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时期,距今约1亿5500万-1亿4500万年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科: 圆顶龙科 Camarasauridae

属: 圆顶龙属 Camarasaurus


圆顶龙的学名意为“有空室的蜥蜴”,其中的 καμαρα/kamara 是古希腊文的“圆顶室”或“拱形盖”的意思,意指它们脊椎中的空室


在1877年,爱德华·德林克·科普 命名圆顶龙

模式种是至高圆顶龙C. supremus)。

至高圆顶龙


至高圆顶龙的化石挖掘


其他物种有:

1877年的大圆顶龙C. grandis



1889年的长圆顶龙C. lentus



一个发现于犹他州恐龙国家保护区的圆顶龙骨盆,曾发现异特龙的齿痕。


想象图:圆顶龙遭遇攻击


成年圆顶龙长度约18米长,体重大约18吨。


圆顶龙的拱形头颅骨也是其名字的由来之一。它的头颅骨短而高,是显著的呈方形,而钝的鼻端有大型洞孔。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很多完好的标本。眼眶位于头部后方,在眼睛前有巨大的鼻孔。头颅骨的洞孔之间隔者细细的骨棒,颌部骨头厚实。

它的牙齿长19厘米,形状像凿子,整齐的分布在颌部上。牙齿的强度显示圆顶龙可能比拥有细长牙齿的梁龙科吞食较为粗糙的植物;这显示两种动物如果居住在同一环境,也不会竞争相同的食物来源,但幼年圆顶龙可能是以嫩叶为食。

由于颈部不灵活,它们可能以高度不超过肩膀的植物为食。就像鸡一样,它可能有胃石来帮助碾碎胃部的食物,待食物平滑后再进行反刍(但这个理论还有争议)。在经常发现圆顶龙的莫里逊组,就发现大量独立的圆滑小石子。


圆顶龙每只脚都有五趾,最内侧的脚趾有利爪用作自卫。就像大部分的蜥脚下目,前肢比后肢短,但肩膀的高位置显示背部并不怎么的斜。在一些蜥脚下目中,每一节脊椎都有向上的长神经棘,但圆顶龙却没有,可见它并不能以后肢站立。


想象图:在遭受攻击时,会站立防御


如同许多后期蜥脚类恐龙,圆顶龙的一些脊椎是空心的,可以减轻它们的体重。颈椎有12节,颈部肋骨互相重叠,使颈部更为硬挺。

背椎有12节,荐椎5节,与髋骨固定。而尾椎有53节。就像现今的大象,圆顶龙的脚跟似乎都有着楔形的海绵状组织,以协助支撑巨大体重。与类似体型的蜥脚下目相比,圆顶龙的颈部及尾巴较短。

圆顶龙的脊髓在臀部附近扩大。古生物学家原先认为这可能是第二个脑部,用来调节身体动作。现今的理论认为这个位置可能有着很多的反射神经,但却不是脑部。与头颅骨内的脑部相比,臀部脊髓的扩大区域却大很多。


在1997年到1998年之间,美国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在怀俄明州发现两个圆顶龙的成年标本、一个12.2米长的幼年标本,年代为晚侏罗纪时期,约1亿5000万年前。有假设认为它们在河畔休息时,被泛滥的河流所冲刷、掩埋。这个集体死亡的化石纪录,显示圆顶龙是以群体(或至少是以家庭)行动。此外,曾经发现成行排列的圆顶龙蛋巢,不像其他恐龙的整齐排列蛋巢,显示圆顶龙可能没有照顾幼年个体的行为。


1925年,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发现第一个完整的圆顶龙骨骼(编号IMG 0666),是一个幼年个体的骨骼,所以当时很多的想像图都比圆顶龙的实际体型为小。

沿着洛矶山脉东边的莫里逊组,是个化石丰富的晚侏罗纪岩层。这个地层发现大量的恐龙物种,包括圆顶龙的近亲,如梁龙、迷惑龙及腕龙。但是,圆顶龙是这个地层最常见的恐龙之一。

莫里逊组的圆顶龙化石,发现于第2到第6地层带。目前在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及怀俄明州发现数个完整的骨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