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的霸主:巨“龙”!

 三泰书斋 2021-03-22
从生物大爆发到生物大灭绝,
几十亿年里,无数物种在
地球上不断演化着!



在这漫长的生物历史中,
一些巨大“龙”类
曾经是这片陆地或
海洋中的霸主!

图片
(图源@DrKay)

那么,它们是什么样?
具有什么特征?

图片
(图源@Britannica)


01

南方巨兽龙


南方巨兽龙

(Giganotosaurus)

是兽脚类恐龙的一种,

曾生活在现在的阿根廷。

大约活跃在距今9800万到

9700万年前的

晚白垩世森诺曼期。

图片
南方巨兽龙(图源@ДиБгд)

其正模标本
(一个物种被第一次描述时
所使用的单一物种个体)
于1993年发现于阿根廷
巴塔哥尼亚的坎德洛斯组地层,
化石完整度约有70%。

图片
南方巨兽龙骨架(图源@Simona.cerrato)

Giganotosaurus
的含义为
“巨大的南方蜥蜴”,
其最完整标本长度
可达13.8米,
头骨长度为1.53~1.80米,
重量为4.2~13.8吨。

图片
体型对比(图源@KoprX)

南方巨兽龙拥有
强大的咬合力和极快撕咬速度,
以及如同钢刀一样锋利的牙齿,
是其生态系统中的
顶级掠食者之一。

图片
南方巨兽龙骨架(图源@Sukram-C)


02

鲨齿龙


鲨齿龙

(Carcharodontosaurus)

生活于约1亿到9300万年前的

白垩纪的阿尔比期到

土仑期的非洲。

图片
鲨齿龙(图源@Kavith Gunawardana)

鲨齿龙化石最先是由
Charles Depéret及J. Savornin
于1927年在北非所发现。
发现于阿尔及利亚的
卡玛卡玛地层
(Kem Kem Formation)。

图片
鲨齿龙右上颌骨化石(图源@文献[2])

鲨齿龙是已知最大型、
最重的兽脚类恐龙之一,
其成年个体估计
可达11~14米,
体重6~11.5吨。

图片
体型对比(图源@KoprX)

鲨齿龙牙冠有整齐的,
类似噬人鲨牙齿上的锯齿,
适合切割皮肤以及肌肉组织,
是巨大的肉食性恐龙。

图片
鲨齿龙头颅骨(图源@Matthew Deery)


03

上龙


上龙亚目

(Pliosauroidea)

生存于侏罗纪与白垩纪,

是一种拥有鳍状肢的

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

(蛇颈龙目两个巨大分类为

蛇颈龙亚目和上龙亚目),

不属于恐龙。

图片
上龙(图源@Nobu Tamura )

2006年8月,
奥斯陆大学的古生物学家
在挪威的土地上
发现了第一只上龙的遗骸。
这些遗骸被描述为
“保存得非常完好,
在完整性方面是独一无二的”。

图片
上龙骨架(图源@Ghedoghedo)

上龙的身长介于4到15米,
特征是短颈部、长头部、
体型大、呈流线型、
行动快速且凶猛。


图片
上龙骨架(图源@Ghedoghedo)

上龙是肉食性动物,
颌部拥有多排尖锐的牙齿
可用来捕猎。
四肢已演化成强壮的鳍状,
尾巴短而细,可作为舵使用,
使它们可以更好地
应对深海环境。

图片
上龙(图源@Cindy Lila)


04

蛇颈龙


蛇颈龙亚目

(Plesiosauroidea)

是一群肉食性水生动物,

属于蛇颈龙目。

虽然它们与恐龙同为

中生代爬行动物,

但它们并非恐龙。


图片
蛇颈龙(图源@Shannon Beaumont )

第一个蛇颈龙类遗骸
在1800年代,
由玛丽·安宁(Mary Anning)
在英国发现,同时也是
第一批有科学叙述的
脊椎动物化石。

图片
蛇颈龙骨架(图源@Ryan Somma)

大部分蛇颈龙亚目动物
与它们的上龙类近亲不同,
游泳相当慢。
它们可能在水下缓慢游动,
并利用它们长而可弯曲的颈部,
移动头部以捕抓鱼类与头足类。

图片
蛇颈龙重建模型(图源@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

蛇颈龙亚目动物体型
变化很大,身长为3~20米。
它们独特的鳍状肢
带给它们优秀的机动性,
使它们能快速旋转身体
以捕抓猎物。

图片
蛇颈龙化石(图源@Ryan Somma)



05

棘龙


棘龙(Spinosaurus)

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

生存于白垩纪的非洲北部,

约为1亿1200万年前到

9300万年前。

图片
棘龙(图源@Mario Lanzas)

棘龙化石最早于1912年
在埃及被发现,
并在1915年由
德国古生物学家
恩斯特·斯特莫
(Ernst Stromer)描述。

图片
棘龙骨架(图源@Mike Bowler)

棘龙是一种身长12到16米,
高度约为2.1至4.8米,
体重为4到8公吨,
长有吊桥状或圆帆状
背脊的淡水水栖恐龙,
亦是已知长度最长的
肉食性恐龙。

图片
体型对比(图源@KoprX)

最初的标本在
二战期间被摧毁。
进入21世纪后,
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
其他的头颅骨、爪子、尾椎等
身体部分的化石,
基于此之上的相关研究
令其复原形象逐步明晰。

图片
棘龙的头颅骨(图源@Kabacchi)


06

梁龙


梁龙(Diplodocus)

是一种蜥脚亚目恐龙,

生活于侏罗纪末期的

北美洲西部。

生存时代可追溯至约

1亿5500万至1亿4800万年前。

图片
梁龙(图源@Dmitry Bogdanov)

梁龙化石是莫里逊组上层
最为常见化石之一。
第一副化石由
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
(Samuel Wendell Williston)
在美国怀俄明州发现。

图片
梁龙骨架(图源@ScottRobertAnselmo)

梁龙前肢略短于后肢,
形成大致水平的姿势。
身长可达35米,6米为颈部。
颈部是由至少15节颈椎所组成,
平常维持水平方向,
被认为无法抬高。

图片
体型对比(图源@KoprX)

梁龙牙齿呈楔形前倾,
头颅骨及脑壳较小,
以柔嫩多汁的植物为食。
有极长的尾巴,
由约80节尾椎所组成,
几乎是一些早期的蜥脚亚目
尾椎数目的两倍。

图片
梁龙尾椎骨(图源@Ballista)



07

腕龙


腕龙(Brachiosaurus)

生活于侏罗纪晚期的北美洲,

是一种蜥脚亚目恐龙。

其化石数量以美国和

加拿大最多,非洲也有少量。

图片
腕龙(图源@Богданов)

在1900年,埃尔默·里格斯
(Elmer S. Riggs)等人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西部的
大峡谷发现腕龙的第一个标本。

图片
腕龙骨架(图源@Matt Wedel)

腕龙是四足草食性恐龙,
有着长颈部、长尾巴,
脑部相当小。
它的身体结构像长颈鹿,
有着长前肢,颈部高举,
身高可达15米,
平均体重达35吨。

图片
体型对比(图源@Matt Wedel)

腕龙的牙齿是凿状牙齿,
适合咬碎植物。
它的头颅骨有很多大型洞孔,
可能是帮助减轻重量。
前脚的第一趾及
后脚的前三趾,具有趾爪。

图片
腕龙肱骨(图源@Quadell)


08

马门溪龙


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

生存年代为侏罗纪晚期

(约1.6亿至1.45亿年前),

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

蜥脚亚目恐龙之一。

图片
马门溪龙(图源@Steveoc 86)

马门溪龙最早的化石
是在1952年发现于
四川省宜宾的马鸣溪渡口旁
的公路建设工地。
在1954年由中国古生物学
家杨钟健命名,
模式种名为建设马门溪龙。

图片
体型对比(图源@Steveoc 86)

马门溪龙头骨小,
牙齿细弱,呈棒状,
颈部长,脊椎粗大笨重,
肢骨关节面粗糙。
体型最大的物种可长达35米,
重60~80吨。

图片
马门溪龙骨架(图源@Kabacchi)

马门溪龙主要以
多汁水生植物为食。
大部分时间在湖泊、沼泽中渡过,
借水力浮起笨重身体。
到泥沙较硬的地方休息、产卵。

图片
马门溪龙骨架(图源@FarleyKatz)


09

波塞东龙


波塞东龙

(Sauroposeidon)

是一种蜥脚亚目植食性恐龙,

生存于早白垩世。

当时白垩纪北美洲的

蜥脚类恐龙已出现数量衰退、

体型缩小的迹象。



图片
波塞东龙(图源@Blue Dinos)

波塞东龙正模标本
最初是在1994年被发现的。
由于之前很少发现该时代的
北美洲巨型蜥脚类化石,
这些化石曾一度
被认为是硅化木。

图片
波塞东龙椎骨(图源@prehistoric-kingdom)

波塞东龙在
伸长脖子的情况下
可达到17~18米的高度,
身长为27~34米,
体重为40~60吨。

图片
体型对比(图源@Steveoc86)

在某些层面,
波塞东龙的体格
类似现代长颈鹿,
它们同样拥有短身体与长颈部,
可能是北美洲最后的
巨大蜥脚类恐龙。

图片
波塞东龙(图源@dinosaurpictures.org)



10

阿根廷龙


阿根廷龙

(Argentinosaurus)

是蜥脚亚目泰坦巨龙类的

一个属,是植食性恐龙,

于白垩纪中期的南美洲出现,

即距今约1亿年前。

图片
阿根廷龙(图源@prehistoric-kingdom)

第一块阿根廷龙骨骼,
现在被认为是腓骨(小腿骨),
是1987年由一位农民
在他的农场发现的,
位于阿根廷内乌肯省的
Plaza Huincul以东约8公里。

图片
阿根廷龙骨架(图源@Eva K.)

由于阿根廷龙遗骸不完整,
很难估计其确切大小。
但科学家通过对比
相关蜥脚类动物的资料,
对其体型进行了估计。

图片
体型对比(图源@Slate Weasel)

估算出,阿根廷龙
身长可达30~36米,
骨头密度介于60到100公吨,
最有可能是90公吨。

图片
阿根廷龙股骨(图源@Beatrice Murch)

地球在漫长的历史中
孕育了大量的生命
那么除了这些巨“龙”,
你还了解哪些呢?



参考资料:


[1] Weishampel, David B.; Dodson, Peter; Osmólska, Halszka, eds. (2004). The Dinosauria


[2] Geology and paleontology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Kem Kem Group of eastern Morocco

[3] Baron, Matthew G.; Norman, David B.; Barrett, Paul M. (2017). 'A new hypothesis of dinosaur relationships and early dinosaur evolution'. Nature. London: Nature Research. 543 (7646): 501 506.


[4] Carpenter, Kenneth (1998). 'Evidence of predatory behavior by theropod dinosaurs' (PDF). Gaia: Revista de Geociências. Lisbo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15: 135 144.

Google Earth、YouTube、维基百科、搜狐、百度百科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