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氏手法”治疗颈椎病心得

 昵称40077028 2017-11-04

百度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孙树椿首席研究员是著名骨伤科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骨伤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专科带头人。

四十余年来,孙老一直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坚持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善于灵活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骨伤科筋伤疾病;积极提倡运用中医手法治疗,努力挖掘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特色。他特别强调中医骨伤手法是祖国医学的一大优势,手法作用于局部体表可以影响到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达到治疗效果。

1.孙氏手法来源简介

孙氏筋伤手法主要源于清代宫廷上驷院“绰班处”。“绰班”一词是满词,译成汉语就是“正骨医生”。祖师爷为德寿田,满族人,生卒年月不详,人称“绰班德”。具体传承为:德寿田→桂祝峰→文佩亭→刘寿山→孙树椿。

2.孙氏筋伤学术思想特点

孙氏筋伤学术思想是孙老在师从刘寿山老先生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现代医学的成就,结合自身经验加以提炼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筋伤学术思想,其特点是:理论与临床并重;辨病与辨证结合;内治与外治结合;动静结合,主动为主;筋伤辨治,气血为要。

孙老强调其中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在诊治疾病时要做到辨病与辨证结合。他认为骨伤疾病病情相对明确,临床诊治时既要辨病,又要辨证。只有病证合参,才能选用恰当的手法、适当的方药。如脊髓型颈椎病,一般多主张手术治疗。孙老将脊髓型颈椎病辨证分为痿证与痹证, 痿证应手术治疗。临床表现以“疼、凉、麻”、为特征的则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侵袭、血瘀气滞所致,可采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孙老认为应该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检测手段,拓宽延长自己的诊断视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观察、分析疾病内在的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在诊治颈椎病的过程中,孙老强调X线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通过X线片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变,可以对颈椎的肌肉紧张状态加以间接描述和反映,所谓:“欲知其内,当观乎外;诊于外者,斯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孙老强调在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法则。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等尽管这些病有着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变化,但多由血瘀气滞、脉络闭阻引起,有相同的证,因而辨证施术可用同一治法。但证虽同而毕竟病不同,治疗时又应施以不同手法。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另外,孙老还强调在筋伤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要对部位、程度、性质等作出明确诊断,再参考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辨治,方能避免手法治疗中的意外。这体现了辨证对手法治疗的指导作用。孙老特别强调要找到特定的病变部位及表现,认为这是决定手法治疗效果的关键。如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在两侧胸锁乳突肌下段出现明显的筋结,如出现在右侧可表现为咽部症状,出现在左侧则表现为胸部症状。

3.孙氏治疗筋伤手法特色

孙老博采众长,形成具有独具特色的筋伤治疗方法,包括筋伤手法(尤其是颈椎手法)、专病专方及功能练功。

孙老认为,手法的疗效靠的是手法本身,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言:“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孙老指出“筋喜柔不喜刚”,在手法运用上尤其强调轻柔和缓、外柔内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谓:“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孙氏手法的特色正是在于轻、巧、柔、和。轻,主要指动作要轻,不用暴力手法同样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使患者在心理上宜于接受。巧,巧妙。一方面是指手法运用的技巧,另一方面是指用巧劲。比如针对颈椎病的孙氏不定点旋转手法,是在患者主动配合下,施以巧力达到治疗效果。柔,是手法用力要柔和,不能粗暴、生硬,强调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手法的力量要根据病人病情,并结合医生自身功力运用。对新伤用力要轻,动作要缓,而陈旧伤则可逐步加重用力。对于体质较弱、病情较重的病人治疗时要徐徐用力,以能耐受为限。对于身体强壮、病情较轻的患者,用力时使患者感到患处有沉重感或酸痛,但能忍受即可。和,就是心、手相合。医者用双手“体会”病患损伤的情况、取得对疾病的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基础,用“心”指导双手施术是治疗的目的。筋伤手法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运动,而是在“心神”的指引下做的一种能量的输出。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讲的:“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4.孙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本病有低年龄化趋势,该病的发生多与椎动脉本身的因素有关,并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及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等。眩晕间歇性出现,发作时与头颈活动的姿势有明显关系;可有猝倒发作,并伴有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多表现为C3-5椎体的水平位移以及角度位移。

整套手法分为预备手法、治疗手法和善后手法。

预备手法①揉捻法:操作时,术者用拇指指面交替在两侧颈部肌肉处,自上而下做回旋揉捻,拇指应紧贴皮肤不移,使皮下组织随指的揉动而滑动,使其作用力达到皮下组织深层。用力要均匀,速度不宜过快,在压痛点可做重点揉捻。②牵引揉捻法:医者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枕骨乳突处,余四指环形相对,托住下颌。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同时环转摇晃头部及作头部的前屈后伸运动数次。之后仍在牵引力的保持下,从上至下沿胸锁乳突肌肉完成牵引揉捻法。

治疗手法:坐位旋转手法。以向左侧为例,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稍微侧身。用左前臂置于患者颌下,右手托住枕部,在中立位下上提牵引颈部,将患者的头颈左旋至有固定感时,左前臂快速发力旋转颈部,此时即可听到一连串的弹响声。

善后手法包括劈法、拿法、滚法、散法和归合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