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泉先生简介

 tymg257 2017-11-05


     

1909年出生在四川南溪东门外家中。13岁起即在商号做学徒, 17岁满师做商号管账店员。 期间自学文化知识夜以继日,博览群书。阅读了大量经书、子书的注解,重要的史藉、诗集、文集以及政法经济,会计、统计、医学等书。

25岁在川军杨森部向廷瑞旅十九团三营充任书记官,数月后回家在南溪保安九团第三大队任中尉书记官。

1937年在李庄镇公所(当时叫联保办公处)担任书记员,利用公余时间代作诉讼状词。诉状能作到情、理、法三面俱到,简练犀利,论述明确,引用法律条文,切合实际,对无理一方的当事人,决不代作。因此其所作诉状十有九胜,往往将对方律师的理由和法院的判决彻底推翻。在当地有土律师之名,长于刀笔的声誉大噪于世。

1939年加入了以英国薛尔爵士为首的世界反侵略会,专门办了一张每周出版一次的壁报《反侵略周刊》,40年初编辑壁报的几个青年人俱已外出,就剩下他一个人自编,自写、自画刊头和漫画,仍然坚持每周按时出版。并辞去乡镇职务专门为地方公益事业服务,先后被区公署和地方人士选为益德小学和初中校董,(后来又被选为桂伦中学校董和市路建设委员会文书组长),李庄区防空总干事和几个临时训练班的政治教官等。      

 

1940年秋,抗战时期同济辗转迁至李庄一事,李清泉受地方人士推选,在罗南陔的南屋起草拟定最初的十六字电文“同济来李、人民欢迎、一切供需、保障供给”。(80年代李庄镇政府叫李清泉先生写李庄镇镇志时才将原前的十六字电文改为:同大迁川 李庄欢迎 一切需要 地方供应)其与李庄乡绅一起为同济大学顺利迁到李庄,作了大量切实有益有效工作。李清泉先生在同大前后任职将近四年,先后被聘为训导处训导员,文书组办事员,文书组组员,两次代理文书主任,招生委员,招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1944年同济三十周年校庆时已取得了校友资格,按规定非本校毕业的教职员,连续在校任教或任职三年以上即成为校友,取得校友会会籍,成为学校唯一准教员待遇的职员

19448 因故辞去同济大学职员,后任牟坪区田赋粮食仓库主任。

1949年解放前夕,经朋友介绍参加了已经酝酿起义的七十二军任教导第二师第二团的军委一阶书记官,后脱离该部回家。

1951年底因解放前的历史被捕,判刑两年。在劳改中经管南溪公安局油房的银钱帐目,一年就为国家赚到四万元(旧人民币四万亿元)的纯利,表现突出,改造一年零五个月提前释放。

出狱后为家庭生计,先后到运输队干搬运工,供销社下属单位社商做会计,收购站收购员等工作。

1960 在三年特大自然灾害中,由于粮食不够吃(小儿子回家有十四个月没有口粮)买了包括红苕折算在内的三百多斤高价粮,家庭副业生产的草帽运到别处去多卖了二百多元,又因每月工资收入只够买两个南瓜,亏欠了商店三百多元人民币。便构成贪污、投机和套购粮食罪,被判刑十年。

1970年刑满就业于劳改的芙蓉煤矿。

上世纪80年代回李庄镇居住,受李庄镇政府之约,带病撰写李庄镇志资料,以及李庄有关的大量历史资料,存档宜宾档案馆。

1989年病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