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族农妇马慧娟:手机写作成就“网红”作家

 江山携手 2017-11-05

《 农民日报 》( 2017年01月16日   04 版)
回族农妇马慧娟:手机写作成就“网红”作家

    ▼马慧娟在夜里一个人坐在炕头用手机写作。

回族农妇马慧娟:手机写作成就“网红”作家

    ▲马慧娟在工地打工间歇用手机写作。

    王鹏摄

 

    贾丽张丽坤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终日忙于种地、打工的宁夏回族妇女,6年来在田间炕头坚持用手机写了40多万字的随笔和散文,光手机就摁坏了7部,记录了像她一样的西北回族女人生活的酸甜苦乐。

    富有浓郁乡村生活气息、积极向上的文字,让许多网友成为马慧娟的“铁粉”,鼓励支持着马慧娟坚守着她的文学梦。如今,马慧娟已在《黄河文学》《朔方》等文学刊物上发表散文20余篇,成为有名的草根作家。

    15年前,马慧娟一家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移民搬迁到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与其他20多万移民一样,在罗山脚下、黄河岸边的一片荒漠上扎下根来,种田、养牛、养羊、打工成为她的生活常态。除了和自己一起干活的搭档外,她还有另外一个好搭档,那就是手机。

    马慧娟的第一部手机是2008年用打工积攒下的钱买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在马慧娟的手里从通讯工具变成了写作工具。马慧娟说:“农村女人的生活状态就是种地、喂牛羊、伺候老人,更要照顾一家人的吃喝。”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让她看不到未来。她说,作家们笔下的田园生活在自己眼里只是无尽的重复和劳累,看着自己的朋友们一天天苍老的面孔、疲惫的神情,自己从心里觉得痛。她就想,如果能写下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老了,再读给后代听,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劳作之苦也算不得什么,心灵的孤独才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但是我们村的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借本书比借钱都难。周围没有人认可你,你也无法把思想交流出去。”马慧娟说。于是,她在打工间隙,坐在田间地头写;做完家务、喂完牛羊,坐在自家屋檐下写;有时灵感上来了,三更半夜趴在炕头上写……文字从几十字发展成几百字、几千字的随笔和散文。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慧娟从侄子那里得到一个QQ号,以网名“溪风”,将自己的感悟写成文字,发表在QQ空间里。这一举动使她找到了与外部世界交流的空间,很多网友经常给她留言,对她的写作给予评价。马慧娟从那时候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散文和随笔为主。

    “2014年年底,我的4篇小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发表在《黄河文学》上,编辑部寄来了930元钱的稿费。当我把这个消息在我的空间里发出来后,网友们沸腾了,纷纷为我喝彩。我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了写作的力量。”马慧娟激动地讲述着这几年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

    在马慧娟心中,一直有一个深埋多年的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能到江南去看那里的春天。她说,只因一位南方的朋友在空间发了一句:一墨烟雨、一纸江南……自己便猜想江南的春天必是满眼的柳绿花红、草长莺飞,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眼看一看。对于未来的生活,马慧娟说,她将继续种地打工,但写作是不会放手的,她会继续把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手机记录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