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古娥:守得云开见月明

 江山携手 2017-11-05
    从剧团临时工到著名编剧,从困守市场低迷到终于迎来戏曲的春天——
    核心提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人做事情,始终如一地保持当初的信念,总有一天将获得成功。著名戏曲编剧李古娥20多年的坚守,坚守得到的回报,正是这句名言的真实写照。从一个文学青年一路走来,不管是小小的通讯员,还是剧团临时工;不管是薪水微薄,抑或捉襟见肘,李古娥从未放弃手中的笔,也从来没有放弃她的戏曲文学梦。她的十几部呕心之作,差不多部部获奖,其中两部更是斩获国家奖;根据她的剧本演出的戏曲,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并夺得一项又一项大奖。
  只因看了一出戏,再也没能忘掉戏容颜
  人的一生,走上哪条道路,有时看似偶然。对于出生于唐河县王集乡的李古娥来说,从事戏曲文学创作,仅仅源于一场戏。上世纪80年代初,十几岁的小古娥喜欢跟着小伙伴们跑好几里路到邻庄去看老戏,那时老戏刚刚解禁,民间艺人在乡间非常活跃。“现在看起来那时的舞台、布景、道具都很简陋,但当时头一次接触老戏,一下子就被震撼了,有一种穿透心灵的感觉。从此我的心里种下了戏曲的种子,哪儿有戏我就撵到哪儿去看,我对民间艺人非常崇拜。”
  然而看似偶然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李古娥分析,自己自小迷恋戏曲,一定与唐河昌盛的文风有关。唐河是戏曲之乡,豫剧、曲剧、越调、大调曲子等十分活跃,还有全省唯一一家汉剧剧团,民间文艺活动也相当丰富。有肥沃的戏曲土壤、深厚的群众基础滋养,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的李古娥,爱上戏曲,迷上戏曲文学创作,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初出茅庐遇良师,小试身手荷露尖尖角
  上世纪90年代初,李古娥开始小试身手,她从一个追戏、看戏的戏迷开始向戏曲剧本创作进军。1992年,李古娥的处女作《凤凰台》一炮而红,1995年由南阳市豫剧团搬上了舞台,最近刚刚去世的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王杰,就是当年《凤凰台》中女主角秀兰的扮演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李古娥这个戏曲创作的好苗子,被爱才的伯乐们及时发现了,党万树、魏仁平、李成军等几位良师器重她的潜质,着力培养她,唐河县豫剧团还把她挖来当编剧。“那时戏曲普遍不景气,我们的工资待遇非常低。”李古娥说,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也从未想过离开,“能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在舞台上,我觉得非常好玩,也非常开心!”
  就这样,年轻的李古娥在戏曲剧本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20多年。这20多年里,李古娥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写剧本。20多年来,她写了十几个剧本,一部比一部精彩。从1995年的《凤凰台》《青山明月》,2008年的《银杏树下》,2011年的《丹江魂》《歧路冷雨》,到2014年的《卧龙情缘》《蔡文姬》,无论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李古娥的剧本充满了阳光和正能量。
  频频抱得大奖归,不忘初心终于迎春天
  今年3月,在“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中,由李古娥编剧,河南豫剧院二团演出,豫剧名家柏青领衔主演的新编历史剧《蔡文姬》在首都梅兰芳大剧院拉开帷幕,该剧用精彩的舞台呈现,在方寸之地征服了观众。李古娥的剧本,从人性的角度演绎蔡文姬异于常人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用气势磅礴、像唐诗宋词一样雅致唯美的的句子,承载着蔡文姬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和传奇人生。李古娥的《蔡文姬》填补了河南省的空白;她编写的新疆曲子戏《戈壁花开》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她的《卧龙情缘》在河南人民大会堂展演,并入选“河南省中原文化大舞台”演出节目……
  辛勤的付出回报给李古娥一个又一个可喜的大奖:2014年,她在一个大赛上凭《蔡文姬》《卧龙情缘》拿了两个剧本一等奖,她还获得了精神文明建设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省级以上奖,以及“中国戏剧文学奖”“田汉戏剧文学奖”国家级大奖等。
  挖掘人生,直击心灵。李古娥坚守艺术良知,追求讲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另辟蹊径,不落窠臼。李古娥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思想,有格局,有新意。
  李古娥说,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谁都会遭遇坎坷与挫折、迷茫和诱惑,只有认准最初的方向,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目标。⑦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