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水秋山玉,岂止万人迷!

 老刘tdrhg 2017-11-05

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组建而成的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具有丰富的收藏,既有大量的考古发掘品,也有众多传世文物精品,特别是历史教科书史上的许多珍贵文物,均收藏于该馆。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玉器并不多,但很有特色,尤其是宋辽金元“春水玉”、“秋山玉”,弥足珍贵。

“春水玉”、“秋山玉”是宋、辽、金、元代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玉器佳作,既反映了北方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又体现出中国玉雕技术新工艺、新题材、新风尚,在中国玉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春水秋山玉,岂止万人迷!

什么是“春水玉”?

契丹、女真族均是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经济占主导地位。春水、秋山原为契丹族的春秋两季的渔猎捺钵活动。

所谓捺钵,即契丹族原本无定所,一年之中依牧草生长及水源供给情况而迁居,所迁之地设有行营,谓之捺钵。女真族建立金政权后,承袭了契丹旧俗,弋猎于春秋的娱乐活动,并将捺钵渔猎活动改称为“春水”与“秋山”。

春水秋山玉,岂止万人迷!

金代“春水玉”,表现了女真族在春天有趣而又扣人心弦的狩猎娱乐活动。其时早春三月,阳光融融,大地复苏,万木争春,皇帝率领官吏侍从外出狩猎,皇帝每到一处,侍从皆服墨绿色衣,各备连槌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排立在河的两岸。

当皇帝衣着入时,头戴披巾,腰系玉带,在上风巡视。在有天鹅出入的地方,侍从举旗,探旗驰报,远海鸣鼓,鹅惊腾飞,一时围旗四起,将天鹅逼得走投无路。

皇室饲养的海东青神鸟,饲者恳求皇帝放之。海东青擒鹅坠落,无力反击,靠近鹅的侍从,举锥剌鹅,取鹅脑以饲海东青。随后,君臣各献果酒,举乐,更相酬酢,遍散其毛,弋猎网钩,春尽乃还。别开生面的春水弋猎活动暂告结束。

春水秋山玉,岂止万人迷!

春水秋山玉,岂止万人迷!

春水秋山玉,岂止万人迷!

常见的“春水玉”,表现的正是这一残忍的场面,通常是海东青攫天鹅图。图写荷叶、莲花环生,水草伴生缠绕,海东青迅速奋起,雁鹅仓皇躲闪,一只很大的天鹅,颈猛窜到水草丛中,一只细小凶猛的海东青,直扑鹅头,欲吃鹅脑,惨不忍睹。

什么是秋山玉?

女真族在春天举行规模空前的春水狩猎活动后,秋天还进行娱乐性秋山围猎活动。“秋山玉”表现的是女真族秋季射虎哨鹿狩猎活动的情景。

在金代,秋捺钵,也称伏虎林,皇帝每到深秋季节,要率众官侍从进行射虎哨鹿活动。“秋山玉”多为山林题材,图案为山石、柞树,有的虎鹿并存,有的双鹿伴游,有的双鹿挡虎,还有的柞树藏虎,最为常见的还是山林群鹿图。在雕琢技法上,常留赭色玉皮巧作秋色。

春水秋山玉,岂止万人迷!

在表现手法上,秋山玉有繁、简、粗、细之分,场面不像春水玉残酷无情,而是兽畜共处山林,相安无事,一副世外桃源的北国秋景。这可能也反映了金代女真族厌恶连年战争,向往太平生活的民族心声和良好愿望。

由于“春水玉”、“秋山玉”题材好,画面优美,不仅受北方民族的喜爱,也受到汉族特别是文人雅士的厚爱,因而元末明初南方地区也有类似题材的玉作,但大部分玉匠不知道这一史实,逐渐衍变成“福寿”玉雕、“一路连科”玉雕,老题材赋予新内容、新形式、新生命。

春水秋山玉,岂止万人迷!

春水秋山玉,岂止万人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