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噪声的来源”“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三部分内容组成。本节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止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三、教学策略 本节设计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密切的环保角度对噪声做了说明,实际教学中不要纠缠于有关概念的辨析上。在本节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也可通过社区调查,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同时还要对如何防治噪声的途径有所了解,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 五、教学过程
2014-09-17 人教网 |
|
来自: 百眼通 > 《02八上物理_学-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