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东港违约,原因为何,影响几何?

 yh18 2017-11-06

1、本周重要事件:丹东港违约,债务滚动压力过大是主因。

违约事件:10月30日,丹东港集团发行关于“14 丹东港 MTN001”未按期足额兑付本息的公告。10月31日,联合资信将丹东港主体和债项信用评级等级调降至破产级“C”。

1)所处港口群竞争压力大,腹地经济较为疲弱。丹东港位于环渤海经济带的东段,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为核心,分布着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盘锦港以及葫芦岛六大港口,港口排布较为密集并且都是较为成熟的港口,竞争压力长期较大。

2)短期经营状况尚可,但扩张战略加大企业长期经营难度。丹东港近年的货品吞吐量上升,营业收入增长,短期经营并未出现大幅恶化的迹象。但以扩规模为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战略下,丹东港近年来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增速处于较高水平,加大了企业长期经营的难度以及大量的债务压力。

3)丹东港长期债务压力大,对新债还旧债的依赖程度高。丹东港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高位,并且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公司资金链条的运营模式基本为借新债还旧债,一旦新的借款难以到位,则面临资金链条难以爆发的风险。而从资产变现偿债的角度考虑,公司的货币资金基本上全部为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已属于受限资产,大量的非流动资产同样也已用于银行贷款的抵押。除去本次违约的10亿中票,目前丹东港仍有69.5亿存量的公开债券余额,其中44亿集中在1年内到期,短期大量的债券兑付压力叠加上公司管理层上的不利传闻,债券投资者对于丹东港的认可程度不断降低也提升了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难度。银行贷款方面,目前共有18家银行机构为丹东港提供信贷额度,而现有剩余额度已不足总额度的1/3,反映企业对于信贷融资的依赖程度已经较高。从额度变化来看,丹东港在银行信贷额度增量上也有较强的局限性。

4)本次信用事件对于市场的冲击有限,主要归因于市场此前的预期较充分。不过考虑到港口行业的行业利差在全行业中表现较低,本次信用事件可能会影响到短期内市场对此行业债券的偏好和定价。目前港口的发债企业共有38家(集团与股份公司分开统计),与丹东港一样处于环渤海港区的港口发债主体有15家。

2、一级市场:信用债发行规模较上周有所下降,净融资为正值

本周信用债新债供给较上周有所下降,共1343.08亿元,净融资792.61亿元。

3、二级市场:信用利差走阔

本周市场上的短期资金价格在跨月过后有所回落,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870亿元,其中1年期MLF的投放量为4040亿元,大幅超过了当日的到期规模。央行再现维稳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呵护目前脆弱而不稳定的市场情绪。不过,考虑到目前反映长期资金价格的3个月Shibor仍在上升阶段,市场面临的流动性症结一直存在,长钱的高流动性溢价使得多数交易型投资机构面临持续的负债端压力,从而进一步影响市场的波动。

信用利差整体走阔。在历史上,这种现象很难长期共存,利率债期限利差平坦反映对长期经济预期悲观,理论上来看信用风险上升信用利差走阔,应该降低信用债的仓位。前期利率债大幅调整时,信用债基本面维持稳定,加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赎回,信用利差反而出现压缩(利率债调整幅度大于信用债)。往后看,信用利差处于低位对于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补充不足,有走阔压力,从历史经验来看,熊市的结束均以信用的走阔为标志,特别是低等级信用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